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龙
(重庆市奉节县人民医院,重庆404600)
冠心病作为临床上最为典型疾病之一。其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出现了粥样硬化病变而导致血管腔变得狭窄或堵塞的原因造成的,对病人有较大的危害。心绞痛是该病的主要表现之一,有着极其不好的影响及危害。一旦病情发作,前胸就会出现间接或压榨式疼痛。如果病人没有得到及时或不恰当的治疗,后果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死亡。
年龄成为冠心病心绞痛患病的最大危险因素,随着社会年龄趋势越来也大,冠心病心绞痛不断提升。为了减缓患者病理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冠脉介入治疗方法越来越被应用于其临床诊治中。冠脉介入法其主要是以心脏导管的手段作为辅助来完成狭窄堵塞血管方面的畅通,来帮助其心肌血液的供应。因此本文就针对我院相关病人通过冠脉介入和传统方法在该病方面的治疗效果完成分析比较。回顾分析患者资料及效果,先报告如下。
本文将2016-2018年我院接受的100名高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把100名对象按照方法的差异将其平均分为A组和B组。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在62-80之间。其中A组,男的有24名,女的有26名。包括稳定性心绞痛占比为78%,不稳定性占到22%;B组男的有24名,女的有26名,包括稳定性心绞痛17名,占34%;不稳定性患者为28名,占16%。
A组的方法,使用传统保守药物完成治疗,口服钙通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对抗血小板方面的治疗,并运用肝素辅助进行,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血管转换酶抑制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完成医治,在通过药物进行的过程中,对病人在饮食方面要格外的注意和要求,尽量食用清淡、富含维生素且营养充足的食物。而B组则通过冠状介入方法:术前,运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基础药物进行对症治疗,控制病情,并于患者心绞痛发作3-7d进行冠脉介入手术,将心电图检查结果作为基本依据,确定缺血部位,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结合,对犯病血管行经皮冠状动脉内形成术,并置入支架。若是残余的狭窄部位在10%以内的话,并伴随前向血流为TIMI3级,则可认定手术成功[1]。
记录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心绞痛发生的次数以及分析发病程度,术后要对所有患者的发作持续时间以及其他症状进行严格的记录。心绞痛具体评价如下:1、显效:症状大有减轻,无其他伴随症状。2、有效:心绞痛出现的频率有所下降,伴随症有所好转。3、无效:胸闷、心绞痛等不见好且发生较频繁,其它症状也未见任何的好转[2]。
从本次的结果显示来看,在总有效率的比较中,B组方法的效果明显较A组的好。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n(%)]
两组对比B组不良反应出现概率较A组低,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率比较[n(%)]
冠心病作为一类典型心血内科病,其发病之前无明显征兆,且一旦出现就很严重[3]。如果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病情会呈现稳定趋势,反之或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则有可能使患者病情加重,而慢慢的变为急性心肌梗死,如果这样可能会导致病人死亡,对病人及家人造成极大的损伤[4]。在年龄较大病人的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冠脉介入法是最有效的方案[5],不但能改善心肌缺血病况,这使得缺血心机实现再灌入,还能促进恢复心肌细胞,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6]。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B组总的治愈率是70%,总的有效率是96%;A组治愈率是50%,总的有效率为80%,因此可以得出B组的效果较A组的理想。总之,对年龄较大患有该病的人群进行治疗的方法选择上,冠脉介入法可以作为首选的形式,该技术不但能解决病人在心绞痛方面的问题,还能在该病方面的治愈得到理想的效果。在临床的实践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