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2019-04-03 05:41郑玄
读天下 2019年3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探索中学

摘 要:目前在很多中学校《信息技术》课程设置中,包含了两大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操作性强的课程,例如汉字录入、办公自动化、Flash、Photoshop等;另一部分是理论性强的课程,例如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操作性课程动手时间多,学生兴趣高,而语言类课程理论性强,学习难度大,学习的极积性不高。如何让中学生学好《信息技术》,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一、 《信息技术》语言教学

《信息技术》语言顾名思义是在计算机上使用的语言,是人与计算机交流的工具,人们对计算机发出的命令几乎都是通过计算机语言进行的。计算机语言的种类非常之多,总的来说可以分成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三大类。而在中学校中,学生主要面对的是高级语言的学习。高级语言是一种用能表达各种意义的“词”和“数学公式”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编写程序的语言,它与自然语言和数学表达式相当接近,不依赖于计算机型号,通用性较好。计算机语言教学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高级语言的语法、结构特征,学会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过程首先是让学生端正思想,明确学习计算机语言的意义;其次是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高级语言编写程序。

二、 《信息技术》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法机械,学生兴趣低:目前在一些中学中,存在着教师教学方法机械化,教学内容照本宣科,缺乏灵活性,教学技巧拘泥于语法细节,学生采用死记硬被的学习方法,被动接受,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语法规则多,学习难度大:在计算机语言学习中,学生要学习各种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关键字,需要记住大量的函数、多种语句结构,例如在《C語言》中就有32个关键字,34种运算符以及各种控制语句,在学习中要掌握如此多的内容,确实存在很大的难度,因而学生一旦遇到问题解决不了,就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自觉性比较差的学生就可能会上课不听讲、下课不看书,以至学习成绩差。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成绩差异大:学生计算机知识程度参差不齐,在授课的过程中,一些基础好的学生觉得早已听懂,而基础差的学生则需要反复讲解说明,这往往就使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消化不良”。从考试的结果看,成绩差异较大,大多数学生对概念性、理论性的知识掌握较好,但在编程的思路以及程序的设计上存在很大的差距。程序的设计和调试能力差:从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不强,对基本结构掌握不熟练。例如在《C语言》循环结构的学习中,各种循环语句的执行顺序、语法表示、条件表达都是学生容易失误的地方。对一些常用算法如枚举、穷举、递归,学生操作不够熟练,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差,以至编写的程序结构不清晰、可读性差,程序的效率较低。在上机调试程序时,很多学生对操作环境不熟悉,对编译过程中出现的英文信息不了解,这就影响了调试的成功,学生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会大大降低学习的积极性。

三、 《信息技术》语言教学措施探讨

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适应及运用这一门语言,而不是简单地把课本里东西原封不动地灌注到学生的头脑中。其实,语言教学也可以套用一句俗语“师傅带进门,修行靠个人”。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的“带”与学生的“靠”。“带”是指教师把正确的学习计算机语言的方法和经验因材施教地传授给学生。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即使在同一个班级,学生思维能力的差距依然很大。所以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好面向大多数,辅导小部分的教学策略,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备教材备学生。“靠”是指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多学习多思考多做题多练习,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两方面有机地配合,学生才能在学习计算机语言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发展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语言的兴趣:应该承认,计算机语言是《信息技术》课程中难学而又枯燥的一部分内容。有很多学生一听要学习语言就觉得害怕,以为学习语言既费劲又没有多大的实际用途,而且无法像学习应用软件(如:Flash,Photoshop等)一样,通过简单的入门学习就可以制作出漂亮的图形效果,用途可谓“即学即现”。很显然,学生如果产生这种厌学的心理,就会大大削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无法顺利进行。为了消除程序语言对学生的神秘性,教师可在课堂上当场编写一些小程序,并当场演示。教师也可讲解目前计算机程序人才的重要性和他们的待遇,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明确学习语言的重要性:计算机语言的学习可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及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了一门计算机语言,就可以用它来编排程序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无法用现成应用软件解决的棘手问题。要让学生明白计算机语言并不难学,只要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坚持不懈地进行编程实践练习,就能熟能生巧。应避免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同一个问题来讲,如果程序能够正确地解决问题,那么这个程序就是正确的,但是这个程序好不好,又有其他的因素制约,比如,程序的可读性,是不是容易让人理解;程序的结构是否合理、符合逻辑;程序的执行效率以及程序所占用的存储空间等。因此,解决问题时,应尽量启发学生做到一题多解。例如,在循环结构程序设计中,1+2+3+…+100求和时,学生既能用“当型”循环结构解决,还能用“直到型”循环解决。启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多方法的解决问题,避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视实验课:《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定要动手多写程序,通过写、通过思考才能有所进步。上机实验的目的决不仅是为了验证所编程序的正确性,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熟练掌握上机操作要领和调试程序技术,积累编程经验。其次上机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尤其是一些语法规定,光靠课堂讲授比较枯燥又难以记住,通过多次上机就能自然地熟练掌握,通过上机来掌握语法规则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最后,学生在上机调试通过一个程序后,能增加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应当说,上机实验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课堂听课,这是巩固和发展课堂知识的十分重要的环节。随着科技的发展,程序设计的作用将日益明显,而《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更是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和革新。

参考文献:

[1]周智兰.信息技术在高效课堂的高效融合[J].福建电脑,2018(9).

作者简介:

郑玄,四川省南充市,四川南充十一中。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教学探索中学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革新的探索与研究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