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平
摘 要: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柔性管理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采用教育、激励、引导、暗示等非强制性方式,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以达到预期管理目标的工作方式。本文以上经贸大居委会项目为例,从项目背景、项目思路、特色成效、项目前景等方面具体阐释上经贸大学生工作对学生社区化管理模式的探索,挖掘社区文化的教育潜在性,总结凝练普遍适用意义。
关键词:社区化;管理模式;学生居委会
上经贸大学生居委会以“安全、温暖、智慧、共享”为工作理念,以学生需求为方向,着力提供“用户体验式”的社区管理与服务,注重人文关怀,致力于增强社区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努力争取学生社区文化整体的品牌化、多元化和协同化,营造特色突出的文化育人软环境,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提供发展空间和优质服务。
一、项目构建背景
1.社区管理从被动适应向主动建设转变。随着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本完成,学生社区已由原来的校园内有机组成部分转变成为相对独立于校区以外、实行社会化管理的生活区域。在松江大学城学生生活社区里,学生实际上受到学校和社会物业的双重管理,从而形成学校与物业、学生与物业、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多重关系甚至产生一些矛盾。学生作为社区的主体所面临的情况与所要处理的问题较之从前大为复杂。
2.思想政治教育从校区到社区有效延伸和全面拓展。围绕着如何适应新时期大学生的合理需求,把学生社区作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载体,注重发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队伍、物业管理队伍、学生骨干与自律管理队伍等三支队伍的作用,尝试把养成教育作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进行各种有益的探索。
3.高校社区生活德育亟待科学化、专业化。近年来,高校标准化学生公寓慢慢出现了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一面,高校的标准化公寓建设常常只关注到硬件的建设,而软件建设却不能实现配套,导致利用学生公寓这个平台发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够,学生公寓的德育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而成立大学生居委会,把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结合起来,把科学管理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高尚情操结合起来,使高校社区德育工作朝着科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项目运行思路
上经贸大学生居委会项目统筹学校的教育力量,借助真实社区的管理机制,发挥社会生活德育的感染和微波炉效应,工作开展中遵循“育人优先”的原则,处理问题时遵循“提高效率”的原则,解决矛盾上遵循“依法治校”的原则。近三年,大学生居委会围绕四个工程开展工作,分别是社区服务暖心工程、特色文化育人工程、品牌活动引领工程、智慧社区共享工程。
1.社区服务暖心工程。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实现学生社区服务育人目标的重要保证。为此,上经贸大学生居委会从细节入手,通过电脑诊所、设置社区应急医药箱、播报天气预报、提供夏日解暑饮品、毕业典礼当天为毕业生安排校区和社区间的短驳车等贴心服务,向社区居民传递暖意。毕业季,居委会收集宿舍管理员给毕业生的赠言,毕业生给阿姨的感谢信,是最生动最温情的感恩教育。
2.特色文化育人工程。为社区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实现学生社区文化育人的必然要求。首先是制度育人,从制度层面确定学生在社区的培养模式,通过量化或非量化的指标衡量学生在社区的生活表现,修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文明寝室创建办法》,做好文明寝室创建评比工作,起到育人的作用。然后是辅助育人,在学生社区管理中心的指导下,学生居委会负责招募了研究生驻楼辅导员,搭建朋辈教育帮扶平台,线上通过访谈的形式为学生答疑解惑,线下走进学生寝室,协助辅导员做好学业和生活帮扶。最后是实践育人,继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企业走访活动,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平台。
3.品牌活动引领工程。为学校打造与学生“生活圈”贴近的品牌活动,是实现课外育人的有效载体,为此学生居委会继续坚持并着力打造极具社区特色的品牌活动。基于外省市生源学生周末在寝室的现状,打造周末品牌活动,将“一起过周末”活动和“周末分享会”活动常态化,组织社区内的定向越野活动、踏秋活动等;周末分享会邀请高年级学生分享实习、求职经历等,同时要求学生社团走进社区开展周末分享活动。协助心理咨询中心,围绕不同阶段学生的小情绪,通过心情聊吧,帮助学生做好心理调试。
4.智慧社区共享工程。为学生引进“信息化”、“智能化”社区管理系统,是实现科技育人的现实需求。随着学生对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社区也在智慧社区建设上不断探索尝试,基本实现了社区水卡的微信查询和充值功能,尝试实现寝室电量的查询功能,实现人脸识别进社区,完成社区自助洗衣房和智能充电桩项目。将共享的理念融入社区建设,组织毕业季的跳蚤市场,组织图书共享,完成“梦享家”社区青年中心的功能设计。同时,学生居委会承担青年中心的管理与运营。
三、项目特色与成效
1.“用户体验式”的学生自治社区管理服务。上经贸大学生居委会定期通过问卷调研或召集居民代表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居民诉求,并在学生社区管理中心的指导下寻求解决。现已完成社区青年中心项目、人脸识别智能门禁项目、公寓楼内文化氛围营造项目、停车场充电桩建设项目、社区文化节项目、心理健康教育生涯发展指导进社区项目、传统节日的社区活动项目等,方便了居民的学习生活,居委会的口碑得到提升,同时社区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得到体现。
2.建立完善大学生居委会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上经贸大学生居委会是完全按照《居民組织法》和《上海市居民委员会选举暂行规定》成立起来的学生自治社区委员会。学生居委会的成立和运行过程实质是学生作为国家公民履行其权利和义务、接受民主与法制教育的实践锻炼过程。大学生作为各项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在这一过程中有效且真实地履行了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也是对民主与法治的生动体验。同时,居委会重在解决学生生活社区的管理与服务矛盾,通过学生自我管理运作的居委会和居委会值班制度、居民社情热线、居委会见习制度、社区义工制度等实现大学生朋辈自律、干预和他律,最终实现矛盾化解在基层。
3.新媒体技术和宣传平台。在学生居委会管理下的社区,拥有线上、线下多种宣传形式,将社区文化和校园文化传播到每一个角落。上经贸大学生居委会以“两微一端”为线上宣传载体,通过微信推送,线上互动交流,微信服务号等多种渠道满足社区居民各式各样的合理诉求,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同时也及时将校园社区动态、温馨提示、国家新闻等传递到学生身边,真正做到关爱学生,用正能量影响学生,公众号阅读量平均上千,数据提示已经覆盖社区绝大多数居民。
4.学生社区青年中心的环境育人功能。重视社区公益性文化氛围教育的重要作用,营造社区服务文化,形成以服务为载体的自主探索式教育模式,不断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是一大亮点。 为此,上经贸大学生居委会专门打造“梦享家”社区青年中心,营造具备极透明化、高自由度、深体验感、强交互性的国际时尚的空间环境,将成为集学习阅读、思想道德教育、学术研讨等为一体的一站式学生社区活动平台,学生可以借助该平台充分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与研学活动,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培养国际化眼光和创造性思维。
学生社区行为塑造和思政教育成果显著。学生居民每年参与各类社区志愿者活动百余项,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学生万余人次,参与各类志愿者活动的学生数占当年在校学生总数的超过90%,社区居民几乎人人想当志愿者、几乎每个寝室的学生居民都当过志愿者。由此而产生的志愿者集群效应对学生道德品质素养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主动关心社区事务,越来越多的学生投身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开发与实施,学生社区内正日渐形成“人人相互关爱、人人自觉参与、人人主动服务”的浓厚氛围和健全机制。
四、项目前景探索
1.总结传承积淀,扩大项目影响力。学生社区文化的积累、继承与创新需要一代代大学生的实践与努力,大学生四年学习之后的毕业离校并非意味着 “社区文化的四年轮回归零”。未来上经贸大居委会将对社区故事进行凝练与讲述,并结合楼名、楼训征集活动,形成社区“故事汇”,使居委会故事广为传颂和周知,使學生以自己为其中一员而自豪。另外,基于首届社区文化节成功举办,学校将继续支持上经贸大学生居委会将社区文化节每年举办,并通过社区与校区联合,与松江大学城七校联合,不断扩大影响力与知名度。
2.实现与学生基层党建的结合。上经贸大居委会还将在学生党员社区自觉登记和亮身份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社区学生党员发挥先进性和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机制。例如学生党员如何作24小时党员、如何从身边事做起为同学服务、如何发挥志愿者工作中的领头羊作用、如何组织跨学院党员集体活动等党员热点议题都将在后续的工作中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予以落实,并助力和谐学生社区建设,成为可供复制和推广的学生社区党员工作机制。
3.进一步整合资源,提供全方面的服务。学生社区提供活动场所和配套的服务措施,与学生社团联动,创建多功能的活动室,如无人机工作室、陶艺工作室等,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学习交流,动手实践,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技能。同时,可在学生社区开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让更多学生了解创新创业,可通过定期开展创业沙龙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平台和指导。
4.建立智能化系统,将高科技手段引入学生社区管理中。智能化管理就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学生公寓实行网络智能化管理,以提高服务效率。首先是建立学生身份识别系统对学生进出宿舍情况进行管理。将学生的学号、姓名、班级、照片等资料录入计算机中,建立学生住宿档案数据库,利用电子系统对学生进出公寓进行自动识别,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外出情况。其次是建立智能电子监控系统,在学生社区的主要通道、宿舍楼层及其他公共场所设立监控录像设施,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控社区内的人流情况、违法违纪情况和消防安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