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晶
摘要:奥地利小说家茨威格是一位中短篇小说的杰出大师。他的作品近几年内来也深受我国读者的喜爱,许多作品被多次翻译成中文,其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甚至被改编搬上银幕。他的作品不仅语言优美,情节曲折动人,而且写作特点也极其突出。本文将从心理描写、悬念设置、情感描写三个方面对其创作特点进行研究和探讨,让更多读者了解茨威格的文学魅力。
关键词:心理描写;悬念设置;情感描写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奥地利小说家,出生在维也纳一个富有的犹太家庭,父亲是工业资本家。茨威格在维也纳和柏林的大学攻读哲学和日耳曼文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受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传统影响极深,这使他成为和平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1933年纳粹执政后,他的作品遭禁。1938年德国法西斯占领奥地利后,他开始了流亡生活,先由英国到美国,之后由美国去巴西,同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茨威格对纳粹势力的猖狂和制造出重重骇人听闻的恐怖行为感到震惊,特别是他的祖国奥地利的沉沦,使他对人和人类的前途感到绝望,于1942年同他的夫人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一起自杀。茨威格是为博学多才的作家,无论是传记文学还是中短篇小说都取得很大的成就。他的中短篇小说受到弗洛伊德的影响极深。弗洛伊德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从人类深层心理的角度提出所谓文明对本能压抑的问题。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平时有隐意识(das Unterbewusstsein),假如这种意识不能表露出来,日久就会生病,心理就会发生变态。为茨威格中短篇小说在弗洛伊德的学说支配下,多叙述变态心理者及他们的心理活动,可以说是弗洛伊德的文学性图解。他的小说大多反映了引起人心理变化的超时代、超空间的遭遇和冲突。这些小说除了结构巧妙,语言优美,笔调细腻,情节引人入胜外,写作特点也十分突出,可大致归纳为三点,即心理描写、设置悬念和情感描写。本文接下来就这三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和分析。
心理描写或心理分析为一种对人内心状态的描写和分析,而内心状态是同现实不可分离的。无论是美好的还是丑陋的事物都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茨威格深深了解这一点兵出色的通过心理描写和心理分析的方法让我们看到了人的灵魂深处各种隐意识,而这些隐意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造成了主人公的悲惨命运。
茨威格是个心理描写大师,之所以称他为大师,除了他思想深刻,农学多才,精于观察,能在现实生活中挖掘和捕捉到形形色色的人内心中的隐意识外,还善于出色的用心理描写表现主题。他的短篇小说《家庭女教师》在这方面是个杰出范例。这篇小说讲的是一位姑娘被一个富家子弟抛弃的故事。许多作家在写这类故事都直接描写姑娘如何善良和对爱情的忠贞,二富家子弟如何虚伪和善于欺骗,但作为艺术大师的茨威格没有这样做,他换了一个角度,通过两个女孩儿的眼睛和心理变化,揭示生活真实的一面。在天真烂漫的孩子眼里,生活原本充满幸福和爱,但身边发生的事却使他们意识到,原来在幸福和爱的美丽面纱下充满了欺骗、虚伪和残忍。这些虚伪通过女孩儿的内心变化反映出来,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故事一开始,当两个天真的小姑娘发现她们所爱的女教师在伤心哭泣时,不禁十分好奇,便开始猜测起来。妹妹想,是不是她爱上了什么人,可她为什么哭泣呢?恋爱一定是很幸福的事呀。甚至姐姐在梦中还呓语,“我也这么想,想必是很幸福的。”后来她们虽然睡着了,但在朦胧中又听到那句哀叹:“可怜的小姐!”作者通过两个女孩儿的心中所想,即心理活动写出了她们的天真和对女教师的爱。而后来当她们得知她们的表兄奥托抛弃了“小姐”,她们所爱的教师,而她们的父母也要无情的将那位可怜的姑娘赶出家门时,她们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没人同两个孩子说话,她们自己也不交談,她们脸色苍白,心神不宁地在各个房里荡来荡去,就像关在笼子里的小动物。她们不时相遇,一声不吭地对望着,眼睛哭得红红的。现在她们全明白了,她们知道自己受了骗,知道了所有人都很坏,很卑鄙,她们不再爱自己的父母,不再相信她们。作者就是这样通过心理变化描写了两个女孩儿的内心世界及当时的社会现实。他的《象棋的故事》亦是如此。它和为数甚多的反映法西斯暴行的文学作品不同,不是着力描写集中营中的暴行,集中营外,盖世太保如何疯狂,不描写人的皮肉之苦,而是通过心理描写突出法西斯的“文明”暴行。然而这种无形无声的酷刑对人的精神摧残,比起严刑拷打有过之而无不及。
《象棋的故事》主人公B博士是为具有特殊心理的人。B博士是一位有名望的律师,由于他知道许多富有的委托人的财产秘密,被盖世太保逮捕并被关进设在大饭店的单间,断绝了他与外界的一切往来,不给他书报阅读。几个月的囚禁和审讯使他精神痛苦至极,他渴望用书在摆脱这种无边的精神寂寞。一次,他在受审时冒着生命危险从盖世太保的军大衣中偷来一本书,回到囚室才失望地发现是一本棋谱。为了摆脱纳粹加于他的精神折磨,他强迫自己按照这些棋局和自己对弈。日日夜夜,终年累月,没有对手的自我对弈使他精神分裂以致发狂:“我什么都不想,全身心都投入到这些小方格里,下棋的兴趣变成了一种嗜好,一种抑制不住的狂躁。它使我白日不得安宁,渐渐地夜里也开始纠缠我...我下棋下的竟然忘了吃饭,我唯一能感受到的是我口渴万分,想必是我不停思考,不停地下棋,使肝火上升了吧。”没人相信这世上会有人下棋下到这种疯狂的地步,但茨威格对这种特殊心理的描写却很真实,令人信服。为什么会令人信服?为什么并非不可思议?一是当时的社会现实,这种特殊的心理是在一种特定的时代-法西斯专政时代总产生的,凡是经历过那个残酷时代,都会对这种精神压抑带来的分裂和狂躁感同身受。二是他自己多年的流亡生活和自身遭遇对当时社会形形色色的人有了深刻的认识。因此他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他们的所思所想真实可信。三是他对那些扭曲的心理描写并不古怪和荒诞,而是对他们的不幸倾注了满腔同情,在他们身上寻找符合人性的东西。可以说,茨威格的心理描写是建立在社会现实、自身遭遇和人性的基础之上的。
其次再谈谈他的小说的悬念设置。茨威格是个设置悬念的高手。所谓设置悬念就是人们欣赏戏剧、电影和其他文艺作品时,对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的关切心情。这点在《象棋的故事》中表现极为突出。茨威格在这篇小说中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的悬念,让这些悬念牵着读者的手,使人身不由已的走进书中人物的生活,希望立刻得知他的命运如何。当世界象棋冠军琴多维奇在一艘轮船上的象棋比赛中连续取胜时,貌不惊人的B博士出现了,他不费吹灰之力就战胜了这位世界冠军。读者自然要问,这是何人?怎么棋艺如此高超?连世界冠军都被他拉下了马。后来“我”得知他曾经是一位知名的律师,被盖世太保逮捕,关进了一个单人牢房。为什么他被逮捕?这与象棋又有什么关系?读者自然要接着问。作者就这样把读者置于一团迷雾中,让你越走越深,越深越迷,最后方才得知他具有如此精湛的棋艺源于他的悲惨遭遇。尤其是那出人意料的结尾更加令人叹服。第一局世界冠军败北,可是B博士没有遵照精神医生不准他下棋以免诱发疾病的医嘱,第二局就真的诱发了他过去的“象棋中毒症”,以致他未能正常对弈,中途离去。他为何离去,而这个中毒症又意味着什么?这些悬念环环相扣,让人欲罢不能。如果我们将作品的历史背景联系起来看,作者正是想通过这样的悬念设置,让读者自己积极的寻找答案,读的过程中积极思考,通过对人物命运几何的探究,最终探究到到作者对法西斯酷刑的揭露。
茨威格小说的第三个特点就是细腻的情感描写。所谓情感,就是人们对外界刺激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茨威格试图通过这种情感描写表现平凡中的不平凡和那种混乱社会造成的悲剧。
中篇《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叙述了一个由于丧夫而感到孤独异常的中年妇女在二十四小时内的遭遇。受命运驱使,她不顾一切想挽救一个萍水相逢的年轻赌徒,甚至最后爱上了他。但那赌徒已经赌的如痴如醉,无法自拔了,他早就将对她许下的愿和他自己的誓言忘得一干二净。最后,当她强迫他离开赌场时,她竟然当着数百人的面对她辱骂,顿时使她的一腔热情化为乌有。茨威格这些具有出色情感描写的小说情节并不复杂,没有疾风没有暴雨,但人物的心中却是怒潮狂起,狂涛激荡。此外,茨威格在情感描写中除了通过语言还另辟蹊径,所采用的一些独特手法也值得我们借鉴。在《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他描写那些急于发财的赌徒在赌场的复杂心情时,并没有描写他们的面部表情,也没有让他们多说什么话,而是抓住了他们的手:“绿色赌台四周许许多多只手,都在闪亮发光,都在跃跃欲试,都在伺机等待。我无法向您描述那里的手式究竟有几千种类型,有长满毛儿曲着指,像未驯化的野兽般的手,伸出抓钱时,无异于蜘蛛;还有手指甲灰白,颤颤巍巍,有些,几乎不敢放胆去抓钱。高尚的、卑贱的、粗暴的、胆怯的、狡猾的和仿佛犹犹豫豫、吞吞吐吐的——但是,每只手给人留下的印象都不尽相同,因为每一双手都表现了一种独特的人生,同时表现了赌徒的内心情感。”这样的描写,可以说是独具匠心,且又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文学毕竟不是哲学和政治呢,单单运用思维而不诉诸人的情感,是很难发挥文艺效果的。而要刻画人的情感,则必须的内心世界。茨威格的长处恰好在于表现人心灵深度的同时引起读者的共鸣。他不是小說写作技巧的革新者,而是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的成功者。他的整个描写倾向是写实的,离奇晦涩,怪诞神秘的东西都与他无缘。为了达到艺术目的,任何艺术手段都可以为他所用。
本文谈到的茨威格的写作特点也是管中窥豹,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发现更多其他的东西。茨威格是一位值得我们认真阅读和研究的作家,近几十年来对茨威格也出现过研究热潮,其作品在我国接受度较高,希望这些特点对初次接触茨威格的读者能有些启发。
参考文献:
[1]吴涵志.德国文学简史[M].北京:北京外语与研究出版社,2008.
[2]余匡复.德国文学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3]张玉书.茨威格小说集[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