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内容摘要】散文以其抒写性灵、极具文学性,而又“形散神聚”的特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分量。教者需深入研析文本,准确把握散文的教学重点,巧妙设计教学活动,找准切入点,一线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完成对文本的解读,实现阅读鉴赏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拓展,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散文阅读教学 研析文本 一线贯穿 活动引领 语文核心素养
如果说,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那么改革的主战场——课堂教学则是预设与生成共同孕育的产物。散文阅读的课堂,应该是一本书,一首诗,学生在课堂中不仅能吸吮知识的甘露,更应该沐浴人性的光辉,感受民族与世界文化的灿烂。在课堂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散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和探索,注重散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究,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自主探究的阅读能力,以及学生思维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同时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性作用,拓宽学生学习现代散文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现代散文的兴趣和效率,使现代散文教学真正走入一个新境界。在平时的散文阅读教学中,需深入研析,理清思路,一线贯穿,活动引领。下面笔者结合张抗抗《瞬息与永恒的舞蹈》来谈谈自己在散文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一、文本研析,确立主线
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因此教学首当其冲的是文本研析,读出作者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挖掘出文本的厚实与凝重,吃得透文本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瞬息与永恒的舞蹈》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张抗抗面对一株昙花的盛开与闭合,而写下的一篇描写细腻而情感真挚的写景散文。深入研读文本之后,我认为,本次教学的设计理念无外乎这么几点:1.设置情境,让学生暂时忘却应试的“功利心”,沉浸到文学中来;2.通过阅读,理解文中“舞蹈”的含义;3.通过阅读活动让学生厘清“舞蹈”的全过程,从而梳理行文脉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4.体会作者观舞前后的情感变化,并思考探究变化的原因;5.从写作的角度,探究作者之所以能把“舞蹈”写得如此细腻传神的技巧。
这篇文章被选为2016年常熟市中考一模的现代文阅读文本。初三的学生,他们经过初中三年的阅读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是面对散文这一种文体,仍有一些胆怯,文本解读仍较肤浅甚至思绪混乱。再加上中考的压力,复习的枯燥,他们已很难静下来品读一篇散文。因此,结合年段特点,考虑班情,我决定把这篇散文当作课文来教授。以标题中的“舞蹈”为线索,侧重点放在了“观舞”“品舞”和“学舞”三大板块,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观舞”,即观察昙花舞蹈的全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这是文章内容的主体部分,是阅读的知识目标。这一部分也是作者产生感慨的基石,是散文由实到虚的“实”的部分。这一板块设计的理念就是梳理行文脉络,把握散文主要内容。
“品舞”,即挖掘昙花舞蹈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品质,体会作者观舞前后的情感态度与生命感悟。这是阅读的情感目标,也是这篇散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散文叙写作者的所见、所闻,是作者极具个人特性的感官所过滤的人、事、景、物;散文对现象的阐释和问题的谈论,也不是“客观的”言说。在阅读中,教师与学生都突破自身直接生活经验的囿限;通过阅读,来扩展、丰富对世界和生命的认识、理解;通过认识和理解,我们观照自我,触发或启迪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的思考。所以,这一板块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由昙花绽放与闭合的现象深入到对“昙花”这一文学形象的认知,以及作者描述这一形象所要传达的思考与情感,进而在原文本的基础上能建立自己独特的感悟。
“学舞”,即学习作者用生花妙笔带领读者在文学的世界里欣赏昙花舞蹈的写作技巧。这是能力目标。散文教学不仅要求读懂文章,而且还要求学生能够对文本写作技巧进行赏析,进而能尽可能把这些技巧借鉴到自己的写作体验中去,使阅读与写作相关联,提高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教学设计,突出主线
设计精当的教学设计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在把文本研析透彻的基础上,理清楚自己的教学思路,设定好课堂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也决定着整个教学的质量,决定着学生散文阅读的质量,在提高阅读教学课堂效率的目标引领下另辟蹊径,方能高出一格。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学的最佳境界是:于学生来说是有趣的活动,于老师来说是精彩的教学,结果是学生不知不觉地创造性地掌握了应该掌握的东西。因此,我决定避开固有的“作者简介”“问题引领”“标题解读”等导入方法,引用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句“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的具体情境,切入到同为文人的张抗抗面对一株昙花而写下的散文。古典诗歌原本极具文学美与音韵美,而散文原本就是与诗歌最接近的文学样式,具有相似的文学性与审美性,所以,很容易将学生带入文本,同时还增添了“正语文”的文学性。
2.活动引领,一线贯穿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阅读,除了要发掘作者和文本的含义外,还应该读出自己的感受,力求有创造性的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树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课堂需精心设计活动,方能引领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笔者在认真研读文本以后,决定扣住标题中的“舞蹈”,在“舞蹈”上做文章,用“舞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了“观舞”“品舞”“学舞”三个活动。
活动一就是通过阅读文本,把握散文主要内容,梳理行文思路,读出昙花舞蹈的全过程。
活动二旨在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把握由浅入深,把握“昙花”这一文学形象的特点,并用“从昙花的(外在表现)中,我还发现或想到了(思想品质或人生感悟)”的格式思考作答。这个问题给了学生极大的思维空间,每个人自身的体验和对文本的理解是有差异的,找到的信息和思考的角度自然各不相同,那么课堂上就自然产生思维的碰撞,产生了思想的火花,使学生实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提高的终极目标。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与作者之间的对话。活动二中,还设计了另一个问题:在昙花舞蹈的前后,作者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这一问题旨在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文本阅读完成与作者之间的深度对话,实现情感的熏陶。
活動三旨在打通阅读与写作之间的“任督二脉”,用活动引领学生跨越阅读与写作之间的鸿沟,通过深读文本,鉴赏文本写作技巧来吸取自我创作的养分。在这一活动中,笔者大胆将学生定位为文学评论家,让他们从审美的角度对文本进行鉴赏。鉴赏评价的范围可局部可整体;鉴赏评价的方式自然是“自主、合作、探究”;鉴赏评价的外延就是所了解的全部艺术技巧。通过实践,学生基本上将本文的写作技巧鉴赏了出来。在活动中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这篇散文的教学仅仅是初中散文教学的一个模本,一个抓手,散文教学必须要深入研究和深度反思,在研究中把文本、教法、学生、学法悟透,在反思中让教学变得扎实、灵动、高效。
【参考文献】
[1]郑先猛. 习作教学需要“研”“思”结合——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1例谈[J].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13(1):10-12.
[2]张国东. 阅读教学,读思议写一线贯穿[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4(3):23-23.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