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东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一线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功底,又要有多向思维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学生才能得到更专业、集中和良好的学习教育。
【关键词】课堂教学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142-01
曾记得,在2014年5月23日“名师送培”培训班上,上海师资培训中心英配昌教授做了题为“如何研究课堂教学”的报告,其中他提到的“课堂教学,你最期待的研究是什么”、“课堂教学研究—研究什么”、“研究课堂教学存在什么问题”、“研究如何解决问题”、“研究课堂教学解决问题的成效”等一连串对话让我感触颇深。他说,教学中,重在教师去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的思考问题,改进教学的方法,服务教学能力的提升,研究教学的艺术性而非科学性,优化教学过程,求变求新。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理解,“如何研究课堂教学”其实就是课堂“教学”与“学教”的探究。
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学”提倡教师在讲台上“精彩”地把控和传授,并视其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的“精彩”并不一定能激发学生的“精彩”,而将所谓“优质课”的教学方式和经验运用到常规教学中,也未必能奏效。怎样创设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更直接更宽大的平台?是普遍意义上的“教与学”,还是本质意义上的“学与教”?我们带着疑惑和问题,探索着在常规的课堂中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空间更大限度地交给学生,将“教学”的方式转变为“学教”。那这样下来,我们的课堂因此而呈现出一种令人惊喜的面貌,也为我们在课堂探究“教学”与“学教”带来更多的思考。
有位专家领导讲得特别好,他通过营养学的理论来建构课堂教学很值得学习和借鉴。他说,怎样用餐才不会让我们的身材营养失衡,其实用餐中是有很大的学问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心智和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让我们的教育达到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层面上,怎样在美术教学中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平台,通过怎样的“教”、怎样的“学”来提高促进学生的艺术知识、技能、审美素养,来挖掘、激发学生的探究与创新的意识。说具体点其实就是教师利用已有的菜肴,学生自己点菜,自己运用所学知识对自己的菜做出评判,这样的过程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了解各份菜中热量、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和营养午餐的一些基本指标,促使学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饮食的习惯。这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直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前不久,我在自己所在的区域开设了一堂《多变的色彩》公开课。在开课前一天,为所在的班级下发了一份导学案,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导学案上的相关知识的整理和预习。导学案中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要求通过小组合作,有效完成对多变色彩相关知识内容的掌握和了解。通过小组有效合作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有效梳理和自主学习,发现和探讨。在基础部分设计上,水滴石穿,要求每位学生都能通过整理和预习,全面过关。在这部分当中,给予了他们学法上的指导:梳理课本基本知识点,根据分工和提示,做好各自的笔记。授课过程中,小组成员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科组长的带领,就小组所负责的问题讨论交流,并给出答案,选派代表到讲台上领学。通过这样的自我学习和探究,以及小组合作形式,学生对色彩有了全面的认识后,在现有的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练习,进一步巩固相关内容,也为下一课时进行铺垫。
在传统的中小学美术课的“教与学”中,教师的专业特色与水平,教师的课前准备,教师对课堂知识技能的了解与把握,教师流畅又生动的引导和表现、遇到问题时的冷静与急智,教师与学生的问答互动,教师的精彩点评,等等,都成为评价一节课的重要指标,目前在国家、省市中小学优质美术课比赛获奖课例中,依旧是以这样的指标来评判的。这给我们的信息是,优质美术课要求的是围绕着教师的专业、仪态、形象、表达等种种要素,须更全面,要更会“秀”,每一节课都是精心打造、强化排练、让教师得到历练和充分表演的优秀案例。学生的一分精彩必然是由教师的七分辛苦和三分智慧换来的,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一定是在教师的传授中获得的。显然,这是传统的“教与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和价值取向。教师有板有眼的“调控”,学生懵懂、被动的“接受”,如果这样的状况没有本质的突破或改变,新课标中提出的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便不可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体现和落实。我们总是希望学生在上课时怀抱强烈的求知欲,带着渴望的目光,但在课堂上,学生那疲惫、呆滞、心不在焉的神情总是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眼见着使出百般花样的激发、激励都归于失效,教师的内心有着怎样的疑惑,自不待言。
我们面对着社会经济飞速的发展和当代崭新教育理念的呼唤,又受到国家各种教育风暴的冲击和启示,在反思中逐渐认识到:变革是唯一的选择,“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
一位专家说得好:现在我们不把学生带入将来,将来我们的学生就会生活在过去!
我在网上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教学题目是《编本小书送母校》,是一节小学六年级的课,以学生自主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构建整个教学的过程。
这节课的问题引导线索如下:
问题一:喜欢哪一类书? →问题二:书由哪几部分组成?→问题三:你见过哪几种装订形式?→问题四:编写、设计一本什么样的书送给母校?→问题五:谁的形式最有趣,且与内容最贴切?……
这是一个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问题链.这些问题都是由学生从教师的角度、并且是站在讲台上提出的;当然。也是各小组通过征询老师的建议,经过筛选而提出的。他们关注问题环节,按照自己的思路查找资料,提出最佳方案,最终每个小组以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并制作出一本独特的小书作为送给母校的最有意义的礼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小组现场讨论、轮换上台讲解并示范的自由气氛中进行的,美术课堂俨然成了一次学术大讨论和方法大展示。
那我就在想:在我们的探索实践中,教师的主导和把控作用非常重要,一如导演的角色,教师的很多教学方法可以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讲台上按照老师的角度、经验和变换的方式进行模仿和嘗试,这对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实施“教学”、自信表达有着直接的激发作用。显然,主动获取知识的渠道不是凭想象就会生成的,而是靠不断的探究一点点挖掘出来的,能力的提高和强化不是靠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一个自信的学生才是有发展的学生,一个自信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在这个以崭新教育理念营造的学生自主、探索和尽情表现的课堂里,在“教与学”相互转换、融合的氛围中,是教师的信任构筑了学生的尊严与自信,是教师默默的奉献达成了学生的尽情表现,是教师睿智的启发、引导激活了学生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教师心中的激情点燃了学生生命中积极向上的绚丽火焰。
所以采用鲜活的教学理论,结合鲜活的思考能力,加上丰富的教学经验,你,本身就是一位研究者。你,不再会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简单教书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