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钰鹏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读大学时,这句话镌刻在学校校门的背后,我当时看了一眼便记住了这句话,只是不知其中深意。许久之后才知道这句话出自儒学经典《大学》,其大意是:博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当时觉得当老师的大概最能明白这句话的道理,教书育人就是传承光明正大的品德,并教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識和才德应用于生活,最终使人类和社会朝着完美的方向发展。
大学毕业后,怀着对家乡的眷恋,我考入家乡的一所中学做历史老师,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踏上三尺讲台,才真正理解教书育人的不易。我做学生的时候算是乖巧听话的,只是等到自己做老师的时候,才发现当老师的不易。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与使命,在《礼记》中有记载:“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孔子亦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古代社会崇尚德育,即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自我认识能力、社会认知能力,使其成为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栋梁之才。而现代社会既要求学生受到德育,也强调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所谓“教书育人”,即传道授业和德育并行。
高中阶段的学生最是不好管教,但这个阶段的学生也是最能创造奇迹的。青葱岁月,对未来充满期待和向往,不畏前路艰难,只是一心朝着梦想去努力。青春里,高中大概是学生最叛逆却也最单纯的一段时光。
每当站在讲台上,望着教室里的学生们,我常常想起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朝气蓬勃的高中生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其未来充满无限可能,使国家也充满希望。陶行知也曾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教书育人,是我为人师长的责任,亦是当我决定成为老师时就不能轻言放弃的诺言。“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为师一日,便当爱护学生,在传道授业解惑时,亦能以自身的言行举止,引导学生实现他们的价值追求,实现人生梦想。
教书育人,授业解惑,既是培养学生,也是浇灌自己。教师不仅仅教给学生知识,更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品德、治学态度、生活态度、为人处世的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甚至能够改变某个人的人生。因此,教师教书育人,也是自省修身的过程。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应该时刻谨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市镇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