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毅 晏致涛 卜长明 周博 彭燕 曾国明
摘 要:我国科技不断在进步,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因此,建设“全链条”土建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成为新时期下土木类本科生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文章从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师资能力、课程建设等方面对培养土建类应用人才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全链条;人才培养;应用型;土建;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2-12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05-0104-0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办学定位,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大格局下,坚持“学生主体成长,学风主导成才”的学风建设理念,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为管理,发挥师生党员表率示范作用,发挥导师和团学干部组织服务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导学生时刻以“德优品正、业精致用、拓新笃行”品牌本科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培养目标
致力建设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副理事单位、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单位联盟副理事长单位、重庆市属高校转型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具体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行业性、地方性、开放性、应用型”以及“德优品正,业精致用,拓新笃行”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对接产业链的学科专业体系渐趋完善,包括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244”人才培养模式:“双主体”指的是学校联合企业(行业学会、协会),“四共同”指的是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评价学生质量、共同促进学生就业,“四共建”指的是共建教学团队、共建实验教学平台、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学生就业渠道。构建了行业企业参与学校治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的机制;成立了行业企业领导、专家参与的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以把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指导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具体内容有:共同制定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指导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共同建设校企合作课程,指导实习实训和设计类课程教学,开设专题讲座,指导毕业设计及毕业答辩工作。
建工大讲堂系列讲座,时间安排:每周一次。主讲嘉宾:企业、行业协会、国内外高校专家等。
应用型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五结合、五重点”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本科课程体系。工科专业实训实习课时占专业总课时比例超过30%,“双师双能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近50%。与两所职业教育学校开展“3+4”中职与本科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架设职业教育立交橋。
三、 师资能力提升
大力推进“双千双师”交流合作项目。每年安排二人次的校企交流,企业担任技术指导,2017年建环系刘其鑫副教授担任重庆能投集团技术总工,同时引进能投建设刘渝总工兼任指导导师。聘请国内外企业专家,培养在校青年教师的工程能力。同时开展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校企合作实践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工程设计系列专业讲座,校外实习实训现场指导与考核,毕业设计答辩指导等工作。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核准,建环系彭宣伟老师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教师创办实体公司5个,受聘工程公司技术顾问,担任行业协会技能培训讲师、工程设计、监理顾问,担任项目评审及评标专家,参编国家和地方标准规范国家标准4本:《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工业建筑振动荷载规范》《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设工程应用技术规范》。地方和行业标准13本:《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综合医院通风设计规范》《重庆市工程勘察信息模型设计标准》《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量核定标准》《重庆市公共建筑空调设计能效比导则》等。
四、应用型课程建设
全面引入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改造优化。在培养方案编制过程中,要坚持深入调研,紧跟产业需求;坚持教师全员参与、企业专家全程参与;坚持专业教师与基础课程教师共同研讨;坚持邀请同行专家论证和专家评审答辩。
一是课程体系融合。结合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大纲,除满足专业评估要求,还要加强实践实训环节比重和系统性,包括课带试验、综合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二是应用型教材编著。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优选课程教材,积极编写特色教材。近年学院专业教师编写出版教材18部。三是校企联合开发或更新教学内容和实验项目。加强与行业企业的互动,将企业真实生产案例、项目引入课程教学,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内容、共同编写教材和讲义,企业专家以授课等形式开展共建课程改革。依托土木与建筑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经费,设立院级课程建设项目经费226万元,重点资助建筑信息化、工业化、实践类课程建设。强调实验为理论课延伸,优化综合实验与工程实际结合设置,试验过程强调学生个体开展问题导向式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及工程问题分析;成立专业社团,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注重“双创”能力培养;结合学校的“万千百十”工程,成立专业社团7个,联动推进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科竞赛;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科技创新“万千百十”项目,包括赛课计划、学科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优秀创新人才培养资助计划项目等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项目,2017年学院在国家及省部级学生学科竞赛中荣获各项奖励79项。参加了以下赛事:全国高等学校人工环境工程学科奖学金竞赛、国际BIM大赛、世界桥梁大赛、CAR-ASHRAE学生设计竞赛、全国广联达算量大赛、全国斯维尔杯BIM大赛、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全国广联达沙盘大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房地产策划大赛、全国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全国工程造价技能创新竞赛、全国大学生成图大赛、全国工程测量大赛,参与重庆市“创青春”挑战杯项目、课程建设成果—教改项目32项, 含重点项目5项,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4项、校级8项。
五、 质量工程建设
获得了重庆市市级教学团队、土木工程教学团队、重庆市市级视频公开课;走近建筑领域数字化技术、钢结构建筑的力学魅力及艺术价值;校级视频公开课和开放课程;BIM技术原理与应用、建筑、人、环境低能耗建筑实践;加强双语、全外语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国际化水平;根据产业行业升级改造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化人才需要,引进、共建和开发相关专业的双语和全外语授课课程,提升课程的国际化水平;招收土木工程国际留学生班,开展全英文教学,服务一带一路。
六、 实践实训
校内产教融合实验实训实习综合基地建设:在2016年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规划建设项目资金的支持下,正在建设产教融合实验大楼,建筑工程学院占地约1.0万平方米。下设结构实验室、岩土实验室、路桥实验室(测量、建材、检测)、建设管理实验室、建筑实习实训室、创新创业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等。
校内平台—校企共建校内实践能力平台。引入企业,共享学校和学院的产教融合平台,共建产学合作实习基地与工程教育中心。学校与美的签约共建空调实操室,重庆建筑节能协会科技部、重庆市制冷学会共建实践技能培训基地,与重庆诚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共建重庆市市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重庆盛世新兴格力电器销售有限公司共建校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企业研究生工作站3个:新疆交通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建筑科学研究院、重庆建工集团。通过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专业平台和学科平台,包括重庆市市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BIM应用技能教学示范基地、绿色建筑与能源应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能源工程力学与防灾减灾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建筑工程智慧建造工程技术中心、装配式建筑围护系统协同创新中心。基于学科平台和“双创”中心, 孵化了高新技术公司,研发的铰式波形锚体系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我国桥梁结构加固中。
七、本科生导师制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立德树人”要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注重因材施教”“推进导师制”等改革举措,为深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员育人合力打造重庆科技学院“德优品正、业精致用、拓新笃行”本科品牌,在全院本科生中实施导师制。这样可加强对大学生的学业指导和思想引导,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同时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愿望,因材施教,结对帮扶,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科研、心理等方面进行全程教育和指导,以便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以学生为本、人人成才的要求,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和学校打造本科品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这是切实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举措;加强师生交流、促进教学相长,建立具有良好育人功能的师生关系,引导和激励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是开展精细化育人,落实教师一岗双责,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的重要举措;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合力打造本科品牌的有力手段。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组织人事教务学工团学组织牵头、全院各单位紧密配合、专业教师与管理服务队伍全体参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体系充分完善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本文以重慶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为例,提出了 “全链条”土建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详细的方案,阐述了通过改革实践取得的相关成果,为土建类本科生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的提升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薛培军.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实践[J].决策探索,2018(21):68-69.
[2]曲明哲,赵 莹.基于反馈机制的工科人才校企合作模式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 2018(12):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