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七棣,姚群,陈志炜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袋式除尘委员会)
随着“打赢蓝天保卫战”号角的强劲吹响,2018年国家和地方纷纷出台环保政策和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客观上继续助推了袋式除尘的扩大应用和技术进步,袋式除尘产业必将在此轮污染防治攻坚战及企业环保提效改造中大有作为。2018年新出台的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梳理如下: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指导思想、任务和目标进行了统一部署和要求。总体目标要求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
为加快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打赢蓝天保卫战,2018年6月27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8〕22号)。目标指标是:经过3年努力,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协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明显降低细颗粒物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等。提出到2020年,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5%以上等具体指标。相信此轮国家层面系列政策的出台必将强力助力袋式除尘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2)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执法的意见》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强化和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执法。2018年9月13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执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切实强化和创新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坚决纠正长期违法排污乱象,压实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推动环境守法成为常态。
《意见》要求应重点抓好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集中力量查处污染大案要案等方面的工作。《意见》的印发必将加大环境违法查处力度,强化各级政府官员和企业领导的环保意识,杜绝轻视和侥幸心理,自觉履行污染防治责任和义务,促使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和各种净化设施的投入和使用。这无疑对袋式除尘行业的发展与应用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原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关于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
为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切实加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原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关于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要求自2018年3月1日起,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即“2+26”城市)行政区域内,国家排放标准中已规定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行业以及锅炉的新建项目,开始执行特别排放限值。涉及的行业有火电、钢铁、石化、化工、有色、水泥、工业锅炉、焦化、平板玻璃、陶瓷、砖瓦等等,逾期不能满足特别排放限值要求的将限制生产或停产整治,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此外,诸多地方省市出台政策启动了重点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以深入推进大气污染治理。
上述政策的出台,客观上确立了新形势下袋式除尘在企业环保提标改造中的突出作用与核心地位。
根据2018年袋式除尘行业初步调查,从事袋式除尘行业的注册企业160余家,其中科研、高校和主机企业近50家,纤维和滤料100余家,配件和测试仪器共10余家。2018年行业总产值预计约180亿元/年,利润约20亿元,利润率11%,增长率12.5%。
袋式除尘是典型的靠政策驱动的行业,在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时代背景下,特殊排放和超低排放已常态化,企业均面临提标改造的任务,这给袋式除尘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2018年从事袋式除尘企业生产十分繁忙,特别是纤维、滤料和配件骨干生产企业产值增长明显。
袋式除尘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残酷的市场竞争致使行业盈利水平低下。行业突出问题一方面是企业面临资金紧张,货款回笼困难;另一方面是受钢材涨价因素的影响导致的项目亏损,2017年以来国内钢材价格暴涨且一直居高不下,大幅度增加项目工程成本,导致大批工程项目亏损,也造成袋式除尘行业主机设备生产厂家和总承包工程公司既往合同2018年执行时项目亏损的现象频现。此外,袋式除尘行业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以及恶性竞争、假冒伪劣和低水平重复等现象依然存在,种种因素均不同程度制约着行业的健康快速高质量发展。
(1)新型内外滤袋式除尘器结构的开发获得成功应用
由中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开发的新型内外滤袋式除尘器取得突破并成功应用。荣获2018年全国建材机械行业技术革新奖一等奖和建材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技术和装置主要利用外滤袋的内部空间设置内、外两条滤袋,将内滤袋倒置插入外滤袋,大幅增加过滤面积。该技术成果在滤袋型式、袋笼结构匹配、悬吊装置、智能清灰和分风自动调整等方面取得创新突破,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技术和成套装备。工程示范应用效果显示,设备运行阻力<800Pa,较常规设备节能30%以上,节省设备钢耗和节约占地均接近30%,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十分显著。
(2)预荷电袋滤新技术应用势头强劲
由中钢天澄研发的PM2.5净化用预荷电袋滤技术继2017年度获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后,2018年又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年在球团烟气净化提标改造项目中再次获得成功示范(图1)。颗粒物排放浓度〈10mg/Nm3,设备运行阻力600~900Pa,节能效果显著。在钢铁行业引起了强烈反响,截至目前,该成果又先后在日照钢厂、新余钢厂、方大特钢、柳钢等企业推广应用,已接近30台套,最大单机160万m3/h,涉及产值4.5亿元,在钢铁等各个行业的应用势头强劲,成为钢铁炉窑烟气细颗粒物超低排放热点技术。
图1 预荷电袋滤器在球团烟气净化提标改造中的应用
(3)袋式除尘系统智能化网络化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由苏州协昌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烟尘治理袋式除尘运行管理云平台”新技术和“袋式除尘器用智能电磁脉冲阀”新产品,2018年8月通过专家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在智能电磁脉冲阀、专用数据采集、传输设备、数据分析、故障诊断与解决方案建议以及配套软件开发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应用实践表明,该平台运行稳定可靠,可实现袋式除尘系统的实时远程监管,提高我国袋式除尘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为企业除尘工艺装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效手段和有力保障。
(4)褶皱滤袋新产品开发成功
褶皱滤袋是一种新的滤袋结构(图2),可大幅增加过滤面积,显著降低过滤风速,且无需改动除尘器本体结构,改造工作量小,目前已开发成功,并在多个项目中成功应用。通常在不改动除尘器本体结构的前提下,使用褶皱滤袋可增加过滤面积50%以上,可使过滤风速大幅降低,满足10mg/m3以下的超低排放要求。
图2 褶皱滤袋
(1)市场上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现象依然存在,不规范竞争依然严重,行业自律有待强化。
(2)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企业技术创新意识淡薄,创新动力和能力普遍不足,都注重市场开拓,而忽视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缺乏核心竞争力。
(3)钢材涨价导致企业在线项目亏损严重。2017年以来国内钢材价格暴涨且一直居高不下,大幅度增加项目工程成本,导致大批工程项目在2018年执行时亏损严重。
(1)袋委会将对恶性竞争和虚假伪劣产品的现象实时曝光,挤压不良竞争企业的生存空间,同时,大力弘扬和宣传 “重质量、守信誉” 企业,推崇诚实守信,弘扬正能量,逐步强化和提升行业自律,净化和改善不良市场竞争环境,推进行业健康良性高质量发展。
(2)鼓励企业深入解读国家和地方对“双创”企业的各项优抚政策,以及创新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各种益处,逐步提升企业的创新意识;通过企业走访和调研,组织业内专家进行精准帮扶,指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实践,协助企业构建创新团队,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新产品开发,提升企业竞争力。
(3)根据市场行情来看,目前钢材价格基本企稳,预计2019年钢材上涨的幅度有限,对行业的影响有望减轻或缓解。
我国雾霾污染依然严峻,国家大气排放标准日益严格,许多企业面临减产和关闭的威胁,因此,企业新一轮环保提效改造全面铺开,特别排放和超低排放要求已呈常态。可见,2019年袋式除尘行业机遇和优势犹存,袋式除尘器和滤料需求旺盛,袋式除尘器仍然是颗粒物净化的主流设备,仍是超低排放和提标改造的主力军。
袋式除尘器在有效去除PM10、PM2.5微细粒子的同时,还可以去除SO2、汞和二英等其他污染物,是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袋式除尘已从单一除尘向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方向转变,未来几年将在烧结、焦化、垃圾焚烧、燃煤锅炉、水泥等多个领域实现袋式除尘协同控制,并形成多种流派,以“袋式除尘为核心的协同控制技术”必将成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正确技术路线。
超细面层滤料利于超低排放,企业新一轮环保提效改造全面铺开,特别排放和超低排放改造要求日趋常态化,烟尘排放浓度要求5~10mg/Nm3,预计2019年超细面层滤料需求日趋旺盛,用量剧增。
随着企业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实行,传统排污企业自行治理模式难以为继,通常排污企业缺乏对污染治理技术的了解和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即使企业配套有很好的袋式除尘器,因缺乏专业的管理和运行维护,运行难以达到效果。要改变这种现况,需采用“污染治理专业化运营管理模式”,将污染治理交给专业化公司实施,由专业化治理公司负责污染物处理达标,因此,运营与增值服务是袋式除尘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越来越受关注。
袋式除尘系统智能化与网络化可实现袋式除尘系统运行状态的远程无线传输与数据分析、故障诊断及专家系统解决方案,最终有望实现自行处理故障和解决问题的终极目标。智能化网络化系统可为企业相关人员和政府相关部门提供运行实时信息,极大地减少巡检工作量,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大限度确保净化系统的长期、稳定和高效运行,切实提高了管理的时效性,是国家和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