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大课间活动实践的分析与思考

2019-04-02 10:52鲁志远
关键词:大课间活动项目分析

鲁志远

摘 要:校园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如火如荼,对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和身心健康成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全面开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种种问题,笔者从对实践的观察上进行了有意义的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大课间活动;项目;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3-116-1

“大课间”活动是在传统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体育组织形式,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以来,各中小学近年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过程中基于校情而探索出的一种新型课间活动形式。然而,学校在全面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同时,也暴露出了种种问题。

现象一:很多学校把大课间活动时间用于学科的限时训练或者开会等等,认为学业成绩、日常事务处理才是关键,致使大课间时间不能用于体育锻炼。

分析:由于高考指挥棒压倒一切,使得学校的大课间成为文化学习的附属品,致使大课间活动“变味”。显然,管理者需要转变理念,从终身体育、健康成长、快乐运动的角度把大课间活动落实到位。

现象二:遇到雨雪天或活动不便开展时,学生就往往处于无组织状态,大课间活动实为“放羊”,大家三三两两的吹牛闲聊、自我放松,校园处于无序状态,或者安排班主任进教室盯班,防止吵闹,美其名曰要保持校園安静。

分析:是不是下雨了,大课间活动就无法正常开展了?其实,很多学校有很多室内活动场所例如体育馆等,完全可以考虑利用,教室里也可适当开展;体育活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益智类游戏例如有意义的室内办公室操、桌椅操、以及对活动场地要求不高的运动项目(如:八段锦)就完全不受天气的影响。

现象三:有的学校,大课间活动基本上就等于做操、跑操等集体项目的开展,形式单一。时间久了,学生毫无兴趣,缺乏应有的积极性,班主任还得天天陪做陪跑,也有一定的疲倦与抵触。

分析:大课间活动的实效、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活动项目单一化的影响。鉴于大课间时间至少一小时,一般分为上下午的20分钟至40分钟左右,不妨选较短的时间里开展广播操、韵律操等项目,较长的时间里除了跑操等视作运动热身之余,可以考虑丰富活动项目的设置并帮助学生自主选择,项目多彩多样,运动性兼顾趣味性,活动的吸引力加大;学生自主选择,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增加,活动的实效就易于得到保证。

现象四:有的学校办学规模较大,学生人数多,而田径场就那么一块。偏偏大课间活动时都还得非要挤到一起集合,学生从教学楼到运动场排队都要五至八分钟,散场时如作鸟兽散感觉不符合校园文化,如集体按序退场,又得耗费很长时间。做个操时队伍黑压压的,跑操时队伍扭来扭去的,貌似有气势,但往往难于管理,做的很不到位,浑水摸鱼的人多。

分析:大课间活动受运动场数量与大小的影响。目前很多学校教学楼有很多幢,但田径场和体育馆可能各有一块,当然,有的学校可能体育馆都不具备。从活动开展的便利性和实效性而言,学校的运动场在可能的情况不妨适当增加,同时楼前楼后的主干道等场所也可开发利用,扩大大课间活动的区域,让学生能跑的起来、做的起来、动的起来。

现象五:有的学校上午的大课间时间统一定在第二节课课后,下午的大课间活动往往放在第六或第七节课课后,活动结束之后正常上课,做操、跑操属于基本必备项目,全年不变。

分析:活动时间与项目的固定化,便于管理,天冷也还无所谓,但到了5月份天气炎热时,活动之后往往一身的汗,由于还要继续上课,师生不便洗浴或休息,后续课堂质量往往受影响,学生参与活动时也怨声载道,找各种理由逃避。故而活动时间和项目应根据季节因素灵活调整,下午的活动时间如放在第四节课之后最合适,学生活动之后正好洗浴与用餐,既利于保证活动实效又不影响课堂质量。

现象六:有的学校基于活动实效和学生健康角度设置了很多项目,组建各种运动社团,如篮球队、排球队、啦啦操队等等,学生乐于参加,积极性也高,但感觉质量不高,指导教师进行业务指导的能力不够。学校规模大、学生多、项目多,体育教师往往不够分配或者欠缺相应的专业能力,制约了活动的开展。

分析:活动指导教师的专业指导能力影响着大课间活动项目的设置与实效开展。完全依靠体育教师是不够的,而且未必有匹配的专业能力,故而,从活动指导与评价而言,一方面要如乡镇医院的“全科医生”一样,配备“全科”体育教师,另一方面可以引进专业技能教师,或者普通教师在自有专长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专业技能培训,在工作量认定和绩效考核上进行适度的认定,既与学生的活动项目相配套,又能提高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并提高课间活动质量。

现象七:有的学校大课间活动开展了,但活动项目的具体管理者往往兴致不高,既要安全又要质量还得评价,各部门往往发放很多评价表格让指导教师或者班主任天天次次的跟踪评价,不厌其烦,但指导教师很烦。

分析:活动指导教师往往因担负的事务太多而影响参与的积极性。因此,评价主体不妨多元化,学校除了请学校有关部门和班主任参与评价,还可以请学生会参与、班干部参与,这样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作用,又可以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更有利于活动的实效开展。

综上所述,大课间活动的高质量开展需要学校的教育管理者转变教育理念,坚持终身体育、健康第一、快乐运动的理念,在活动项目的开设上多元化、趣味性。在项目参与上,要坚持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项目选择上,要坚持集体项目与自主选择相结合;在实践时间上,要讲求灵活性;在活动场所上,要不拘一格、室内室外相结合;在活动指导上,协调教师配备与专业技能的培训;在活动评价上,要做到校评、师评、生评相结合。只有这样,大课间活动才能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才能使大课间活动真正成为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的阳光体育运动。

猜你喜欢
大课间活动项目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基于“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农村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探析
对大课间活动的几点思考
利用民间游戏让学生在大课间快乐运动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