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膜的不同蒙制方法对竹笛音色的影响

2019-03-30 03:24邵国瑞
演艺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竹笛

[摘要]以竹笛笛膜为研究对象,运用音乐声学测量手段,从竹笛的声学结构和发音原理出发,探讨不同蒙制方法下的笛膜对竹笛音色的影响,为竹笛笛膜的制作和改良提供一定的依据和方向。

[关键词]竹笛;笛膜;蒙制方法;音乐声学;声学结构;发音原理;音色分析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9.11.014

竹笛是汉族的一种古老乐器,也是最具民族特色的代表性吹奏乐器之一。竹笛常用于中国民间音乐、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戏曲和现代音乐中。在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中,竹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吹管乐器,是民族吹管乐器的代表。

中国竹笛有别于西方长笛的一个鲜明特点是竹笛的膜振动。竹笛上开有一个笛膜孔,用于粘贴笛膜,笛膜孔的位置位于竹笛的吹孔和按音孔中间(如以吹孔到第六按音孔为距离,笛膜孔位置大约在距离的1/3处)。由于笛膜的存在,竹笛的音色在更加悦耳清脆的同时,也更具穿透力。竹笛的膜振动带来的高频成分是竹笛音色最具特色的音响特征。

不同的笛膜会带来不同的音色,因为不同笛膜的物理材料性能不同。笛膜材料的面密度、弹性模量对笛膜的共振频率起到决定性作用。材料越厚,张力越低,共振频率就越低;材料越薄,张力越大,共振频率就越高。常见的笛膜材料有羊肠膜、竹膜、苇膜。其次,同一种膜的粘贴方式对笛膜的共振频率起到重要的调整作用,如紧贴、松贴、横贴、竖贴等,都会对音色甚至音高、音量产生影响。

本文以竹笛笛膜为研究对象,通过音乐声学测量手段,从竹笛笛膜的不同蒙制方法和声学原理出发,阐述竹笛笛膜的声学特性,并进一步探讨不同蒙制方法下的笛膜对竹笛音色的影响,试图为竹笛笛膜的制作和改进提供一定的依据和方向。

1竹笛的声学结构

从音乐声学的角度来看,一件完备的乐器可分解为以下四个基本部分。

1.1振动体——边棱音与空气柱

对吹管乐器而言,一般都有两个振动体。第一振动体是最初振动的物体,如簧片、空气漩流、嘴唇等;第二振动体则是由第一振动体所引发、形成的管内空气柱。竹笛的振动体为边棱音和空气柱。

1.2激励体——口中喷出的气流

激励体是所有乐器发声的必备条件之一,再简单的乐器也不能缺少这个结构,否则根本无法发声。激励体为乐器发声的源头,如果没有激励体,振动就不复存在。演奏者通过嘴唇将气流吹入竹笛的吹孔内,口中喷出的气流即为竹笛的激励体。

1.3共鸣体——空气柱

管乐器和弦乐器的共鸣体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弦乐器的共鸣体不会影响琴弦的振动频率,即使材料不同、力度不同,振动频率也不会变,变的只是音色。在气鸣乐器中,共鸣体决定音高。而弦乐器中,振动体决定音高。

竹笛看似结构简单,但也有“耦合”情况。当激励声源的振动激发起空气柱振动时,二者在振动频率上会发生相互调制,这一调制过程就称之为耦合。竹笛作为边棱音振动的管乐器,激励体——口中喷出的气流所起的主要作用是充分振动笛管内的空气柱,当它激起空气柱发生振动时,二者在振动频率上存在耦合现象。

1.4调控装置——指孔、笛塞、铜套、笛膜

以常见的传统竹笛(梆笛、曲笛)为例,笛管上开有六个椭圆形的小孔,即指孔。通过手指作用于指孔对其进行开放与闭合,从而改变空气柱的长度而产生不同音高。

笛塞,竹笛的吹孔左侧0.5cm~3cm处有竹笛的笛塞,通过调节笛塞到吹孔的距离,改变空气柱长度,从而对竹笛的音高进行微调。

铜套(也有人称为插口)位置在竹笛笛管的中间部分,通过往外拉伸和向内插入铜套,改变竹笛空气柱的整体长度,从而改变整体音高。

竹笛的调控装置中,最具特色的是竹笛的笛膜,笛管内振动体振动会引起笛膜共振,从而产生高频成分(一般在2000Hz以上)。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湿度环境下,竹笛笛膜的状态会发生变化。空气的干燥或湿润程度将直接作用于笛膜,干燥的空气会引起笛膜紧绷,弹性降低,进而影响竹笛音色。例如,当雨天過后竹笛音色往往较为清脆,而当长时间无降雨空气极为干燥时,则较难吹奏出理想的音色。

2竹笛的发音原理

管弦乐队分类法中,将竹笛归为管乐器中的木管乐器。在萨克斯一霍恩博斯特尔分类法中,竹笛属于气鸣乐器中的边棱音类乐器。

竹笛的发声过程看似十分简单,实则较为复杂。首先,由演奏者通过嘴唇将气息发出;接着,调整口风的大小和位置,将气息吹入吹孔,在吹孔中形成竹笛的激励体;随后,激励体进入竹笛的笛管内,激发竹笛的振动体,由振动体振动发出声音;再通过竹笛的共鸣体共鸣,使竹笛的音高发生变化;最后,通过竹笛的调控装置调控竹笛的音色。

细分的话,演奏者口中喷出的气流既是激励体,又是第一振动体。首先,口中喷出的气流在没有打到边棱音之前是激励体,当气流打到边棱上产生振动的时候就变成振动体,振动体振动的时候先引起空气柱产生共振,所以空气柱也是一个第二振动体,但同时它会把声音和边棱音形成耦合,又变成一个共鸣体,所以空气柱既是振动体又是共鸣体。

竹笛的振动体、激励体、共鸣体、调控装置,是竹笛在音乐声学角度上的四个基本构成部分。从音乐声学角度对竹笛的各个部件加以分析、归纳,可以发现影响竹笛发声的关键要素,并能够对竹笛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3笛膜的不同蒙制方法对竹笛音色的影响

3.1笛膜的采集

日常演奏的竹笛所用的笛膜,一般是“苇膜”,即来自芦苇内壁的薄膜。“苇膜”在纯天然的芦苇内部生长,“苇膜”的采集对芦苇的生长季节以及芦苇生长的地理环境要求十分严格。

在芦苇的生长季节方面,一般是在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前十天左右前往采集,此时“苇膜”的质量处于最佳状态。在小满前十天左右,温度大约处于20℃~25℃,选择芦苇的高度以1650mm~1800mm为最佳。如果采集时间远远未到小满,采集到的“苇膜”便太嫩,手感较软且薄透,透明度过高。如果竹笛演奏者在演奏中使用过嫩的笛膜,因笛膜过于薄透,透明度过高,演奏中十分容易破裂。而超过小满时前往采集,采集到的“苇膜”则较老,手感较硬且厚实,膜上略带有白色絮状物,透明度较低。如果竹笛演奏者在演奏中使用过老的笛膜,因笛膜已不具备弹陛,竹笛在发音和振动上会显得较为迟钝。在芦苇生长的地理环境方面,浅水地带和靠近水边的地理环境为最佳,背阴的为最佳。

日常生活中,竹笛演奏者大多数是前往商店采购,购买时需注意笛膜的透明程度、薄厚程度以及笛膜的色泽程度等,其中较柔软、具备弹性、透明且薄的笛膜为最佳。

另外,在笛膜的日常保存方面,不宜将笛膜长时间放置于空气中,否则容易变质,应将笛膜放置于避光阴凉处保存。

3.2笛膜的膜振动

在笛膜的蒙制方法方面,笛膜厚薄度不同,粘贴笛膜的松紧度、横竖方式不同,都会对竹笛音色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笛膜虽然大多数为多边形,但膜振动方式都是以圆形为基础。理想圆形膜的频率公式为:

公式中,m是径向节线数量,n是轴向节线数量,α是膜半径,T是膜张力,α是膜密度,β是贝塞尔函数值。

通过公式可以看出,膜的振动频率与张力成正比,与半径和膜密度成反比。当演奏者采用较厚的笛膜时,面密度增加,共振频率变低,所以竹笛的音色比较沉闷、结实。当演奏者采用较薄的笛膜时,面密度减小,共振频率变高,所以竹笛的音色比较响亮、清脆。

3.3竹笛音色分析

针对笛膜的不同蒙制方法,例如改变笛膜的厚薄程度、采用不同的粘贴方式等对竹笛音色进行分析,采用的分析方式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对竹笛声音采样的音频用GMAs软件(《通用音乐分析系统》)进行频谱分析,其次是主观听觉分析。竹笛音色采样中,通过演奏员演奏采样竹笛的声音,分析在笛膜的不同蒙制方法下频谱发生的变化,并结合主观听觉分析得出结论。

3.3.1笛膜的厚薄度对音色的影响

以下分别对贴有较厚笛膜、较薄笛膜的同一支竹笛进行声音采样,实验中选用的笛膜均来源于网上商店,品牌为百花。粘贴方法与力度均保持一致,松紧程度通过手感尽量控制相同的紧张度。其中较厚笛膜称为笛膜α,较薄笛膜称为笛膜b,通过触摸笛膜手感以及目测笛膜厚度,发现笛膜b要明显薄于笛膜a。随后分别对贴有笛膜a和笛膜b的竹笛进行声音采样,通过观察频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析出粘贴笛膜厚薄度与竹笛发声的关联陛。

首先,在频谱分析中,在同一支竹笛上,通过选用笛膜a与笛膜b两种笛膜,并对贴有笛膜。和笛膜b的竹笛进行音频采集(图1~图6)。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两种竹笛声音采样的频谱中,贴有笛膜b的竹笛频谱谐音明显较为丰富。其次,在主观听觉中,贴有笛膜a的竹笛音色听起来较为单薄,而贴有笛膜b的竹笛音色听起来较为饱满。由此得知,当竹笛笛膜的厚薄程度发生变化时,笛膜的面密度同时改变,也改变了笛膜的共振频率,最终使竹笛音色发生变化。

3.3.2笛膜粘贴的松紧度对音色的影响

除了采用的笛膜厚薄度不同会对竹笛音色产生影响外,粘贴笛膜的松紧度不同,也会对竹笛音色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当笛膜粘贴得较为松垮时,竹笛的音色比较响亮;当笛膜粘贴得较为紧缩时,竹笛的音色比较沉闷。

以下分别对粘贴有较松笛膜、较紧笛膜的同一支竹笛进行声音采样,通过触摸笛膜手感以及目测笛膜厚度,选用厚薄程度近似的笛膜,所选笛膜面积与直径一致,力度一致。通过较紧与较松两种粘贴方法,笛膜伸张程度不同,其中较紧笛膜称为笛膜c,较松笛膜称为笛膜d。通过测量,粘贴笛膜c比粘贴笛膜d时,笛膜伸张程度大约多出0.5mm。通过观察频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析出粘贴笛膜松紧度与竹笛发声的关联性。

首先,在频谱分析中,在同一支竹笛上,通过改变笛膜的粘贴方法,并对贴有不同松紧程度笛膜的竹笛进行音频采集(图7~图12)。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两种竹笛声音采样的频谱中,贴有笛膜d的竹笛频谱谐音明显较为丰富。其次,在主观听觉中,贴有笛膜d的竹笛音色听起来较为响亮,而贴有笛膜c的竹笛音色听起来较为沉闷。由此得知,当竹笛粘贴笛膜的松紧程度发生变化时,笛膜的共振频率同时改变,也改变了谐音的能量分布,最终使竹笛音色发生变化。

3.3.3笛膜的粘贴方式对音色的影响

除了采用的笛膜厚薄度、粘贴笛膜的松紧度不同会对竹笛音色产生影响外,粘贴笛膜的方式不同,例如横贴、竖贴,也会对竹笛音色产生较大影响。横贴指的是将笛膜自身的条纹与竹笛自身的纹路形成垂直状态;竖贴指的是使笛膜的纹路与竹笛自身的纹路形成平行状态。

以下分别对笛膜粘贴方式为横贴、竖贴的同一支竹笛进行声音采样,通过触摸笛膜手感以及目测笛膜厚度,选用厚薄程度近似的笛膜,松紧程度通过手感尽量控制相同的紧张度。所选笛膜面积与直径一致,力度均一致。横贴笛膜称为笛膜e,竖贴笛膜称为笛膜f,通过观察频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析出粘贴笛膜方式与竹笛发声的关联性。

首先,在频谱分析中,在同一支竹笛上,通过改变笛膜的粘贴方式,并对横贴、竖贴笛膜的竹笛进行音频采集(图13~图18)。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贴有笛膜f的竹笛频谱谐音明显较为丰富。其次,在主观听觉中,贴有笛膜f的竹笛音色听起来较为清脆,而贴有笛膜e的竹笛音色听起来较为低沉。由此得知,当竹笛粘贴笛膜的方式不同时,笛膜的共振频率发生一定的变化,也改变了谐音的能量分布,最终使竹笛音色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当采用较厚的笛膜时,面密度增加,共振频率变低,所以竹笛的音色比较沉闷。当采用较薄的笛膜时,面密度减小,共振频率变高,所以竹笛的音色比较清脆。当采用横贴方式蒙制笛膜时,共振频率较低,比较容易控制,适合竹笛初学者。当采用竖贴方式蒙制笛膜时,共振频率较高,音质清脆,多被专业演奏者使用。当笛膜粘贴松紧程度较紧的时候,谐音列较少,没有太大的穿刺力,可以用作伴奏或用于乐队合奏,同时也适合演奏一些北方风格的乐曲,例如《五梆子》《喜相逢》等。当笛膜粘贴松紧程度较松的时候,谐音列较为丰富,竹笛所具有的独特音色会表现得十分明显,适合演奏一些南方风格的乐曲,例如《鹧鸪飞》《欢乐歌》等。当笛膜粘贴程度紧到一定程度时,如笛膜伸张的距离超过2mm,笛膜会破裂或产生类似于胶带的效果,笛膜的作用也就丧失了。当笛膜粘贴程度松到一定程度时,如笛膜伸张的距离减小2mm,整个笛膜会失去共振,连乐音也产生不了,无法构成频率的振动。

4结语

笛膜的不同蒙制方法对竹笛音色的影响十分明显,竹笛演奏员在演奏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使用不同蒙制方法下的笛膜所造成的音色变化。不仅是竹笛,任何一种乐器都带有乐器本身所具备的个性音色,要使乐器发出动听的声音,不仅需要演奏技巧的表现,更重要的是了解乐器本身的物理因素。本文探讨不同蒙制方法下的笛膜对竹笛音色的影响,希望能够为今后竹笛笛膜的制作和改进提供一定的依据和方向。

作者简介

邵国瑞,济南大学音乐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音乐科技与应用。参与完成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山东菏泽弦索乐表演人才培養》。

(编辑:王芳)

猜你喜欢
竹笛
My Mother
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竹笛教学
竹笛演奏中音准问题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俞逊发竹笛演奏艺术风格探究
我的坚守
地方高校竹笛教学方法研究
竹笛
探究被遗忘的冯派竹笛音乐小品——以《对花》为例
分析竹笛演奏技巧在中西音乐作品中的重要性
浅谈对竹笛乐器的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