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广兴 王 强 邹新龙 侯庆鑫 董文仲 马成宇
沈阳二四二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5)
腓骨瓣的发展史:1974年由Dorctor Ueba和Dorctor Fujikawa开展了第一例带血管蒂的骨移植,但带血管蒂的游离腓骨移植修复下肢骨缺损的技术在1975年由Taylor等人报导,首次将腓骨瓣应用于胫骨重建[1],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复合皮瓣技术逐渐成熟[2],并在临床修复皮肤合并骨缺损病例中广泛应用。
1.1一般资料 本组应用游离腓骨瓣修复骨缺损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25~50岁,平均37岁;车祸伤4例、机器挤压伤5例,其中3例桡骨骨缺损,6例尺骨骨缺损,均为开放外伤,一期彻底清创及组织修复,择期游离腓骨瓣移植修复创面及骨缺损。
1.2手术方法:
(1)急诊开放伤:创面彻底清创,取出无血运及污染严重游离骨块,如果伴有其他损伤,如血管、神经、肌键损伤等,常规给予直接修复。
(2)游离腓骨瓣手术:受区切开,显露骨折端,清除断端纤维瘢痕组织及死骨,游离待吻合动静脉,等待供区。根据所需要的腓骨骨长度设计切口长度及位置,采用Doppler探测仪探测右侧腓动脉穿支并标记,在其后1.5cm处平行线为皮瓣轴线,根据软组织缺损情况选择皮瓣大小,沿小腿外侧皮瓣前缘分离深筋膜,并向深部将腓动脉骨膜穿支分离保护,线锯截取略长于骨缺损长度腓骨,游离适宜长度腓动脉穿支血管蒂,确保皮瓣血运良好,将腓骨瓣断蒂后,移植于供区。将移植腓骨与受区骨端修整为阶梯状,用螺钉予以固定,骨面接触好,固定牢固。吻合动静脉,缝合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皮片植皮。
(3)术后处理术后1周应用抗痉挛、抗凝血、抗生素等药物治疗,观察血运。石膏固定6~8周,患肢功能锻炼。术后14天拆线,其中4例随访6~12个月,骨质愈合良好,功能恢复良好。
1.3典型病例 患者张某,男性,30岁。因“左前臂及左手机器绞伤后疼痛、出血、功能障碍3小时”入院。影像学资料:左手DR示-左手第4、5掌骨骨折、左尺桡骨DR示-左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骨质部分缺损。专科检查:左前臂远端肿胀畸形明显,前臂远端掌侧分别见长约10.0cm、9.0cm斜行创口,创缘不齐,皮肤软组织污染、挫伤严重,部分锉灭,深及骨质,见血管神经肌腱撕脱样断裂,出血呈“喷射状”,桡动脉搏动未触及;左前臂远端背侧、左腕部背侧、左手尺背侧分别见长约9.0cm、11.0cm、6.0cm斜行创口,部分皮肤撕托,软组织部分毁损,见血管神经肌腱“抽出样”撕脱,腕关节活动障碍,各创口周围皮肤颜色青紫,前臂远端可触及明显骨擦感,闻及骨擦音,远端反常活动;左手肿胀明显,皮温及张力高,尺背侧可触及明显可触及明显骨擦感,闻及骨擦音,左手远端各指体血运差,颜色青紫,末梢无明显毛细血管反应,感觉差,活动功能障碍。
图1 (图片1、2:开放性外伤后3小时;图片3:术前DR正斜位;图片4:第一次术后尺桡骨DR;图片5:择期手术设计腓骨瓣;图片6:腓骨瓣供区DR正侧位;图片7:腓骨瓣受区尺桡骨正侧位DR;图片8:术后6个月功能恢复)
游离腓骨瓣修复骨缺损优点[3-5]:
(1)腓骨形态恒定,长度充分,是植骨供体最长的骨骼,尤其适用于长段骨缺损;
(2)腓骨是多源性血供器官,血运丰富,切取腓动脉为蒂后不影响剩余腓骨段的血供;
(3)腓动脉口径粗,蒂长,有利于血管吻合及骨瓣的存活;
(4)腓骨切取后,供区功能不受影响;
(5)供、受区距离较远,手术可分组同时进行,缩短了手术时间;
(6)小腿腓侧可提供面积大,对伴有软组织缺损者可同时进行修复,缩短了治疗时间,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早期恢复。
游离腓骨瓣修复骨缺损缺点[3、4、5]:
(1)腓动脉起始存在变异,它可替代胫后动脉主干,如果截取带腓动脉为蒂的腓骨瓣,有可能造成足部供血不足甚至缺血坏死;
(2)腓骨上段附着有肌肉,切取骨瓣对供区损伤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