摘 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育改革对中职音乐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加强对音乐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老师要善于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打造高效中职音乐课堂。下面,本文对如何提升中职音乐课堂教学进行了以下几点分析。
关键词:中职;音乐教学;研究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学校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学习音乐可以提升人们的审美、陶冶人们的情操。不同风格的音乐能够激发人们不同的情感,激昂的音乐能够让人振奋人心,柔和的音乐能够舒缓人的情绪,现在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所以音乐对人们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 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中职音乐教学中,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音乐老师要指导学生们在具体的音乐情境中进行感知,了解课堂学习的重点、难点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音乐文化素养。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创设情景法,老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比如用真诚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最大限度的把音乐的本身魅力展现出来。通过创设音乐情境,给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例如:在人音版中职音乐《故乡的小路》教学中,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通过学习《故乡的小路》让学生感受4/4、3/4变拍子产生的独特旋律。首先进行情境导入,播放《鄉间的小路》这首歌曲,听一听小路上都有什么?然后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一讲故乡美好的事物,比如:故乡有很多的小路,有去上学经过的小路,有去河边洗澡的小路,有去菜园的小路等等,所以我的故乡是亲切美好的,下面让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学生就会进入热烈的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音乐学习中。
二、 突出学生主体——培养学习意识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在教学中转变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传统的音乐课堂都是“一言堂”的状态,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样的学习状态长时间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老师要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位置上,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的学习状态。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沟通,让学生从心里对老师产生信任,从而积极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内容。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需求,设置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还要注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我和我的祖国》教学中,这是由张藜填词、秦咏诚谱曲完成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采用了抒情和激情创作情绪,将优美动人的旋律与朴实真挚的歌词巧妙结合起来,表达了人们对伟大祖国的衷心依恋和真诚歌颂。老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在教唱部分提问这首歌曲是多少拍?通过聆听发现这首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己讨论得出结果。还可以举行歌咏比赛,让学生自由分组,演唱爱国歌曲,看看哪一组演唱的爱国歌曲多。让学生在这种自由宽松的状态中学习音乐,对音乐教学效果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三、 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已经在教学中普遍使用。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慢慢学生就会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教学中会有一些抽象的知识学生不容易理解,可以借助多媒体声像一体的特点,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印象和理解。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可以直观的向学生介绍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增加学生对音乐的了解,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激发他们对音乐的情感。多媒体教学还可以打破时间上的限制,让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上学习更多的知识,让老师节省更多的精力进行其他方面的指导,从而提升音乐课堂效率。
例如:在人音版中职音乐《雪绒花》教学中,这是理查德·罗杰斯作曲,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作词的一首歌曲。这首歌的学习任务是通过演唱歌曲,感受三拍子的特点,并且有感情的演唱这首歌曲。课上先用多媒体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片段,让学生感受歌曲中表达的对桃花的喜爱,还有对家乡的赞美之情。然后引入《雪绒花》的学习,用PPT展示介绍雪绒花,一种生长在奥地利的国花,生长在寒冷的高山上,只有勇士才能见到它。所以雪绒花也象征着勇敢。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清楚的了解歌曲的背景和表达的情感,从而更加轻松的进行歌曲的学习。
综上所述,音乐是中职教学中重要的科目之一。因此老师要注重音乐教学的创新,首先要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然后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最后,老师要善于使用先进的教学工具,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从多方面入手,提升中职音乐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蒋艳丽.论新课改背景下中职音乐教学的创新与改革[J].艺术评鉴,2018(8):91-92.
[2]贾洁文.多媒体技术在中职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6.
作者简介:
错斯满,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民族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