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明花 王晓玲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厦门361000)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心血管内科临床中的常见病,是介于急性心肌梗死、劳累稳定型心绞痛之间一种临床表现,主要临床症状是心绞痛进行性增加、心绞痛持续施加延长,发病急,病情危重[1]。若不等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患者有很高几率会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均会构成威胁。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采用合理护理措施,有利于促进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情的稳定[2]。对此此未来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恢复,本研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实施预见性护理,现将护理效果情况作如下阐述。
在本次研究中,共计随机选择的86例调查对象,均为2017年2月-2018年3月于我院接受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患者,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疾病。不具有认知及交流障碍,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加,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在随机数字表法作用下均分为各43例的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36-73岁,平均年龄(54.5±6.2)岁,病程 1-24 年,平均病程(12.5±3.8)年,其中 26例静息心绞痛、17例劳力性心绞痛;研究组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54.2±6.8)岁,病程 3-22年,平均病程(12.6±3.1)年,27例静息心绞痛、16例劳力性心绞痛,组间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参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措施。(1)基础护理:了解患者病情、疼痛程度,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并发症预防及处理。(2)心理护理:依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开展,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讲解疾病危险因素、治疗及预防常识,告知良好的心态有利于是疾病发作频率降低,促进康复。(3)生活护理:饮食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素及维生素的饮食原则,以清淡、富含优质蛋白的纤维类食物为主,少量多餐,增加饮水量,预防便秘;叮嘱患者及家属遵医用药,随身携带急救药品,讲解心率及血压监测方法,增加适当锻炼,定期复诊。
1.2.2 研究组 应用预见性护理。(1)防范疾病诱发因素: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诱发疾病的相关因素,由专业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起居进行安排,讲解合理饮食、科学用药以及保持良好心情的重要意义,在日常活动需要保证在耐受范围内;协助患者开展肢体的放松训练。(2)病情观察:明确了解患者的疼痛位置、性质、持续时间以及疼痛程度,若患者表现出疾病发展征兆,需及时含服硝酸甘油。当出现天气变化、情绪变化大以及睡眠质量欠佳的情况,需要增加查房次数,增加夜间巡视,强化生命体征监测。(3)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家庭收入、性格、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特点开展针对性的疏导,告知家属重视患者的情绪变化,开展治疗与护理均需要做好解释工作。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疼痛症状持续时间以及临床护理有效率情况。临床护理有效率判断标准: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图复常,临床症状消失为治疗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命体征、心电图显著好转为治疗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未明显改善,心电图仍存在异常为治疗无效。
使用SPSS20.0软件开展统计分析,护理有效率以[n(%)]表示,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s)表示,结果分别以χ2、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护理前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并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均得到有效改善,而研究组症状改善水平远优于参照组,且组间指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的心功能改善情况(±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的心功能改善情况(±s)
组别 例数(n) 发作频率(次/周) 发作持续时间(min)参照组研究组t值P值43 43护理前10.51±0.82 10.49±0.85 0.111 0.912护理后3.23±0.43 2.78±0.51 4.424 0.001护理前8.47±2.84 8.39±3.16 0.123 0.902护理后3.34±0.86 2.76±0.73 3.372 0.001
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总有效率发现,研究组远比参照组要高,且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所示。
表2 两组护理有效率情况[n(%)]
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为独特的病理机制,病情危急,具有一定危险性且临床预后欠佳,所以临床护理需要更加谨慎、周到。近年来,随着患者的医疗维权意识逐渐提高,对医院的医护服务提出的要求也随之提高[3]。而从大量的实践治疗过程中发现,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临床护理直接相关。而预见性护理是指护士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和判断,提前预见存在的护理风险,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达到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因此通过治疗期间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发挥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4]。
在此次研究结果中发现,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在护理前并无明显差异,虽然经过护理后均得到相应改善,但研究组护理后的改善水平远优于参照组,并且研究组的护理有效率远高于参照组。对此结果的原因实施分析,可能是因为预见性护理能够在患者提出相应护理需求之前,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原因等因素作为依据,开展主动护理评估,分析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潜在护理问题,并针对性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系统化的临床护理工作,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有效满足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服务需求。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后,可有效使患者与家属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得到加深,在了解疾病诱发因素后,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风险防范意识,自觉的规避风险因素;通过依据患者的病情状况以及一般资料开展心理疏导,在明确患者产生不良情绪产生原因情况下,为患者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告知不良情绪的危害性,指导家属加强重视患者的情绪变化,更有利于患者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增强治疗信心;通过指导患者开展功能锻炼,安排患者的饮食起居,更利于帮助患者形成科学的饮食及生活习惯,通过放松训练疏导全身经络,有利于提升机体免疫力[5]。
综上所述,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不仅可获取更为优良的护理效果,而且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