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善思 杨 乐 周生灵 益西多吉 高 畅
(1 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西藏 拉萨850000;2 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西藏 拉萨850000)
西藏北部典型湖盆区主要指的是纳木错湖盆、色林错湖盆2个大湖盆区及邻近的错鄂湖、罗布错、越恰错、格仁错、木纠错等若干小湖盆区域,其范围主要位于纳木错自然保护区和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藏北湖盆区为亚洲中部候鸟迁徙提供了广阔的繁殖场所和良好的中停地(张国钢等,2011)。
纳木错大湖盆地处拉萨市当雄县和那曲地区班戈县之间,地理位置为东经90°16′~91°03′,北纬30°30′~30°55′,属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地带,光、热、水资源充足,气压低,气候高寒,风多且大。纳木错拥有依存于高原湖泊的多种典型湿地生态类型,包括沼泽、湖岸湿草甸、岩石湖岸、沙质湖岸、砂石质小岛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1988),发育了较为完整的高原湿地群落,也为众多高山草原、荒漠等生存的鸟类提供了生存条件,湖中产细鳞鱼和无鳞鱼等生物,为水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王君波等, 2009)。
色林错大湖盆和邻近小湖盆区域同属于西藏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成立于1993年,其前身为申扎黑颈鹤区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地理坐标为东经 87°46′~ 91°48′,北纬 30°10′~ 32°10′,保护区总面积 203.24万hm2,其中核心区面积81.26万hm2,缓冲区面积112.46万hm2,实验区面积9.5万hm2(西藏自治区林业勘察规划设计院,2003)。该区属于高原亚高寒带季风半干旱气候区,空气稀薄,气候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昼夜温差大,四季不分明,多风雪天。由于气候寒冷,植物生长季节短,植被单调,主要以高寒草甸、沼泽草甸及高寒草原等植被为主。区内多河流、湖盆,属湖盆地貌,湖泊深嵌高山之中,少受大风侵袭等,为西藏候鸟主要繁殖与育雏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郑度等, 2018)。
2016-2018年在鸟类繁殖季的6、7月开展2次调查,调查地点主要集中在纳木错、色林错、错鄂湖、罗布错、越恰错、格仁错、木纠错等湖盆区域观测和记录。调查方式主要采用样点法,样点包括纳木错沿岸的15个点、色林错南岸的6个点、错鄂湖3个点、罗布错1个点、越恰错1个点、格仁错3个点、木纠错和木纠藏布3个点,共计32个样点。
观察工具包括10×25双筒望远镜、Nikon 50倍单筒望远镜。鸟类分类的鉴定参考《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马敬能等, 2000)、《西藏鸟类志》(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1983),以及根据《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郑光美,2017)予以确定。区系成分按照《中国动物地理》(张荣祖, 2004)进行归类整理。濒危和受保护情况,主要参考IUCN、CITES的数据库,《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汪松, 1998)、《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局, 2003)。
综合3年的观测记录,共记录鸟类64种,这些鸟类隶属于12目24科,占全国鸟类总数1 332种的4.8%,占西藏自治区鸟类总数492种的13.01%,其中,雀形目鸟类9科27种,非雀形目鸟类15科37种,在非雀形目鸟类中,雁形目、鸻形目和鹰形目居多,种数所占百分比分别为18.75%、9.38%和7.81%(表1)。
从藏北湖盆区的鸟类区系构成来看,该区古北界鸟类居多,达50种,占鸟类总数的78.13%;东洋界鸟类9种,占种数的14.06%;广布种5种,占7.81%。
藏北湖盆区有13种鸟类为国际公约保护和我国重点保护的鸟类资源,其中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收录的有红头潜鸭Aythya ferina等7种;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在附录I中的有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1种,列在附录II中的有胡兀鹫Gypaetus barbatus等7种,列在附录III中的有彩鹮Plegadis falcinellus 1种;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RDB)收录的有黑颈鹤等5种;中国重点保护动物名录(RPOT)列为I级保护动物的有黑颈鹤等3种,列为II级保护动物的有彩鹮等8种(表2)。
表1 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繁殖鸟类种数Table1 The species of the breeding birds in Siling Lak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表2 藏北湖盆区繁殖鸟类濒危和受保护名录Table2 The list of the threatened or protected breeding birds in the Lake Basins of the Northern Tibet
姚建初等(1991)对那曲地区鸟类资源进行了考察,共统计到鸟类14目27科118种。本研究观测时间集中在每年6-8月,调查生境以湖盆及周围草原为主,故鸟类种数有所不及。但相对于25年之前的调查结果,湖盆附近的鸟类群落的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方面是雁形目和鹈形目种类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新增鸟类包括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针尾鸭Anas acuta、赤嘴潜鸭Rhodonessa rufina、红头潜鸭Aythya ferina、白眼潜鸭Aythya nyroca、凤头潜鸭Aythya fuligula、彩鹮Plegadis falcinellus、印度池鹭Ardeola grayii和牛背鹭Bubulcus ibis等;另一方面是其他目鸟类种数也出现一定的增加,如鹤形目秧鸡科的白骨顶Fulica caribaea,鸻形目鸻科的蒙古沙鸻Charadrius mongolus及鹬科的矶鹬Actitis hypoleucos,雀形目鸦科的渡鸦Corvus corax、百灵科的小云雀Alauda gulgula、柳莺科的黄腹柳莺Phylloscopus affinis、鹟科的赭红尾鸲Phoenicurus ochruros以及燕雀科的拟大朱雀Carpodacus rubicilloides、曙红朱雀Carpodacus waltoni、黄嘴朱顶雀Linaria flavirostris等。
藏北湖盆区为大量的鸟类,尤其为以雁形目、䴙䴘目、鹤形目、鸻形目和鲣鸟目为主的水鸟提供了适宜的繁殖生境。一是保护区内有不少纵向排列的高山,湖盆深嵌其中,少受大风侵袭;二是湖盆内多小岛,边缘多为沼泽性湿地,为水鸟提供了隐蔽程度高、安全性较好的营巢生境,同时可免于流浪狗、猛禽等天敌的干扰和袭击;三是湖盆及周围区域往往具有较多的生物资源,如水草等植物、鱼虾等水生动物,可以为水鸟提供充足的食物。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颈鹤为例,黑颈鹤在我区的主要繁殖地是藏北羌塘高原南部的湖泊湿地,最集中的繁殖地位于申扎县的色林错、格仁错、罗布错、木纠错等湖盆区,湖盆区对于黑颈鹤繁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3.1 藏北湖盆区丰富的猛禽资源有赖于综合保护 以鹰形目、鸮形目、隼形目为主的猛禽,占有鸟类种数的14.06%,猛禽处于食物链的顶端,都属于国家二级及以上保护动物,具有较大的保护价值。考虑到猛禽主要以高原鼠兔为主的草原植食性哺乳动物为食,保护猛禽资源就是要保护以猛禽为食物链终端的草原—湖泊生态系统。
4.3.2 正确处理藏北湖盆区保护和发展的关系 藏北湖盆区是西藏湿地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然而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也非常脆弱,一旦受到污染和破坏,极难恢复,保护面临的压力大、成本高。近年来,西藏的交通建设力度较大,保护区内公路建设项目不断增多,给周边草场的保护和环境污染的控制带来较大压力,也给鸟类生活带来了诸多干扰。保护区内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进入保护区的游客日益增加,会对生态保护形成冲击。还需要考虑到的是,该区域农业生产以牧业为主,牛羊众多,存在过度放牧破坏草原—湖泊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