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富强,陈道顺,朱新荣,施福明,张泰彪,朱宝霞,贾菊萍
(1.兰州牧工商有限责任公司,兰州 730000;2.甘肃荷斯坦奶牛繁育示范中心,红古 730086)
奶牛真胃移位是指真胃的解剖位置发生变化,真胃从腹中线偏右的正常位置经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腔,置于瘤胃和左腹壁之间引起奶牛消化机能障碍,导致营养不良、生产性能大幅下降的一种疾病。以前奶牛真胃移位在兽医临床上比较少见,但最近几年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通过本次调查,掌握了该牧场奶牛真胃移位的发病原因,并对发病原因进行分析,为该牧场奶牛真胃移位防控提供依据。
以2009年以来该牧场成母牛作为调查对象。
查阅牛群变化、产犊、发病、治疗等记录;查阅选种、选配资料;调查饲养管理情况。
奶牛真胃移位发病率一般认为3%较为合理,而该牧场2009~2018年的奶牛真胃移位发病率有6年高于3%,2009、2016年较高,分别达到6.24%和5.19%(表1)。
表1 该牧场历年真胃移位发病情况统计表 单位:头
发病牛只在干奶阶段和头胎牛产前的膘情较好,但产后掉膘严重、偏瘦、体质较差。一般认为产前膘情越好,产后掉膘越重,奶牛受到的氧化应激越重,造成的损害就越重。吴殿君等[1]认为体况评分(BCS)过高的分娩期奶牛多发真胃移位。
经对2015年11月22日至2018年5月4日发生的有胎次记录的235头真胃移位统计,主要发生在头胎、2胎、3胎,4胎以上则发病较少(表2)。与刘东军认为的2~4胎易发病有所不同[2],本次调查发现1~3胎牛的真胃移位发病率较高,发病率分别占总发病的44.26%、20.85%、20.85%。
表2 真胃移位与胎次的关系 单位:头,%
从发生真胃移位的235头牛看,产母犊的发生122头,占51.48%;产公犊的发生115头,占48.52%。从数量上看产母犊的发生率高于产公犊的,但实际是育成牛第一次配种用性控冻精配种,整体母犊率提高,除去这个因素,产公犊真胃移位发生率为4.28%,产母犊真胃移位发生率为3.87%,产公犊真胃移位发生率高于产母犊(表3)。
表3 牛群产犊情况及产犊性别与真胃移位的关系 单位:头,%
经调查,奶牛真胃移位的发生主要集中在产后25d之内,25d之后则少(表4)。经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围产后期饲养管理不到位和瘤胃功能恢复较慢所致。
表4 真胃移位发病时间 单位:头
经对235头真胃移位牛只中初生重记录完整的220头进行了具体调查,其中:母犊113头,初生重在33~40kg的发生率较高;公犊107头,初生重在37~48kg的发生率较高(表5)。笔者认为,公母犊体重的差异不是造成真胃移位的直接原因,母牛的个体差异是首要因素。
表5 犊牛初生重对真胃移位的影响 单位:kg,头
经对期间发生真胃移位的235头病例调查,父系涉及到35头公牛。公牛女儿在本期间产犊50头以下的,由于样本较小,样本分析意义不大,作废弃处理,这部分共发生真胃移位61头;公牛女儿在本期间产犊50头以上的,样本较大,进行了分析,这部分共发生真胃移位174头。分析结果,整体发生率为4.75%,其中:真胃移位发生率在3%以下的有13头公牛后代,属正常;3%~9%之间的有18头公牛后代,较高;11%~14%的有4头公牛后代,很高。说明遗传因素也影响真胃移位的发生(表6)。真胃移位是不遗传的,但对致病因素的敏感性可遗传,同时,奶牛选种一直选后驱硕大的美加系品种,腹腔变大增加了真胃的活动性,所以,有些公牛品种的后代真胃移位的发病率较高。该牧场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用美加系公牛进行配种,体格逐渐增大,以前没有真胃移位,自2004年10月出现第一例真胃移位以来,发病率逐年增加。
表6 公牛女儿真胃移位发生情况
2009年由于新建产房建成使用,原有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不能与新产房的环境很好对接,导致应激增大、真胃移位发病率增加,经逐步磨合适应后,2010~2015年的真胃移位发病率逐年下降,由6.24%下降到1.93%。2015年12月开始,乳品加工厂家拒收围产后期的牛奶,致使牧场作抗奶处理,为降低损失,围产后期饲养管理分两部分来做,将产后7d内的牛放在产后牛舍进行管理,将产后8~21d的牛放在大群,结果尽管按围产后期饲养管理要求进行管理,牛只同样不适应,应激较大,发病率又快速上升,后来通过不断改善管理条件,发病率在波动中逐步下降,进入2016年10月份,已恢复到比较正常的发病状态。2017年3月份,受乳品加工厂家管控,各类牛只不能添加长草,造成4~5月份发病率反弹,日粮恢复添加长草后出现波动下降。表1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该牧场头胎牛一直与经产牛混养,没有单独分群饲养,而是按照一个标准饲养,直到2018年春才实行单独分群饲养。产后牛精饲料投入量一般在13kg/(头·d),投入量过大。齐凤堂等[3]认为精饲料偏多可导致真胃迟缓、扩张和充气,因压迫造成移位。何海健[4]认为日粮中谷物等易发酵的饲料较多,导致不饱和脂肪酸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能明显抑制真胃的运动,而真胃迟缓是发生真胃移位的基本原因。还有人研究认为,精饲料投入量经产牛超过每100kg体重2.2kg,头胎牛超过每100kg体重1.75kg,真胃移位将会高发。精饲料投入量过高,易诱发一些代谢性或感染性疾病,从而引起胃肠迟缓,胃肠迟缓可导致真胃活动停滞和产气,食欲下降使瘤胃体积减小,促进了真胃移位的发生。
被调查的235头真胃移位牛只,全部采用手术治疗,达到百分之百的成功率。由于各种原因在产后一年内相继淘汰112头,淘汰率很高,达到47.86%。淘汰原因以乳房炎、蹄病、繁殖障碍、消化道疾病为主。
鉴于真胃移位术后淘汰率高,牛只利用价值下降严重,损失很大,应在预防上下功夫。笔者建议做好以下预防工作:①控制产前膘情,力争膘情不超过3.5分;②围产期奶牛要有适量的优质长草供应;③产前要降低能量投入水平;④头胎牛单独分群饲养;⑤产后立即灌服保健汤,尽快补充奶牛体液和电解质损失,保持瘤胃充盈度;⑥加强奶牛产后体温、食欲、恶露、产奶等指标的监控和其他产科疾病的治疗工作;⑦加强选种选配工作,不使用女儿真胃移位发病率高的公牛精液配种。⑧适时跟踪产牛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发现胃肠活动差的要采取兽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