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芬 黄永刚 段晓峰
【关键词】智慧农业;保定:乡村振兴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传统的农业耕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因此,发展智慧农业成为农业发展势不可挡的明智选择。这几年国家对智慧农业进行了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河北省、保定市及各县都先后出台了适用于本地区智慧农业发展的规划、实施方案、实施意见等。智慧农业的发展已成为保定市提升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增收、致富的重要动力,对解决保定市人多地少的实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保定市智慧农业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一)提升了農产品质量
传统的农业粗放经营,导致农业竞争力不强,出现了农业增产、进口增加与库存增量的“三量齐增”现象,越来越多的低端农产品滞销,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保定市智慧农业实现了实时监测施肥、施药全过程,利用电子标签技术,在农产品流通环节对农产品包装进行信息识别、自动追踪、数据传输,这既实现了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也起到了以市场定销售,以销售倒逼生产的机制,这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绿色与安全”。
(二)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智慧农业基于精准的农业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进行多层次分析,并将分析指令与各种控制设备进行联动完成农业生产管理。这种智能机械代替人的农业劳作,解决了农业劳动力日益紧缺问题,实现了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使弱势的传统农业成为具有高效率的现代产业。
(三)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体系逐步搭建
2017年8月成立了保定智慧农业联盟,经过联盟成员的优化组合,形成了以放心农资平台、智慧农场平台、品牌休闲农业平台、农产品电商平台为主体的产、供、销一体服务模式。这种模式通过优化整合全链条业务,既能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加快农产品上行,又能通过运行中产生的大数据分析,为科学的行政决策提供参考。
(四)有效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智慧农业将农田、畜牧养殖场、水产养殖基地等生产单位和周边的生态环境视为整体,并通过对其物质交换和能量循环关系进行系统、精密运算,使经处理排放的畜禽粪便不会造成水和大气污染反而能培肥地力,这就确保了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保障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保定市智慧农业发展仍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信息化水平低
虽然目前我国信息化技术得以广泛推广,但农业农村信息化总体水平仍不高。信息资源整合程度较低,已有的信息资源和信息应用系统缺乏顶层设计与标准规范,难以互联互通、协同共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及时、专业的综合信息服务不到位。
(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智慧农业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撑,但目前保定市农业从业人员中多数是年龄在50岁左右的农民,他们具备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但知识水平较低,高新技术接收能力普遍较弱,这使得物联网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后期维护难以落实,要深化智慧应用更是困难。
(三)投入大、回报期长
购置一台物联网设备需要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这使得普通农户甚至是规模经营户往往无力承担。这种高额的投入和短期内难以获得预期经济效益的矛盾,以及居高不下的后续使用和运行维护成本使许多应用主体处于观望等待状态。目前保定市物联网技术主要是在大棚种植、温室种植等精细特色农业上用得比较多,而在大田作物中推广难度很大。
(四)农业规模和集约化程度低
智慧农业发展的前提是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而我国以农户单独生产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人均耕地不到1.5亩,他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农产品价格和成本方面已明显处于劣势,更无力采用先进技术参与激烈竞争,农业生产被压在了商品价值链的最低端。
三、加快保定市智慧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及共享机制
加强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完善涉农信息的交流共享机制,有效整合各类网站信息,构建土壤分析体系、灌溉监测体系、作物个体生长监控体系等涉农系统,形成多部门联动、一站式服务模式,统筹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集成应用与推广,实现数据处理与用户群个性化需求的有效对接。
(二)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智慧农业对人才有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把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作为长期的核心任务。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开展多形式、经常性的职业教育培训;重点培养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返乡创业人员等,使他们率先成为“智慧农民”;鼓励支持有文化的新生代农民工子承父业,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等。
(三)强化政策支持,保障资金投入
由于智慧农业投入高,因此,应形成政府、社会集团等共同投入的新机制。首先,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对政府管理、公益服务性质的智慧农业项目,同级财政要做好项目基建和运行经费的保障工作。其次,强化金融、税收、保险等政策的导向作用,通过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形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智慧农业建设。最后,可尝试各种科技企业对接智慧农业,比如物联网公司可以把设备租给农民使用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企业跟农民共担风险、共享后期收益,这样既推广了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又能降低成本。
(四)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
发展智慧农业的主力军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而随着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规模化土地会越来越多,因此,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为重点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以通过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达到降低成本,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鼓励土地、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向市场主体集中,促进经营主体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为智慧农业集约化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