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曼子
【摘要】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热门话题,这与基层学校大多以知识技能的传授为教学重点的现状相距甚远。真正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要从学科课程设置、学科教育评价体系、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等多方面入手。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数学 课程改革
当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中国教育界理论与实践探讨的热门话题。但是在教育的基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基层教师对学科素养的意义和实质把握不清。教师升学压力大,学生课业负担繁重,学科素养的培育往往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辞海》中对“素养”的定义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个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適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核心素养应该是一种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可迁移性等特征,它是以知识技能为基础的融会贯通和升华,是影响人一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根本。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它最根本的特点是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习得和培育出的一种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根植于内心,在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会将内化于心的品质和能力外化于行的一种素养。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由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六个方面构成,这六个方面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2.1数学教材内容要凸显核心素养的培养
数学教材是学生与数学知识技能对话的媒介,是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载体。教材里面呈现的内容不应该只是简单的概念和公式的罗列,而应重视数学学科演绎和推理的本质。教材的编写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选择教材内容的时候,要遵循科学性、系统性的原则,又要兼顾开放性、实践性和延伸性的原则。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沟通起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多设计开放性和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并用数学的视角和思想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教材内容要体现数学的美育和德育功能,让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体会到数学蕴藏的统一美、对称美、和谐美和简单美,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
2.2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主阵地在课堂
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是师生双边活动最为密切的场所,因此要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要抓住数学课堂。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进行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要将数学知识和技能背后所蕴藏的数学思想方法、人文价值、现实意义等发掘出来,提高数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数学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意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加强师生活动、生生互动。和谐民主合作的数学课堂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开阔学生的思维,这些都是数学核心素养教育的一部分。
2.3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数学课程评价体系
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评价不应该只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概念定理,解决了几道数学题,而应该使学生通过检测知道自己在哪些数学素养上有欠缺,进而制定改进的策略和方法。学习评价要更注重从结果性评价走向过程性评价,注重从单一性评价走向综合性评价。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思维发展,关注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使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评价学生,关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关注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2.4转变基层教师教育教学观念
在学校教育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施者主要是教师。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改革,首先要求教师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深刻的认知和认同感,才能使教师在从教过程中约束和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实践证明,目前基层学校的多数教师对核心素养培养的认知很浅薄,甚至有的教师根本不愿意在教学中发费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它。因此,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该对教师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帮助教师了解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着眼于未来,关注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同时具有现实意义,要求学生具备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数学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数学课程改革方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提升数学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 考 文 献
[1]罗云,夏小刚.国内关于数学核心素养问题的研究综述[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5):85-86.
[2]金跃强.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职数学课程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0):38-42.
[3]宋萌芽.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高职数学课程改革[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7(9):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