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阿坝州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探析

2019-04-02 02:28徐顽强任勇俊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阿坝州民族旅游

徐顽强,任勇俊

党的十九大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中央在国家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对“三农”的全局性解读。 因特殊的地理区位条件和历史积淀,民族地区孕育出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旅游文化资源,已成为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民族地区真正的振兴,必然要结合民族地区的特殊优势资源来谋发展,重视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无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的路径之一。将乡村振兴战略与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紧密结合,是推动民族地区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本文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下称“阿坝州”)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为研究对象,探析乡村振兴背景下阿坝州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相关问题。

一、 乡村振兴战略与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之间的互动逻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为相互促进的辩证逻辑。一方面乡村振兴的大力实施能够为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提供基本保障,主要体现为配套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的文化发展的基础设施、带动人才聚集以及产业融合升级;另一方面,民族地区做好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工作,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条件,主要体现为旅游文化产业化水平提升、文化涵养功能优化、民族文化软实力增强、柔性竞争力培育等[1]。

(一)乡村振兴战略为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基本保障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基本保障。一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必然要求有与之配套的政策措施,在各项政策措施的推动下,能够提供良好的政策空间和发展环境,同时也会促进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更加便利的基础条件。二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吸引社会资源的投入,从而为带动人才聚集创造必要条件。三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民族地区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及协调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尤其是具有比较优势的旅游文化资源,已然成为一种重要的增长要素。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依托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不断聚集的人才,能够合理有效地配置民族地区的优势资源,全面系统地进行产业融合,为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带来新的局面。

(二)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为乡村振兴提供战略支撑

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作为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支撑。其表现一是民族地区旅游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将带动文化产业及其相关的产业的发展,推进产业间融合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二是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有助于完善与丰富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进一步增强文化的感召力和向心力,能够增强受众群体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素养,对于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文化涵养功能。三是民族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能进一步增强新时代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于提高民族地区民众的整体文化水平、改善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人文环境以及健全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四是推进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能够更加突出民族地区旅游文化差异化优势,培育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标志,从而提升民族地域的文化辨识度和影响力,提升民族文化品质,从文化层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综上,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必然为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有利的环境,而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合理保护与有效开发必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战略支撑,通过市场配置以及政府引导两种途径协同互补,增强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广度和深度,最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文化保护与开发的良性互动。

二、阿坝州旅游文化资源的基本概况及开发现状

阿坝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川西北平原向青藏高原延伸的过渡地带,是四川省的第二大藏区,也是我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其中藏族占58.4%,羌族占18.6%[2]。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时代的更替及历史的演变中孕育出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文化资源,形成了以藏羌文化、宗教文化、茶马古道文化、红色文化、地震文化等融合发展而形成的历史民族文化[3],为阿坝州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底蕴,也为乡村振兴战略下阿坝州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路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一)阿坝州旅游文化资源的基本概况

1.以藏羌为核心的民族文化,立体多样

阿坝州地处祖国西北与西南的交叉连接地带,历史上曾是少数民族迁徙的走廊,以藏羌文化为核心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流融合,是传统意义上的“藏缅语族文化走廊”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上川西北茶马古道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历史时期中融合吸收了古蜀、氐羌、中印、吐蕃、汉藏等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区域地理位置限制加之复杂多样地貌地形,在内外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下,阿坝州孕育出了以藏羌文化为本体的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4],充分表现在其立体多样的文化形态上,拥有以格萨尔、大禹传说、羌戎大战(汶川县)为代表的民间文学;以羌族多声部民歌、藏族民歌、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觉囊梵音、藏族民歌赶马调等为代表的传统音乐;以锅庄舞、博巴森根、甲搓、得荣学羌、羌族羊皮鼓舞、熊猫舞、哈玛舞、莎朗舞为代表的传统舞蹈;以麦洼藏戏(格萨尔)为代表的传统戏剧;以藏族的《格萨尔王传》、羌族释比为代表的史诗说唱;以羌族刺绣、藏文书法、格萨尔彩绘石刻、藏族唐卡、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为代表的传统美术;以藏羌碉楼营造、藏族金属锻造、毛纺织及擀制为代表的传统技艺;以藏医药、羌医药、回医药为代表的民间医药;还有民间饮食技艺、民间编织技艺等等[5],其中羌族刺绣、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已入选2018年国家首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6]。

立体多样的文化形态是阿坝州以藏羌为主体的各民族,在同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抗争中不断发展、不断适应而形成,它潜移默化的润泽着当地人的心灵,影响着其思想观念和审美追求,也体现着当地人的文化精神和创造智慧,反映其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文化品位突出,民族特色显著,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是阿坝州旅游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将为其保护和开发带来契机,文化形态的多样性也会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文化生态空间。

2.以长征为主线的红色文化,主题鲜明

在红军长征史上,翻雪山、过草地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这段经历就发生在阿坝州。阿坝州是红军长征途中,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最多、停留时间最长、面临条件最苦的地区。红军的三个方面军都在阿坝州战斗和工作过,红四方面军在阿坝州的16个月中,广泛发动当地的各族群众,打垮了在阿坝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反动武装,为中央红军和二方面军的给养、休整和顺利穿越雪山草地创造了条件,在州内留下了很多红军的足迹,也由此在阿坝州留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7]。州内有9个县、114个乡镇被命名为“革命根据地”,红色遗址中留存了各类红色建筑120余处,其中2016年12月国家发布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当中“四川红军长征红色旅游系列景区”阿坝州入选了七个,其数量位居四川省第一,分别为阿坝州若尔盖县巴西会议旧址、马尔康县卓克基会议旧址、红原县瓦切红军长征纪念遗址、小金县两河口会议旧址、 松潘县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黑水县芦花会议会址、 阿坝州小金县达维会师遗址[8]。此外还留下了大量的标语、宣传画和红色故事。

红军在阿坝州留下的红色文化及长征精神,是过去峥嵘岁月的见证,也是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精神源泉。乡村振兴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使其成为阿坝州旅游文化资源中主题鲜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以藏传佛教为主体的宗教文化,独特神秘

宗教在阿坝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宗教文化在以藏羌文化为本体的民族文化融合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整合作用,也为丰富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州内的民族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或多或少带了一定的宗教色彩,形成了川西北高原文化风格的藏传佛教文化以及羌族的释比文化,对当地民众影响深远[9]。物质形态的宗教建筑、面具、雕刻塑像等;非物质形态的宗教音乐、舞蹈、绘画、工艺以及宗教习俗节庆,这些独特神秘的宗教文化资源,有着独特吸引力。凝聚宗教文化资源和力量,引导其发挥积极的作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工作在民族地区有效开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州内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也将为宗教文化资源赋予新的内涵。

4.藏羌建筑风格独特,地域特征明显

民族地区的建筑以风格各样的形式,记录着不同民族壮丽的历史篇章,直接反映着在历史的各个时期中,人们的生活状况以及经济、社会组织、生产关系等社会状况。阿坝州的“官寨、藏寨、羌寨、碉楼”都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建筑艺术。卓克基土司官寨,被誉为“东方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是典型的嘉绒藏族官寨建筑风格的集中体现,作为土司官邸时是地位、权力与财富的象征,历史文化价值显著;色尔古藏寨,被誉为“东方古堡”,是阿坝州嘉绒藏族民居建筑风格的代表,其独特的藏式民居建筑群落是了解藏式民居建筑风格的样本,保留着的农区藏民完整的生产生活痕迹,是深入体会古朴藏家田园生活的重要物质载体,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此外还有“世界唯一的羌文化最大核心展示地”之称的茂县古羌城、“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之称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桃坪羌寨为代表的羌族建筑群。受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积淀的影响,“官寨、藏寨、羌寨”为碉楼式的建筑风格,用石片和泥土调浆堆砌而成,形成的建筑样式不尽相同各有千秋。独具特色的藏羌建筑风格,是阿坝州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民族文化的物质体现,也是藏羌人民辛勤劳作和智慧的结晶,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上述资源表明了阿坝州旅游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独特性。立体多样的民族文化、主题鲜明的红色文化、独特神秘的宗教文化以及拥有浓郁藏羌风情的建筑,都构成了阿坝州多姿多彩的旅游文化资源。

(二)阿坝州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现状

旅游业已成为阿坝州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往,与阿坝州旅游文化资源的魅力密切相关。尤其是地震灾后重建过程中,阿坝州加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基础设施以及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为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1.旅游发展进入厚积薄发状态

文化与旅游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旅游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10]。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文化资源作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吸引旅游者进行文化旅游活动的重要驱动力。2007年阿坝州共接待海内外游客880.7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38亿元;2008年受汶川地震影响,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呈现断崖式下跌。之后随着灾后重建的深入推进,阿坝州厘清发展思路、重新定位发展方向,实施“提质增效、拓景扩容”的战略,旅游市场全面复苏;2012年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100.57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81.03亿元;2016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761.4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8.4亿元;受九寨沟地震、茂县滑坡及其他自然灾害影响,2017年全州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909.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5.72亿元;2018年截止11月,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302.9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3.15亿元[11](如下表1)。

表1 阿坝州2007、2012、2016、2017及2018年旅游发展数据

2.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序进行

文化遗产是旅游文化资源的基础,阿坝州对其进行了清晰有序的保护工作。截止2018年,阿坝州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9个、省级非遗项目66个,州级非遗项目410个、县级非遗项目802个,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2个、省级民间艺术之乡16个;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9 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82 名[12];羌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急需保护的非遗名录”,“藏、羌碉楼与村寨”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3.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地震前2007年,阿坝州的艺术表演团体2个,从业人员87人;公共图书馆9个,藏书76千册;博物馆1个,从业人员11人;举办展览29次,组织文艺活动94次,乡镇文化站 49 家, 从业人员共 4 人。到2016年艺术表演团体1个,从业人员94人;公共图书馆14个,藏书570千册;博物馆8个,从业人员106人;举办展览278次,组织文艺活动1310次,乡镇文化站219家,从业人员共280人[13]。

4.文化产业跨越性发展

富集的生态资源和旅游文化资源,加之灾后重建的科学布局,阿坝州的文化产业进入了跨越性的发展阶段。阿坝州规划并完善了“一线一廊两道六带”总体布局,坚持生态、文态、业态深度融合,进一步推进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了以红色文化旅游路线、藏羌文化走廊、震中文化产业带、自然与人文精品文化产业带、安多藏族文化产业带、羌族文化产业带、大熊猫文化产业带以及嘉绒藏族文化产业带的发展格局[14]。文化演艺产业的蓬勃发展正进一步助推着文化旅游品质的提升,以九寨沟演绎群为代表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发挥其产业辐射能力,正带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民族旅游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有着强劲的市场潜力和巨大的社会效益,也推动着旅游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阿坝州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问题分析

阿坝州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已成为阿坝州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撑,其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方面的工作也做出了显著的成绩,旅游文化资源的优势已凸显出来,旅游文化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游客的旅游文化活动的吸引力也不断增强。旅游文化资源若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进一步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地开发,需要对其有更深刻的认识,就目前来看,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文化资源管理政策不完善,运行机制不规范

阿坝州旅游文化资源巨大的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吸引和推动着各方主体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其中,促使旅游文化资源的优势转化为社会发展的成果。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需要以政府作为主导,兼顾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实践中,政府文化管理的刚性和滞后性与市场需求之间出现了不匹配现象,表现在:一是资金投入失调。一方面,当前政府对旅游文化资源发展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大型的、有影响力的文化项目上,影响力小的文化项目很少获得政府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由于区域地理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阿坝州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大项目中外地实力雄厚的企业进行投资开发居多,本地市场主体的竞争力相对薄弱,导致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红利被掠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悖。二是政策不完善。政府在制定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相关政策侧重于规划层面的顶层设计,具体措施的监管和评价指标不健全,政策实施的弹性空间较大,存在“政策落实即走形”的问题,不能有效的满足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实际需求。三是迫切需要规范和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让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市场主体短视问题暴露无遗,加之文化的公共物品属性,文化资源的产权主体模糊,利益主体之间的因利益矛盾,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监管措施条件下,会使其为了追求和满足自身利益而过度解构旅游文化资源的完整性,忽视对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而进行过度的商业性开发、恶性开发,导致旅游文化资源在实现其效益的过程中遭受负面影响。

(二)文化产业结构不协调,文化产品开发不足

当前阿坝州的文化产业结构中,传统文化产业比重较大,其他与文化相关的新兴产业发展较慢,文化产业的整体开发处于发展阶段,其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的文化产业链尚未形成,文化产业组织形式的松散使其市场运作的能力较差,不协调的文化产业结构致使全州旅游文化资源的市场转化率低。另外,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利用尚处于粗放阶段,缺乏对文化旅游资源深层次的挖掘,一方面,产品内容上特色不足、缺乏创意、存在同质化问题、种类繁多但精品很少,这既浪费了旅游文化资源也导致其市场竞争力不足;另一方面,表现形式上单调,对旅游文化产品的体验有待进一步开发,如历史文物古迹参观、旅游文化节、民族工艺展示等,这些都侧重于文化的展示,需要充分挖掘旅游文化资源中能让游客拥有参与感的文化旅游产品,既是对文化资源的创新开发,也是对其合理保护的一种途径,将有助于推动旅游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发展优势。

(三)文化融合与冲突增多,文化生态环境面临挑战

旅游作为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开拓着参与者的视野,增加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也增进着民族之间的信任与融合,为异质文化之间的接触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不同地区间的文化差别在形式上日益缩小。但是,在文化融合不断增进的同时也会伴随着文化冲突的发生,文化隐性的特殊属性使得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进行。在这样的背景下,阿坝州的文化生态环境面临着挑战。一是强势文化外部影响,社会进程步伐加快,便利的信息、交通缩短了地区与地区、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来自强势文化地区的游客对处于文化弱势地区的居民不可避免的带来示范效应,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其日常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加之,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形成条件,民族旅游文化资源在开发之前是相对独立的存在,本身就有其脆弱性,面对强势文化的冲击,民族地区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滋养旅游文化资源的土壤也就产生了变化。二是民族文化内部解构。一方面,民族文化的“文脉”出现断代现象,州内大量的青年流向城市,文化传承人老去,使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面临着危机;另一方面,文化资源缺乏保护自觉与文化自信,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涉及的主体共同参与,民族文化从无到有需要经过漫长岁月的积淀而从有到无可谓转瞬即逝,提高对民族文化的正确认识以及重要性的认知,是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基础。如何面对强势文化的影响以及民族文化的内部解构,既是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面临的不可回避问题,也是民族文化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在开放的社会中如何正确应对多元价值之间的融合与冲突,是乡村振兴战略下阿坝州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应有之义,也是为文化旅游活动提供更好环境的必然选择。

(四)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旅游文化人才匮乏

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州内既懂文化建设规律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匮乏。一是与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相关的管理、经营、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不健全,州内自主培育的文化人才少,文化单位大部分管理人才在知识积累中缺乏市场经济思想以及文化经营管理的系统学习。二是对文化经营管理高端人才的引进机制不健全,存在着人才“引进来,留不住、用不来”的问题,人才是一种流动性很强的资源,加之从州内出去的在外经过系统学习有见识、懂经营的青年学子返回不多,人才流失的问题凸显。三是汶川地震对文化人才影响较深。州内的汶、理、茂三县相邻,是羌族的核心聚居区,震源中心为汶川县映秀镇的大地震让羌族人口折损近十分之一,了解和掌握羌族文化的传承人受到重创,现已经无法找到能够完整的传唱经文的释比。人才的匮乏、人才结构与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需求不匹配,是全州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面临的瓶颈之一。

综上所述,受多方因素影响,阿坝州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为依托阿坝州的优势资源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需要深入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与民族旅游文化资源之间的内在机制以及清楚认识旅游文化资源所面临的问题,从而选择更好的路径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与民族旅游文化资源之间的互动共进。

四、乡村振兴战略下阿坝州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政策措施,健全运行机制

明确政府在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中的主导地位,是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在政策制定层面,政府要通过政策投入来促进文化要素的流动,引导多元主体的资本进入旅游文化资源相关的产业,以此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同时,要明确政策规范与具体措施之间的政策衔接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动态考评标准,结合州内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具体情况来确保相关政策的灵活可行。此外,需要着力构建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充分利用相关的法律法规与监督机制,必要时根据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工作的需求来补充和完善文化资源保护的条例,以规范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在平衡与协调各方利益的过程中实现旅游文化资源的合理保护与有效开发。

(二)调整文化产业结构,推进文化产品创新

乡村振兴强调全面振兴,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在发展传统文化产业的基础上注重推动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产业之间的融合,发挥旅游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通过文化赋予的方式,为完善和延伸旅游文化产业链创造更好的条件,促进旅游文化资源的市场转化率。此外,充分利用阿坝州优质的旅游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民族文化价值,切实搞好旅游文化产品深度开发,将多彩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民族文化同市场需求相结合,开发创新出充满民族特色、参与感强的文化旅游精品,以此来增加文化产品的附加值。最后,创新宣传营销思路和方式,借助新兴媒体、电子商务平台、网站等载体,扩大宣传范围和拓展营销渠道,精准定位市场需求来实现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文化产品的品质和民族文化的影响力。

(三)树立科学指导思想,加强旅游文化资源保护

民族地区的旅游文化资源是民族地区发展所依托的重要资源,一旦开发不当被破坏,轻则影响旅游文化资源的整体品质,降低吸引力和影响力;重则使其遭受严重的破坏,大部分旅游文化资源不可再生的特性使之难以恢复。阿坝州在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过程中,要树立科学的指导思想,正确认识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将保护放在第一位,以开发促保护,既要满足现实需求也要杜绝过度开发造成旅游文化资源损失和浪费问题的出现。其次,政府要积极主动地转变思想,加强对乡村振兴战略与旅游文化资源的解读,通过政策解读、专家讲解、专题培训等方式对涉及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政府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教育。再次,要依托阿坝州旅游文化资源的优势,搭建与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相关的科研创新平台,通过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创新主体,深入全面地研究与阿坝州旅游文化资源相关课题,将专业性与学术性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为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效益。此外,还要通过政策措施和多渠道宣传,来影响当地民众对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视和认同,激发起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保护民族文化的自觉性,用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实际效益来改善其生活状况,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引导当地民众积极主动融入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行动中。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破人才需求瓶颈

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优秀的文化人才队伍能推动文化的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提升旅游文化资源品质与影响力的现实需求,也是旅游文化资源可持续保护与开发的基本保证。因此,需要建立一支能力素质强、专业覆盖全、文化水平高的涉及创新、管理、经营、服务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一是根据旅游文化资源发展现状和现实管理需求,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着力培养和引进文化发展急需专业的人才,不断改进人才培养、引进、管理和使用的机制,让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住、用的活”,最大限度的激活文化人才队伍的活力与创新能力,为阿坝州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积蓄比较充分的人力资源。二是将人才来源的视角聚焦到州内的本土人才,长期在州内生活的当地民众对民族文化有着深切的感受和认知,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充分发挥乡村的领头人、乡村精英等人的作用,使其成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部分。三是要注重文化传承人的保护与培训一方面,保障其“愿意传承、能够传承”,以此来扩充文化人才队伍人员的存量;另一方面,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培养和引导从州内出去在外经过系统学习的本土青年学子“返乡”建设,以此实现文化人才队伍人数的增量。

五、结语

阿坝州旅游文化资源独特的相对优势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作用凸显,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为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带来新的契机,也将推动阿坝州的发展迈入新台阶。展望未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如何做好旅游文化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产业间的深度融合、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文化创新与发展以及实现民族文化自信、文化保护自觉性等仍是具体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和总结的问题。希望本文能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以期丰富和完善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地区旅游文化的相关理论并应用于实践。

猜你喜欢
阿坝州民族旅游
阿坝州动物防疫工作措施
我们的民族
阿坝州:根治欠薪行动全力实现“两清零”目标
阿坝州黄河第一湾格萨尔岭国所在地探微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旅游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杭州市赴阿坝州开展交流考察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