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力量从何而来

2019-04-01 15:02夏丐尊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事象芭蕉阿Q

我以为要讲文学的力量发生,应先讲文学的本身。文学的作品如诗歌小说之类,和“等因奉此”的公文,“天地元黄、宇宙洪荒”的千字文性质不同。文学的特性第一是“具象”。我们平常说话不一定是文学的,但如果用文学的方法来说,便成为文学的了。譬如我们说:“日子过得很快。”这句话语不足称为文学。如果我们要使它文学化,第一就应当使其能够使人感觉到,也就是使其具象化。于是我们便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样便成为文学的说法了。为什么?因为后边的一句是具象化的:“抛”“红”“绿”“樱桃”“芭蕉”,都是可用感觉机关来捉摸的事象,比“日子过得很快”的说法有声有色得多。再好像我们听见人家说某某地方打仗,死了很多人。这句话当然使我们感动,但若我们果然亲身到了那个地方,眼睛看见累累的尸身,狰狞可怖,那我们所得的印象一定更深了。可见愈具象的事情愈能使人感动。文学的力量也是同样发生的。通常说,中国人胆子小、爱面子、爱虚荣,因为有了这些劣根性,于是中国人到处吃亏。但是只讲我们中国人有这些不良的品性,我们听了感动甚少。经鲁迅在《阿Q正传》中,假了名叫阿Q的一个人,加以一番具体的描写,便深刻多了。

文学的力量是从“具象”来的,不具象就沒有力量。

(节选自《夏丐尊教育名篇》,有删改,教育科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事象芭蕉阿Q
雨打芭蕉
阿Q和老A
禁戏下行与“以神为戏”之民间事象——以清代城隍演剧为例
诗学事象研究综论
沈鹏《读鲁迅〈阿Q正传〉(四首选二)》
等闲托谁题芭蕉
地理事象运动与分布的教学把握
把相思卷在芭蕉里
芭蕉琴
论描写辛亥革命之于《阿Q正传》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