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苏
摘 要:主要概述多元化教学模式下,提升学生诗词品鉴能力的有效方法,希望能在深化学生思维意识的同时,让学生的品鉴思维有所提升,使学生能了解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更能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
关键词:多元教学发;学生;诗词品鉴能力
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能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理解的方式更好地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若没有古诗词学生也许仅将“江南”看成是一个词汇,而不知江南背后的韵味;若没有古诗词,学生仅能将“炊烟袅袅”看成是晨起的烟雾,而不知那是劳动人民早起的信号;若没有古诗词,学生仅能将“海纳百川”看成是江流汇入大海的讯号,而不知那是一种有容乃大的包容之心。中华文化千年底蕴,有说不尽的道理,品不完的人生,更有数不尽的精神财宝,文字的精妙、见解、妙语连珠都能在诗歌中灵活体现出来,一个个枯乏的文字符号能在诗人的笔下画成完美的篇章,供后人阅读。
一、通过标题与韵体了解诗词信息
世人常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题目则是诗歌的眼睛,在蕴含作品基本信息的同时,我们借助题目能更好地感悟文章的主题,也能通过文章主题对文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甚至能判断出文章的主体基调。譬如,在文章的题目中若有“送”字,这就说明诗歌是送别诗,其中比较著名的送别诗分别有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友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光归京》等相关的诗歌。其实送别诗是作者在离别伤心之时,对于当时的实情实景展示出来的情感,送别诗,既有“别”在,难免有伤感之情,送别诗的特征则集中体现在“景从外来,日之所触,留心便得”的情感[1]。
以地点为题目的诗歌能让人更好地进行理解,通过地点就能了解诗歌的创作环境,进而能了解诗歌的主要基调。譬如《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歌中就将创作的时间、地点囊括其中,再做细品,能发现白君易在担任杭州刺史的时候有着苦涩的情感,需要通过诗歌的方式抒发出来,由于白居易一生仕途之路不顺,所以仅能使用诗歌的方式借助景色抒发情感。除此之外,诗歌的韵律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在一首诗歌中若缺少韵律,阅读起会不流畅,而这种韵律美能第一时间显现出来的,学生在美感的体会中,能逐步品位韵律之美。
二、从多元化视角剖析古诗词意蕴
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从多元化视角对事物进行分析,从不同的维度对诗词进行解读,探索其中的价值取向。例如,教师可以从读者的视角或者从作者的视角对诗歌进行分析。从读者的视角来说,无论读者拥有何种身份与社会地位,在面对一篇文章时都是以读者作为第一身份进行解读。因此,在对古诗词进行解读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先成为一个合格的读者,再真正融入诗词当中,从读者的视角对诗词当中的字句进行分析与解读,品位其中的语言与细节,捕捉隐藏于其中的文学魅力;从作者的视角对诗歌进行分析,便应当具有文为心声的感觉。诗词当中充满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价值观念,只有掌握并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才能够对诗词进行有效解读,才能够从中寻到作者的意蕴,从字句之间体悟作者的情感。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解析时,应当让学生先从作者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思想。不断深入思考并以最为贴切的方式对诗词的情感进行解读。例如,在欣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从杜甫的角度进行思考,那个年代战乱四起,作者念国思家,对民生疾苦有痛心与牵挂。从杜甫的角度去体会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情境,思考杜甫在这样的诗中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内心感受,从而对诗本身的意义进行分析[2]。
三、用不同的诗词对主题进行表达和分析
对不同的诗词进行分析,可以从诗词的主题入手,也可以从纵向的时间角度去体会作者在创作出诗词作品时所经历过的心路历程,使学生能够综合地看待詩词当中的内容,能够更加广泛地对诗词内容和特征进行把握,加强对诗词的理解。例如,在分析同一个人的不同作品时会发现每一个诗人都会有不同的人生经历,也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机遇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情感。因此,通过纵向的、对不同阶段作者生活的分析,对不同主题的作品进行深入比较能够更好地对诗人的人生经历以及历史背景进行有效了解。
例如,杜甫的《望岳》和《春望》这两首诗中,一个是描写祖国河山,表达自身的热爱之情,并折射出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充分体现出了作者自身不畏艰险和困境的心态。另一个作品当中所描写的却是国破之后的荒唐与破败,描绘了一幅凄凉的景象,不断地抒发作者的慨叹,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热爱,对这种满目疮痍的国家状况的悲哀。通过这样的主题对比,学生便仅仅从思维和思想上思考,误以为杜甫作品当中以爱国和慨叹为主,而没有了解到杜甫的诗路也非常广阔。这两首诗前后间隔20年,唐朝从盛世到安史之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杜甫也从一个爱国青年逐渐转变成了落寞诗人,这样的对比便会将历史变迁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教师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需要通过对诗歌的情感内涵进行深入研究,以诗歌的对比阅读等方式为主途径,使学生能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情感激发,并有更多的情感内涵抒发,从而对诗词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参考文献:
[1]吴亮.如何提高中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J].语文天地,2016(23):45-46.
[2]辛莎.构建多元化的古诗词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J].新一代月刊,2015(3):102.
编辑 马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