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玮
摘 要: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的内涵建设是目前高职院校的重点工作,而加强专业群建设是其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归纳已有关于专业群理论基础的文献,主要论述了专业群建设的理论基础,为高职专业群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专业建设 专业群建设
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 双高计划”),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归纳已有关于专业群理论基础的文献,主要论述了专业群建设的理论基础,为高职专业群建设提供理论支撑。[1]
一、专业建设
专业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培养方式,通过培养方案,培养具有某一专门知识和获得某一专门能力人才的一种组织形式。专业构成要素包括专业定位、专业方向、专业特色、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案,专业建设就是专业要素水平质的提高。
二、专业群建设
专业群是指按照与产业链和职业岗位群对接的原则,由一个或多个核心或骨干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组成,并基于“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多个专业方向”教学体系的专业集群。专业群的定义必须包括三个要素:
1.与产业链和职业岗位群对接是专业群设置的基本依据,脱离产业链和职业岗位群的专业群终将成为无本之木。
2.专业群内还必须要有核心或骨干专业。任何专业群,其内部必须有1-2个核心或骨干专业,以引领和凝聚其他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2]
3.专业群构建有以下几种方法:(1)从基本技能培训与实训资源共享的角度,主张将若干个专业技术基础相同、具有共同的基础课程和基本技能要求、能在同一实训体系完成实践教学,并能涵盖某一技术领域的若干个专业构建成专业群。(2)从基础教学以及师资资源共享的角度,主张将学科基础相同的若干专业构建成专业群。(3)从毕业生就业迁移能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角度,主张以区域内重点发展产业为出发点,针对其产前产中产后、售前售中售后等产业链和职业岗位群构建专业群。[3]
三、从单一性专业建设到专业群建设
首先,专业群建设直接面向产业链和职业岗位群,与单一性专业建设有很大不同。单一性专业建设点多面广,稳定性差,不少专业开设几年后就要转向或关闭,造成资源浪费。专业群建设立足于产业链和职业岗位群,与行业、企业密切结合,与产业深度融合,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衔接,有利于专业结构优化调整,资源使用效率高,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從而形成自己的专业集群优势。[4]
其次,专业群建设与单一性专业建设的办学策略与思路有很大不同。单一性专业建设办学策略与思路受到许多局限,专业群建设办学策略与思路更注重顶层设计、专业结构布局与动态优化、建立高层次的人才培养联盟,形成专业聚而强的优势。
再次,专业群建设与单一性专业建设在实施方法上有明显差异。单一性专业建设更多依靠学校大一统的专业管理,实施方法相对简单。专业群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包括创建校企合作开放式育人平台、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园区文化、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培养双师多能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开放共享的实践教学基地、创建优质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库、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运行机制,形成相对独立的工作体系。
四、专业群建设的理论基础
1.产业集群理论
多数学者认为,专业群源于经济学领域的产业集群理论。产业集群是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基础上的经济活动空间聚集现象,包含某一产业从投入、产出到流通的全部环节,内部能实现知识和技术等资源的充分流动。[5]
专业群建设基于产业集群四个基本特征:(1)集聚性。产业集群中个体地理位置相近,产品领域集中,容易管理。高职院校专业群内各专业相近,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汇集在一起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2)专业性。产业集群内个体的生产与服务集中于有限产品,整个集群的目标趋同,有利于形成品牌优势。高职院校专业群内由一个或多个重点优势专业带动其他相关专业,能集中资源实现共同目标,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办学竞争力。(3)互通性。集群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其个体交流合作、相互联系,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这也是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目的之一。(4)稳定性与灵活性。专业群根据区域产业结构、人才需求特点确定相对稳定的主体学科,也根据社会需要,增设或削减相应专业,使专业设置灵活科学。[6]
2.资源共享理论
资源共享是指不同主体为满足各自需要,共同分享资源,以实现目标效率和主体效益最大化。
专业群面向大致相近的职业,职业背景一致,这些专业有共同的专业课程、实训课程、实训设施、师资队伍、产学合作、社会服务、社会实践资源。专业群建设可以充分整合已有的教学资源,为专业群内部的各个专业提取利用,提高学校教学资源利用率,实现学校教学功能及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它更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这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实习实训教学场所和教学基地来实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需要大量投入,建成之后还需要不断定期维护和更新,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运行成本很高。如果专业过于分散,会要求建设更多实习实训场所,造成资金紧张,难以满足学校教学要求,而如果建成后实训场所及设备使用率不高或专业萎缩、淘汰时,会引起严重浪费。
专业群建设可以使学院集中财力、物力,培养与引进高水平师资,建设完整的实习实训教学体系,提高产学合作和社会服务能力,形成高职院校独有的品牌优势和教学特色。同时,学校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围绕专业群不断增设新的专业,通过资源共享,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办学效益。
3.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身体和精神、个体性与社会性都得到充分自由发展,包括劳动能力、才能志趣、道德品质、社会关系、自由个性等的全面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更要培养其理解力、创造力、应变力、协作能力等素质,以适应将来不断变化的岗位要求和社会需要。专业群建设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其全面发展。学生不仅可以根据兴趣和需要学习核心专业知识,还可以通过专业群课程融合,得到多元化启发与锻炼,提升自身综合素质。[7]
4.协同创新理论
协同创新是指人力、物力、信息等多个要素相互合作、协同发展,实现单个要素无法达成的整体效应。其目的是实现突破,形成更大合力,促进事物发展,不仅整体发展,个体实力也会增强。
专业群内专业的多元化能发挥协同创新效应。专业群由一个核心专业引领,带动多个专业共同发展,各专业互相配合、协调,发挥协同创新效应。[8]
专业群涉及领域的多元化能发挥协同创新效应。专业群建设包括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师资配置、实训组织等方面,这些要素融合、协调,发挥协同创新效应。
5.学科群理论
学科群是指若干具有相同级次的学科点集,是由若干相关学科有序组合而成的学科集合。学科群是适应学科发展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和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出现的,试图打破原有学科界限而将相关学科结合进而培养高级综合性人才,具有内部结构有序性、组成要素相关性等特征。
高职教育的高等性要求其课程体系在强调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衔接的同时,应在学科群理论指导下,基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构建包含多学科知识的课程群,促进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吴家清主编.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6.
[2]郭福春,徐伶俐.高职院校专业群视域下的专业建设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管理,2015(09).
[3]卞建鸿.职业学校专业群建设理论与实践探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7.1.
[4]张栋科,闫广芬.高职专业群建设:政策、框架与展望,职业技術教育,2017(28).
[5]林仕彬,林文锋.高职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研究综述及新进展,高教学刊,2018(03).
[6]董显辉.我国近十年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研究综述,职教通讯,2011(01).
[7]李书光,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的研究综述,职教通讯,2018(14).
[8]星夜,从“专业”走向“专业群”——2016年职教名校校长论坛“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综述,江苏教育,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