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作业有效批改方式探析

2019-03-31 09:26陈泽平
求知导刊 2019年50期
关键词:课堂作业初中数学

摘 要:初中数学课堂作业的有效批改,在整个教学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业质量是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完善作业批改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初中数学课堂作业有效批改方式进行简要探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作业;批改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50-0084-02

引 言

批改作业的过程不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师生实现信息互换和更新的重要窗口。有效的作业批改方式,能够帮助师生及时获取正确的信息,并加快信息反馈速度。因此,教师要不断探索作业批改方式,实现批改作业的真正目的。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作业批改存在的问题

批改作业是教学系统中较为重要且烦琐的一项任务,尤其是现阶段社会对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师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在批改作业过程中,容易出现多种问题。首先,批改作业时间较长。数学作为一门抽象化较为严重的学科,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容易遇到诸多问题。初中阶段作为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时期,作业量相对较大,且教师不可能单单任教一个班级,所以面对学生每日繁杂的作业,教师批改上所用的时间相对较长,其中还穿插一定的小测验、单元测验、备课等,很难有时间创新作业批改方式,教学改革也难以付诸实施。其次,批改作业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面对每天沉重的数学作业,学生除了上课学习,大部分时间都用于书写作业,久而久之,心里难免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从而出现抄袭、不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差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实行全收半改的作业批改方式

全收半改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作业批改方式,近年来逐渐受到较多数学教师的欢迎[1]。其本质就是利用分组、排列或者序号的形式,将全班学生均匀分为以单数和双数为标记的两大部分,并保证同桌两人必须为一个单数和一个双数,然后每次批改作业时,收取全班学生的作业,但每次只批改单数或者双数学生的作业,轮流进行批改。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不但要批改作业,也要分析和审查学生做题的思路、推导过程以及解题方法等。这就要求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完成作业批改任务。此种作业批改方式不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教师完成更多的批改任务,也能帮助教师详细分析作业内容,并解决多数作业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以列为单位编号,左边一列为单数,标记为A组,同桌一列为双数,标记为B组,每次批改作业时非A即B,轮流进行。没有经过教师批改的另一批作业,在同桌的帮助下,按照教师的批改进行对比和更改,并对自身作业质量和批改情况进行记录,统一汇报给教师,便于教师收录到作业档案。这不但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也能使学生共同参与到批改过程中,调动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三、学生课堂自主批改作业

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应只表现在教学课堂中,也应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得到体现。因此,教师在面对较为简单和存在基本知识点的课堂作业时,在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堂完成后,需要组织学生自主完成作业批改的活动。批改前,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批改指示和帮助,针对问题讲清批改重点,检查批改方法,并详细讲解批改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细节,如标注错误的部分使用什么符号、改正错误的方法、正确答案的标注等,然后给出正确答案,引导学生自批。学生批改时,要先按照正确答案对作业进行整体批改,对题目进行对与错的判断和标注,然后进行二次批改,对照答案的题目解析,详细分析每道题的解题思路,针对正确的题目,思考是否有更方便的解题方式,并进行推算,针对错误题目,详细观看题目解析,重点标注题目的易错点和重难点,然后利用正确的解题思路一步步核对验证。第三次批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互相批改。这既是对批改结果的再次复查,又是促使全体学生互换解题思路,确保学生在互相批改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思考新的解题方式,从而增强自身的解题能力[2]。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照华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一课相关知识布置的作业进行批改时,可以先指出问题中存在的基本知识点: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角的判定、勾股数组等,然后组织学生按照答案进行自我批改和互相批改,强调如“a2+b2=c2、依据勾股数(a,b,c)推断勾股数组的组成”等知识点的检查,并记录好批改结果,最后完成统一汇总。

四、小组分层次批改作业

由于数学基础、自身理解和认知能力等因素不同,进行数学学习时,每个班级的学生往往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这种差異决定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整体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课堂作业批改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和重视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既要实行整体批改,又要对学生作业进行分层批改,确保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实行学生小组批改,教师可以将这种差异融入小组成员分布,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划分为优秀、中等、较差三个层次,分组时充分考虑此三个层次的因素,保证每组成员学习层次的不同,小组长由优秀学生担任。教师打乱全班学生的作业顺序,然后均匀地分到每个批改小组,引导每个小组的组长带领组员完成作业批改,并强调批改过程中的题目讲解活动,保证其他两个层次的学生能够跟随组长的思路完成对题目的解析,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3]。

例如,对华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分式及其基本性质”一课的课后练习作业进行小组批改时,教师要引导组长在批改过程中详细讲解关于“分式以及其基本性质”的知识,帮助其他小组成员完成巩固复习。如学习“分式的意义条件”时,有的学生将答案写成“分子与分母不为0”,组长需要对答案进行详细解析:“要使分式有意义地成立,只需要保证分母不为0即可,分子没有限制。”再如“分式值为1的条件”,有的学生只写出“分子=分母”这一条件,但是忽略了“分母不能等于0”这一条件。这时组长需要带领组员进行详细解析,从而促使学生学习能力的成长。

结 语

批改作业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教师依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批改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刘达,蔡莉娜.初中数学作业分类设计与实施策略[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9(09):59-63.

罗金香.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数学作业批改效率[J].中学数学,2018(22):61-62.

吴飞娟.关于“初中数学合作、互动式作业批改”新模式的探索[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8(21):26-29.

作者简介:陈泽平(1984.1—),女,海南陵水人,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课堂作业初中数学
浅谈数学课堂作业的设计
浅谈数学课堂作业的设计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有效性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