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理念创新

2019-03-30 03:21圣文顺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独立院校保障体系教学质量

【摘要】独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运用系统理论的概念和方法,把质量管理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职能组织起来,对人才培养活动实行体制化、结构化、持续化的监控,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诊断,形成的一个任务、职责、权限明确又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能够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稳定的、有效的质量管理系统。本文介绍了本科独立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及主要特点。

【关键词】独立院校 教学质量 保障体系 建设理念

【项目来源】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应用型本科独立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理念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7JG002Z)。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038-02

质量是独立院校教育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实现这一任务的基本途径。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统一思想认识,确立先进理念,以引领和推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一、目标设计的引领性

牵引建设、引领发展,是教学质量保障必须把握的建设指导原则。要聚焦应用能力培养。应用动手能力是独立院校教育培养的核心能力,也是教学质量保障的根本指向。设计目标体系和标准体系,要把突出人才培养,把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大力加强院校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训练,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目标遵循和引领。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讲就是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符合社会需要。要防止“副业”影响“主业”,“私活”干扰“正活”;要防止急功近利、本末倒置;要防止中心飘移、标准错位,确保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要贴紧岗位,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基本指向,以提高岗位任职能力为教育目标,以毕业时符合工作岗位任职条件为根本要求,遵循能力生成规律,引导院校教育从“学科本位”向“岗位本位”变革,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使毕业生适应企业岗位任职需要。

二、建设标准的特色性

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院校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和重点。简单追求标准的统一性、可测性,忽略院校个体的差异性,既损害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科学性,又扼杀学校的办学特色。要把握职能定位。各院校应围绕各自的培训任务,制订个性化的建设标准。在教学基本建设上,要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岗位需求,突出加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在科学研究上,要强化为人才培养服务观念,突出对应用型问题的研究;在教学质量效果上,要立足企业需求实际,突出对学生岗位任职能力的评估。要正视现实问题。勇于冲破功利主义或功用主义的束缚,敢于深入到本院校的核心问题,触及一些严重的倾向性问题,构建形成能切实解决制约院校建设与发展突出问题的质量保障体系。要彰显时代精神,把标准制定放在独立院校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去思考,坚持质量立校、能力为本、创新驱动、引领发展的办学理念,把企业对毕业生能力需求作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着力点和聚焦点,促进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提高人才培养效益。

三、保障模式的多元性

高等教育日趋开放化、质量标准日趋国际化、保障模式日趋多元化。“关门”办教育没有出路。在“谁来保”层面上,尽管应用型本科教育有其特殊性,但同样需要吸纳多方参与,着力构建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主导、以院校为主体、企业参与,多种行为模式相结合的多元保障新格局。从中国的国情来看,教育主管部门在质量保障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怎么保”层面上,有什么样的保障模式,就应有与之相配套相适应的保障方案和保障标准,如果两种模式同时适用于同一种方案、同一类标准,并作用于同一个受评对象,则容易导致新的冲突和矛盾。特别是分等式模式与其他模式的混合使用,极易使院校产生较强的“防卫心理”和功用主义,其结果容易使质量保障的导向走偏、功能走样。有研究认为,审核式模式是世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发展方向。审核式审的就是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得怎么样、运行得怎么样、效果怎么样,应是独立院校及其主管部门关注的重点。

四、驱动发展的内涵性

引导院校走质量兴教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教学质量保障活动的基本价值取向。要把握保障责任主体性。外部质量保障只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外因,而建立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发挥院校在质量保障中的主体责任,才是最基础、最根本的保证。因此,独立院校在加强和改进外部质量保障的同时,必须大力彰显院校办学的自主性。要坚持质量建设制度化。教学质量保障活动,必须强调法规制度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要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体系,实施规范化教学建设与管理,克服主观随意性、应急性、情绪化,使院校一切教学活动制度化、标准化、正规化,确保教学质量建设有序依法推进。要推行保障活动常态式。质量保障是教育教学的自然诉求,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之功。在质量评估过程中,当表现出集中运动化特征的时候,质量保障的应有之义就会被歪曲,功能就会被削弱。唯有牢固树立常态化建设理念,自觉遵循质量保障的基本导向,才能使教学运行与质量保障有机融合、相互渗透,推动质量保障活动健康发展。

五、功能作用的恰适性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也是一项专业性工程,其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受到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要突出质量保障重心。切实把质量保障的重心落到教学建设的关键环节、关键要素上来,聚焦到课堂教学质量、教风学风改进、教学质量效益上来。紧紧抓住教育理念更新、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构设、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师资结构优化等影响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不断加大创新实践力度。要把握教学评估边界。教学评估是教学质量管理的手段之一,教学评估体系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教学评估体系不等同于也不能代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能把教学评估的功能无限放大,不能让教学评估的范围过于宽泛,不能寄希望于评估来承担起管理甚至是教育自身的任务。要保持教学评估功能定位的合理性、正當性和恰适性,进一步强化其诊断、评判、激励、调控的功能,防止把教学评估当作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事实上,把评估的功能作用强调到不适当的位罝,和看不到这一事物的重要性同样错误。

六、质量文化的本源性

教学质量保障的程序化、规范化和技术化,质量管理的量化,是现代质量保障制度的优势所在,但过分关注质量保障的技术与方法,教育就会由此弱化甚至失去人的活动本质。质量保障的“果”源于质量文化的“根”,质量保障走向质量文化,就是克服单纯的技术性与程序异化,回归教育的人文本性,使质量管理和质量保障真正成为质量提升的内在动力。要确立先进的质量价值观念,具体反映在院校的办学定位、教育理念、发展思路、改革重点、校风校训、办学精神、办学特色等方面。先进的质量价值观念一定是发展的,保障教学质量目标不是追求“最好”而是追求“更好”;先进的质量价值观念一定是开放的,应用型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几乎是强制性地使院校打开“校门”,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未来。要建立完备的质量规范文化,人才培养标准最终反映在学生实践能力标准上。质量规范文化就是要牢固坚持实践能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完善和落实院校条令条例、规章 制度、质量标准等。要坚持科学的质量管理方式。坚持引导与监控并举、激励与约束并行,实现由“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使院校的全体成员自觉增强教学质量生命线意识,不断反思与改进自己的行为,推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要形成良好质量的行为风气,防止中心偏差、主线飘移,引导教职员工把精力扎扎实实放在教学上。要改文风、正会风,大力整治“五多”现象,形成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价值为导向的校园风气,激发大家为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奋发努力的斗志。

作者简介:

圣文顺(1979-),男,山东德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机器学习的研究。

猜你喜欢
独立院校保障体系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慕课背景下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的思考
翻转课堂在独立院校线性代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构建更安全可靠的机房电源保障体系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