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普惠金融对扶贫效果的影响实证分析※

2019-04-02 06:10朱永勇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就业结构普惠安徽省

朱永勇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一、引言

从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到如今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扶贫脱贫已经成为实现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所在(陈钦,2018)[1]。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安徽省政府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出台了一项又一项扶贫攻坚规划。到2017年底,安徽省扶贫财政资金投入已达近10亿元人民币,全省贫困人口较2011年下降了60.9%。虽然安徽省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我们还要清楚地认识到安徽省贫困人口数量在全国范围内占据前位,农村贫困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单一极大地限制了安徽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党中央进一步提出要在推进农村产业扶贫的基础下,强化对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创新发展,增强农村普惠金融对于扶贫发展的支持力度(方莹,2019)[2]。金融资源的缺乏一直都是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李智永,2012)[3],所谓普惠金融就是指在成本可控的基础上,为有金融需求的各类群体提供相关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强调的是用低成本的资金帮助贫困地区人民自我发展从而逐渐摆脱贫困,进入良性发展的模式(李善民,2014)[4]。

关于金融与扶贫的关系,国外学者最早提出“贫困恶性循环”理论指出贫困群体由于低收入会导致低投资、低储蓄,进而导致低产出,而低产出会进一步加强低收入(纳克斯,1996)[5],目前国内关于普惠金融对扶贫影响的研究主要还是以定性研究为主,国内学者指出无抵押无担保的金融产品可以强化贫困群体自我扶贫的能力(董晓林等,2017)[6],农户拥有的金融资源与其收入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王成利,2018)[7]。但是目前我国贫困地区的金融扶贫机制还不够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和产权制度不明确,制约了金融扶贫的效果(洪晓成,2016)[8]。究其原因还是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由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致金融机构会对其设置较高的信贷门槛,从而影响信贷资金的使用(陈松,2017)[9]。从实证分析来看,章贵军等人(2018)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江西省相关数据发现类似教育发展金融投资和搬迁金融投入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农户家庭收入[10]。申云(2019)通过样本数据分析发现农业产业链融资对于农户收入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金融机构模式下的金融融资却难以带来农户收入的提高[11]。因此在实证分析上关于金融投入对于扶贫效果的影响还没有一个定论。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普惠金融对于扶贫效果的影响主要是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分析比较少,且关于普惠金融对于扶贫效果的影响并未形成统一的定论。因此,基于安徽省农业大省的省情,本文从安徽省普惠金融的发展入手通过构建实证模型,定量分析安徽省普惠金融对于扶贫效果的影响,以期更好地帮助安徽省完成扶贫攻坚的历史任务。

二、安徽省扶贫现状

安徽省扶贫攻坚涉及70个县(市、区),安徽省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679.1万人缩减到2017年底120.2万人,贫困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在全面实施扶贫攻坚的“十大工程”目标下,安徽省2017年扶贫工作考核位列中西部22个省(市)第三名,20个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已达上万元。目前安徽省金融扶贫项目主要集中在易地扶贫搬迁、扶贫产业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意向资金在500亿元左右,2017年各相关银行向5.3万户贫困居民发放了小额信贷16.4亿元。到2019年5月底,全省累计为86.24万户困难户发放小额信贷326亿元。虽然安徽省金融扶贫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我们还要清楚地认识到首先安徽省贫困人口基数很大,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其次,金融扶贫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地区居民诚信意识欠缺导致金融扶贫成本较高。

三、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研究安徽省普惠金融对扶贫效果的影响,由于安徽农村地区金融业务形式比较单一,金融业务主要以存贷款为主,因此本文选用农村存贷款之和与农村GDP总量的比值(X1)来衡量普惠金融的发展状况。关于被解释变量的选取,不同的学者从不同方面衡量扶贫工作的效果,本文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农村家庭可支配收入(Y)来衡量扶贫效果。关于控制变量的选取本文从农村就业结构、农业经费投入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个方面构建。以非农产业从业人数与农村劳动力的比重(X2)衡量农村就业结构,该指标越大说明城镇化水平越好,从而农村就业结构也越好;以农村科技R&D经费投入(X3)反映农村科技投入;以公路总里程(X4)衡量农村基础设施水平。

本文考察安徽省普惠金融对扶贫效果的影响,因此选取2011-2017年安徽省各地级市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于历年《安徽省统计年鉴》、各地级市统计年鉴、安徽省扶贫工作网等,为了避免出现伪回归,保证数据的平稳性,本文对数据进行了对数化处理。

(二)平稳性检验

在回归分析之前,本文先对所有指标进行平稳性检验,以防出现伪回归现象,本文研究的是面板数据,因此同时使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平稳性检验(见表1)。从表1的检验结果来看,在两种检验方式下各变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因此本文所选取的数据是平稳的,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表1 变量平稳性检验

(三)回归分析

由于本文选取的是2011-2017年安徽省各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因此在回归分析时选择使用面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同时考虑到普惠金融对于扶贫开发具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因此本文选择使用动态面板模型。动态面板模型包括差分GMM和系统GMM,本文选择使用差分GMM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同时对模型进行系统GMM回归以保证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具体结果见表2。

首先,从Sargan检验来看,不论是差分GMM还是系统GMM模型下,检验值都很大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因此可以看出本文所构建的动态面板模型不存在过度识别问题。其次,从两种模型的回归结果来看,无论是回归系数的符号还是显著性水平均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本文所构建的模型是稳健的。

从被解释变量滞后项的回归结果来看,农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滞后一期项对安徽省扶贫效果的影响系数大于0,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扶贫工作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过去的扶贫工作会对当前期扶贫效果产生显著的影响。从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来看,普惠金融的回归系数为正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扶贫效果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首先,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为扶贫对象降低获得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为扶贫对象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投资渠道,有利于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创造出更多的产值,从而提高贫困农民收入。其次,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带动贫困地区信贷制度的完善,从而有利于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进而增加农户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从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来看,农村就业结构的回归系数为正数,且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农村就业结构的改善可以有效促进扶贫效果的提高。农村就业结构的改善说明更多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了其他行业,侧面反映出了农村农业生产过程中机械化工具使用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增加了农户收入。除此以外,农村就业结构的改善说明有更多的人离开土地外出务工,从而从农业劳动力转化成其他产业劳动力,促进了其收入的增加,进而实现脱贫致富。

从农村科技投入的回归系数来看,回归系数大于0,但是回归系数很小且不显著。这是因为虽然农村科技投入的增加可以带来农民增收,但是由于近年来农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成果难以有效转化成生产力从而难以对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产生显著的影响。从农村基础设施水平的回归结果来看,回归系数为正数,且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农村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贫困对象收入的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意味着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可以实现有效地外销,从而扩大农业市场,增加农户收入。

表2 面板模型回归结果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研究安徽省普惠金融对于扶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前期扶贫效果会对当前扶贫效果产生显著的影响安徽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的促进扶贫效果的提高。(2)农村就业结构的改善和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地促进扶贫效果提高,农村科技投入虽然能带来扶贫效果的改善但是并不显著。根据这些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首先,进一步促进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扩大农村金融发展规模。通过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覆盖率,全面覆盖银行物理网点和惠农金融服务,逐步实现村村有服务、乡乡有机构。同时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推动农商银行立足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争取在农业人口多、小微企业集中、种植产业集中的地区设立村镇银行,从而强化农村金融服务业,增加信贷产品供给。强化金融机构风险意识,注重风险损失吸收机制建立,通过规范农村小额信贷发展,要求金融机构加强对存贷利率的管理,防治贫困群体筹资成本的不断上升,通过规范金融机构定价机制提高金融服务业收费的透明度,持续向贫群体提高金融扶贫服务。除此以外,加强对农户金融知识的教育和培训,鼓励农户积极主动寻求信贷服务,并加强对农村居民个人及家庭信用体系的建立,强化对失信群体的惩罚力度,从而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问题所造成的信贷供需不平衡,减少信用风险。

其次,不断拓宽农村群体的就业渠道,鼓励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努力实现农村居民创收增收。一方面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归属地就业,通过对贫困群体开展职能技能培训、创业知识培训等方式提高贫困群体就业本领。另一方面,通过扶持扶贫企业发展,打造更多的创业平台,为贫困群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强化就业扶贫资金报账,加大就业补助资金发放,通过简化补贴证明材料和申报流程,为贫困群体就业和创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保障。

再者,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环境。一方面加强农村地区交通运输和物流体系建设,保证农村地区产品和服务向外输出的渠道得以打通,从而增加农户收入、引进外来投资。另一方面,完善农村网络科技建设,尤其是电子支付环境建设,加强对农村地区移动支付的开发推广,改善农村交易环节和支付手段,从而减少交易成本,打破空间和时间的交易限制,从而促进农村产业产生,带动贫困群体脱贫致富。

最后,大力推进农村科技投入的增加,强化农村地区农业科技人员的知识教育与技能培训,提高技术人员从业素养,加快农村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速度,从而带来农业产值的增加和生产率的提高。通过实施科技扶贫项目,强化农村地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产业脱贫提供科技支撑,同时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对农业新技术进行推广对接,努力实现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户收入。

猜你喜欢
就业结构普惠安徽省
成长相册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变化关系的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