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发热传染性很高的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猪病,其特征是发病过程短,死亡率高达100%。病猪临床表现为发热,皮肤发绀,淋巴结、肾、胃肠粘膜明显 出血。
2018年,非洲猪瘟当选为2018年度社会生活类十大流行语。2019年,非洲猪瘟的热度仍未散去,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特别是 6 月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上涨。
一方面,因为非洲猪瘟导致大量的感病生猪和虽然未表现感病症状但出于疫情控制区域内的大量生猪被焚烧、深埋,而被焚烧、深埋的生猪中,既有育肥猪,也有母猪、仔猪,导致疫情区域内生猪几近消失。二是生猪繁育需要一定的周期,虽然国家及时出台了刺激生猪发展的利好政策,但由于存量母猪数量锐减,小猪仔供不应求。此外,我国汉族人口占比很大,而汉族基本上在肉食选择上以猪肉为主。由此导致猪肉市场供不应求,猪肉价格持续上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在各部门联防联控努力之下,我国非洲猪瘟疫情势头减缓,猪肉价格也暂时得到控制。在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之下,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明显恢复。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猪瘟防控也将加速我国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从疫情之“危”中把握产业转型之“机”,向规模化、绿色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由于受资金、技术等限制中小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较弱,而且容易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生猪产业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8%;到2025年,达到65%以上。这意味着,我国生猪养殖龙头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
我国生猪养殖场户中 99%以上是中小散养户。散养户的防疫意识往往不强,有用餐厨剩余物喂猪的习惯,加大了疫情传播风险。改造养殖环境、发展绿色生态养殖,不仅有助于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由之路。
此次非洲猪瘟防控中,在有关部门政策的引导下,生猪生产方式加快转变,养殖的绿色化、集约化趋势明显。不少地方已经在积极打造绿色生态养殖体系,一些上市公司还在布局生猪绿色养殖全产业链项目,这也将有助于打造新的畜牧业经济增长点。
在传统的养殖方式下,生猪生产效率较低,猪饲料成本和人力成本都比较高。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强现代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良种供应能力;加快推进生猪全产业链信息化,推广普及智能养猪装备,提高生产经营效率。
此次抗击非洲猪瘟疫情的各项政策措施为生猪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明确了方向,并将进一步带动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地方政府应加大对生猪转型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生猪养殖企业要精准研判并善于把握这次机遇,通过引入资本、加强合作等方式提升竞争力,顺应新的科技趋势,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通过绿色和现代化养殖进一步提升生产能力和盈利能力,走出一条生猪生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