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军
摘 要: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战略也是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的重要目标,“三农”问题是关系着我国民生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乡村振兴概念的提出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可行性、战略性的发展目标,如何发展农村,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推动农村在经济、环境、文化等各方面的优化升级,切实提高农民收入,让农民走上富裕之路,让农村更加优美和谐,是我们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民;就业
一、乡村振兴的要义
(一)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首先需要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产业体系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吸引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的主要因素是城市具有丰富的资源,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更多的创业机遇和就业机会,相对于农村来说,农民工作于城市的收入一般情况下要高于其在农村从事生产的所得,因此也会吸引更多的农民工进城,要想发展乡村产业,就要着眼于挖掘本地优势特色资源,吸引人才、技术、资金向农村聚集,同时也为农民提供、拓展更多就业创业的渠道,依托本地农业特色产业,推进二三产业的发展与融合,形成产业延伸链条,构建特色产业体系,有效整合产业资源,打造地方标杆企業,促进引领示范作用,综合加强农村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人才振兴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发展建设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近20年来,农民打工潮逐渐向农民返乡潮发展变化,在城市的农民工一般都是农村中的青壮年,同时他们也是发展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给农村发展带来生机,一方面城市的容纳能力逐渐减弱,另一方面国家对于农村的扶持政策力度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发生转变,更多的农民工主动返乡创业形成了众多的微小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增加了自身财富还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农民之间的相互学习模仿,会有更多的农民创业者出现,创业带来就业,也带来了更多的人才吸引力,提高了农村机会识别的概率和能力。
(三)文化振兴
文化是一个地区的历史积累,本地优秀民俗文化需要继承发扬,农民从外界带回的新理念、新思想也可以融入生存于农村之中,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带来先进的企业家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文化是具有渗透性的,通过人与人的交流,通过企业的建立发展,集群的联合壮大,将先进的理念与本地文化对接,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本地特色产业,打造优质品牌,对传统文化来说,发展本地产业也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给产业带来独特的气质,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四)财富振兴
乡村振兴除了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能够生活富裕,切实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生活基础。鼓励农民创业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农民居于地域便利,在本地企业中工作可以节约生活成本,家庭剩余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也即收入的增加;在本地企业工作的农民,有些工作并不是要求连续性的,这样农民可以在自己的业余时间多兼职,避免劳动力的浪费,并且兼任不同的工作种类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技能,继而为胜任不同企业的工作打下基础;农民在本地创业,一些人才必然会成为管理层,而就此带来的创业就业观念方面的转变,能改变农民既定固化的思维方式,给农民带来新鲜的、先进的就业模式,促使农民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培育乡村创业文化,发展乡村创业人才,授之以渔,使农民的财富增长更加持久。
二、农民就业与乡村振兴的关联
乡村振兴明确提出了五大任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全面考虑到农村的经济、环境、民生发展,这其中要实现产业兴旺,就要多鼓励创业,给农村创业打造优质发展环境;要做到生活富裕,就要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基本收入,所以总体来说要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做好农民的创业就业工作。其一从乡村振兴发展的要义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要推动农村建设,绝对离不开农民的投入与支持,发展现代化高效农业必然会使农村人力资源出现剩余,再加上返乡农民工的回流,这就为农村创业提供了基本的人力保障,避免新建企业出现招不到工的现象,农民参与创业在就业思想和就业模式上也会出现新的变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模式将彻底改观,基于农业进步,会给农村带来更多的产业延伸,销售市场多样化,销售渠道更加丰富,这对农村产业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其二乡村振兴同样会给农村带来更多投资和机遇,单一农业农村的格局将会被打破,农民能从乡村振兴中获得切实的自身利益,这也加强了农民留在农村,建设农村的信心,提高农民积极参与的主观能动性。乡村振兴给农村带来更多的不逊于城市的创业就业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本地农民的人口流动性,农村不会只剩留守儿童和老人,真正充实起来,农村建设也会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三、做好农民就业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挖掘地方人才资源,发挥人才引领作用
人才是发展的关键,也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农村本地人才的培养和挖掘能够为农村建设输出稳定的、优质的人力资源。一是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教育,农村的青年人力资源在类型、层次上分布不均,多偏重于实用型人才,而技术型、组织型、综合型人才欠缺,基于农村产业和市场的需求,本地的职业院校、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对于人才培养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对人力资源进行整合再开发,培养适合本地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能够满足不同岗位的职业需求;二是全面构建农村成人教育体系,对于非在校学生可以开展农村成人教育,提高农民的知识文化、专业技能水平,让农民真正学的会,用的上,让农村能够留住人才,全面提高农村人力资源效能,提高综合素质。
(二)强化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做好农民的创业教育、职业教育,给农民讲解创业政策,分析创业环境,提高创业农民的风险识别能力;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岗位适应性,为创业企业提供合格的职业人员;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基于本地优势发展手工制造业、乡村电商、农家乐等新型农业,地方政府可以对这些创业农民提供政策支持以及资金的鼓励,形成农村新产业——农民创业就业——推动经济发展——建设美好农村的良性循环。
(三)做好沟通保障工作,解决农民后顾之忧
地方政府是做好就农民就业工作的政策引导和重要的后勤保障,在农民和企业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转变工作思想,做好服务农民的工作,解决农民的忧患,为农民创业就业提供助力。一是做好就业宣传,以我区管委工作为例,在去年的工作中我们通过发放政策明白纸、人社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做好政策宣传,积极落实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等政策,让更多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失地农民实现就业创业,让企业和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帮助村居失地农民、返乡农民工等劳动力就业创业,组织区内170家企业开展了2场招聘会,提供岗位约4000个,130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与128家企业达成了就业意向,另每周对缺工企业岗位信息及时整理汇总,通过微信及时发布以满足企业和求职者需求。二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组织区内企业举办了落实防范拖欠农民工工资支付承诺书暨人社政策业务培训班,对工伤认定、生育待遇、书面审查等业务进行培训;坚持日常巡查、重点巡查和专项巡查相结合,实地察看企业工资发放、保险缴纳等情况;做好矛盾隐患排查,公正稳妥处理劳动争议,依法维护农民工权利。三是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扎实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金落实工作,积极与人社局对接,配合国土部门做好报件审批工作;认真做好居民养老、居民医疗和失地保险日常待遇领取、补缴等工作。农村的客观外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创业就业意愿,包括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民生福利等一系列直接关系到自身发展的因素,作为地方政府要切实做好农民的基础保障工作,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做好社会保障的有效续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才能从思想上降低农民的创业压力,从行动中解决农民的创业问题,为农民创业就业提供良好环境,实现促进农民就业与振兴乡村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