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2019-03-31 09:26刘波
求知导刊 2019年50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新时期教学策略

摘 要:为社会主义培育合格的接班人,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办学的根本目的所在。在经济飞速发展的21世纪,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必须齐头并进。小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尚不成熟的重要时期,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极易受外界不良诱惑的影响。因此,大力实行德育,既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学生作为将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不能只是空有知识而无道德的人,学校必须智育和德育双管齐下,重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思想道德教育的开展,这样才能让学生成长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50-0031-02

引 言

在经济高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持续推进的新形势下,随着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不断改革与完善,教育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重心逐渐从应试教育向落实核心素养方向转移。根据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小学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履行自身职责,积极贯彻落实育人之道,实现文化修养与思想品质两手抓,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新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和学习能力。本文简要阐述落实小学德育教学要求的具体措施。

一、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家庭物质生活逐渐丰富,各种信息设备的配置日渐齐全,小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也日益多样。网络是把双刃剑,不僅能改变学生的生活和行为模式,也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各类信息的传播,不仅让学生的思想逐渐复杂,还削弱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和权威性。学校是输送人才和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思想道德教育是学生必须接受的教育项目之一,教师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主导者,对学生的日常教育、知识技能培训、心理疏导、道德品质、法治意识以及学习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培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教育者通过体验式道德教育春风细雨般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信念与理想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的书本知识得到积累的同时,思想道德品质也能够得到积极健康的发展。

二、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1.经典诵读与德育相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小学生正值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的时期,也是为个人“三观”打基础的重要阶段[1]。学校是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主战场。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文化培育,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常识,但是这些文化基础知识并不足以彰显新时代学生应有的综合素养。我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经典的优秀思想、名言、古训,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对学生以后人生和职业发展有座右铭般的借鉴作用。我国古典诗文的最大特点是笔墨精练、以情动人、形象生动、以美感人,通过选择有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的健康作品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中华传统文化里汲取智慧与精华,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做好诵读材料和课堂问题的分层筛选,营造良好的诵读情境,选择恰当的诵读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完成对知识点掌握的同时完成对其思想品德的塑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利用榜样力量,深化德育内涵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对个人的修身立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对其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2]。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进步,学校的德育工作可以适当地将当前热点有机结合,创新教学模式,从全局出发,积极结合时代发展特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简单直接灌输的教育形式。比如,以近期“12岁少年深夜挨家敲门救了整栋楼”的热点新闻进行阐述、评价,新闻主人公是小学生的同龄人,以他为榜样进行角色互换,我们在遇到这类问题时该如何处理,是袖手旁观,还是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像新闻主人公一样克服困难、竭尽所能救助他人。话题讨论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引导学生从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思考,使学生的道德意识得到全面提高。

3.家校联手,巩固德育成果

德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事实上家庭教育才是德育的主战场,父母是孩子的行为导师,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的地方。家校联手,才能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通过家长会的形式,让家长深刻认识到德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使家长积极配合和参与到德育中,把主要的德育内容延伸到生活实际中,通过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平常生活中,可以多带孩子参加义工活动,参观爱国主义基地等,通过亲身参与和感受,更好地提高孩子的道德意识。

4.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建设,是保证德育教学成果的有效手段。学校应从全局出发,积极结合时代发展特征下的需求变化,加强德育工作队伍的综合能力建设,落实和完善教育改革体制。首先,在理论上提高认知,从思想道德教育与课本知识教育的相通性上进行探索研究,更好地落实与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其次,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大专业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力度,通过有目的地对德育教师进行长短期培训,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接受掌握新观念、新方法与技巧的自觉性;结合时代发展趋势,调整教育理念,促使德育教师队伍在专业素养、管理能力、教育能力等综合素质上得到全面提升。

结 语

在经济飞速发展、互联网高度覆盖、信息传播速度与传播渠道日渐快速与多元化的新时代,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教育方针政策,学校要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明确德育工作对学生的重要意义,根据时代发展与变化,清晰认识到核心素养背景下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大力建设德育工作队伍,进一步丰富教育形式,切实提高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认知,陶冶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

[参考文献]

简跃虹.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7(55):100.

罗家安.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J].读与写,2018,15(24):62-63.

骆秋菊.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8(04):19.

作者简介:刘波(1977.3—),男,山东东营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任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河安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新时期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