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萍
摘 要:意识形态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高校辅导员作为意识形态工作一线守卫者。要在结合工作实践加强理论学习、合理分配辅导员的工作任务、调整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建设结构、确立合理公正科学的考评机制、提供较多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培训机会方面着力,提升辅导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能力,使大学生思政教育获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能力
我国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前沿阵地,更是西方敌对势力影响和争夺中国青年的“主战场”。大学生群体知识体系较为丰富、思维活跃、可塑性、接受力和行动力较强。大学时代是青年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各种西方思潮和文化的渗透,大学生容易出现信仰迷失、理想信念模糊和三观扭曲等问题。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线守卫者,其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成败。
一、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现状分析
1.资历水平有限,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薄弱。高校辅导员人群主要集中在30岁左右的年轻人,这部分人群具有精力较为旺盛、对自身职业生涯充满信心,思想先进且贴近青年学生,容易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对学生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同时又具有阅历浅,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较少,处理突发事件欠火候的不利一面。高校辅导员要求的综合素质较高,相较于本科生,硕士生经历的校园时光较长,心理素质也较为成熟,更适合担任这个岗位,而博士生担任辅导员则会被人们认为屈才,大多为兼职辅导员。非科班出身就决定了多数辅导员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较为薄弱。
2.辅导员队伍稳定性不高,流动性大,影响意识形态工作提升进程。要达到较高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水平,需要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辅导员岗位晋升面临较为尴尬局面,在实际辅导员职位评聘过程中,相较于教师序列,辅导员队伍被要求的条件更多,要求更高,实绩和科研必须两头抓,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辅导员精力疲惫,晋升压力大,职业幸福感不强。辅导员会因岗位面临许多困境而转岗,资历越深,转岗的几率就越高,影响队伍稳定性。
3.意识形态研判、管控和传播宣传能力不强。大部分高校辅导员缺乏较高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判能力,对大学生可能出现的思想和行为倾向欠缺前瞻性和引领能力。国内社会意识面临世界各国思想文化不断交流交融和交锋,逐渐变得多元,网上舆论格局日趋复杂,信息传播碎片化对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有着较大冲击,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也越显严峻。高校辅导员需具有第一时间掌握舆情并灵活应对舆情的能力,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引导进行合理有效管控,严防事态继续恶化。
4.意识形态工作能力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高校对辅导员的工作定位不仅是带学生,还需担任较重的行政职务,甚至一人分担几职,甚至其他工作占有其更多时间和精力,严重削弱了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进程。同时,高校辅导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能力需不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培训。学校对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重视度不够,未提供较多的平台,增强思政教育能力。
二、提升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水平举措
1.结合工作实践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辅导员意识形态能力建设水平。高校辅导员首先要始终保持高度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增强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成长,要不断强化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學习,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沿成果,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题中之义等,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其次,高校辅导员需善于将自己的专业劣势变为优势,将自己的专业尽量结合大学生思政教育,挖掘和创新。同时,非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的辅导员利用业余时间多去了解一些哲学、医学、艺术学以及信息技术等辅助性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才能融会贯通,在思想政治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
2.合理分配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增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幸福感。一是辅导员角色定位明确,在突出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前提下兼做一些必要的事务性工作。二是深化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将“管理意识”逐渐过渡到“服务意识”,职能部门应提高自身办事效率,让师生享受方便快捷的服务。三是合理利用现代科技,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将辅导员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发布通知和信息反馈是辅导员事务性工作占比最大的。高校领导层需做好辅导员工作顶层设计,从制度上保证辅导员有精力和时间进行意识形态工作。区分好行政人员工作与辅导员工作,做好人员分工,尽量杜绝出现一人跨几职,多头被管理的现象。
3.调整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建设结构,加强意识形态研判、管控和引导能力。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包括大学生意识形态研判(调研)能力、教育能力和宣传能力。辅导员只有先明确哪些是意识形态领域不能触碰的红线和底线,哪些是需要进行消除和严格管控,哪些需要“疏”和“导”,态度明确,旗帜鲜明,敢于发声和亮剑。其次,辅导员要严格管控可能出现的西方敌对主流意识形态。辅导员是大学生的良师益友,要学会充分挖掘和发挥其情感、平台、资源等独特优势,坚持马克思意识形态标准,努力成长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者。可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做到手中有法,将日常思政教育管理上升为理论,传诵主旋律,主动发声,敢于发声,当好大学生的意见领袖和网络大V,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和教育。
4.确立合理公正科学的考评机制,奖惩措施要严明。开展辅导员考核,有利于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促进辅导员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的提升。一是对考核主体进行全面培训,确保考核方式方法高度统一。为了使考核的结果能更为公平公正公开,最大程度减少评估主体主观误差,必须对考核主体进行全面培训。二是克服以往辅导员考核中存在的效度、信度等问题,设计有效考核指标体系。辅导员工作包括思想、心理、就业、事务等方方面面,处理好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的关系,应到寻找合适的考核指标设计方法,设计出能综合全面有效地反映辅导员业绩。三是辅导员考核要有利于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水平。让辅导员晋升有通道,发展有空间,事业有成就,避免出现“轮流坐庄”等现象。
5.提供较多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培训机会。夯实辅导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思维能力,是辅导员有效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保证。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水平。为了能够切实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辅导员的意识形态理论和实践工作水平,获得能力更新渠道。高校应加大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培训经费的投入,提供多的国家、省内或校内的培训、进修和参观考察等培训机会,或积极聘请一些高校学生工作有建树的专家和教授、优秀辅导员开展讲座,不断增加理论培训的频率。再者,确保辅导员培训效果,将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培训落到实处,不能流于形式。通过培训使辅导员更加坚定理想信念,获得职业幸福感,提高利率水平,并将理论用于实践,真正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王宇翔.加强和改进高校辅导员制度建设,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安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08).
[2]白永生,李俊俊.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J].教育与职业,2015,(32).
[3]王杰法.刍议如何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