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润枝 杨妮妮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锻炼法的依据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关于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理论和党的实践经验理论。其应用有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觉悟和认知能力,强化教育效果。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实践锻炼法的客观制约因素,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理论认知、思想水平、实践能力等灵活实施。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锻炼法;内涵;理论依据;适用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锻炼法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从建立之初就是围绕人的教育而展开的实践活动。在对教育对象教育的过程中,为达成社会统治阶级的教育目的,形成了多种多样思想政治教育法,其中实践锻炼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法的一种基本方法。实践锻炼法的内涵,是指教育者组织、引导受教育者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养成良好思想品德的方法。[1]人们的理解来自实践,最终回归实践。因此,实践锻炼法的内涵本质,就在于通过实践教育,提高受教育者自身的思想觉悟和认知能力,使受教育者基础理论的内化和外化。最后,使受教育者在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实践中自觉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来。
二、实践锻炼法的依据
1、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2]马克思从根本上分析并批判了费尔巴哈及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不彻底性。同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来源于实践的社会生活,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知的,人的认识范围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程度决定的。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核心和灵魂,因此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锻炼法,首先就应该全面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理论依据是马克思的人的发展理论。[3]以现实的人作为理论前提和依据,以现实社会关系中的人作为理论的核心,最后以现实中的人的发展作为理论的归宿。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锻炼法正是把现实的人作为教育的对象,在社会物质发展的基础之上,依据人的现实需要,以人为本展开思想政治教育。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人,人民是实现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因此,只有把握住现实的人,尊重现实中的人,才能真正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准确使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
3、关于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理论
“问题在于不仅要掌握政治机器,还要掌管全部社会生产……”[4]恩格斯在给当时青年知识分子的建议中提出要建立“脑力劳动无产阶级”,意在说明大学生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更不是单纯的脑力劳动者,脑力无产阶级也包括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者,与知识分子一同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担任着重要角色。这也表明,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单纯的理论灌输教育,实践教育也是其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4、党的实践经验理论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丰富的、系统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和有效的实践方法。如在国内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发现了人民才是革命力量的根本来源,因而在对革命队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把对农村和农民的教育列入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当革命的主要群体变为农民时,一个重要问题就摆在面前,农民不比知识分子容易做思想教育工作,他们中绝大多数连最基本识字都是问题,强行进行理论灌输只能是对牛弹琴。[5]因此,他们在农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就从农民最基本、最切实际的需求出发,“打豪绅,分土地”,解决农民吃的需求,“建合作社,办厂子”解决农民用的问题,“戏剧演唱,办扫盲班、编歌谣”潜移默化的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理论灌输教育,而没有实践教育的过程,那么对人们的教育引导很有可能只是空谈,并不能真正地将正确的政治观、道德观内化于人们的内心。实践锻炼法的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使教育者具备我们社会所要求的品质。
三、实践锻炼法的适用性
一是客体的制约。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脱离了客体对象特点和规律的方法,都不能实现主体改造客体的目的。也就是说,方法作为改造客体对象的手段,不是人们主观随意定制的,必须以客观对象自身规律性作为客观依据。[6]在实践教育法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思想认识能力决定具体方法和途径的选择。虽然实践教育方法的形式多种多样,但由于受教育对象的群体制约,在选择具体方法的过程中还需考虑受教育者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操作能力、兴趣等因素。如果脱离这些因素,就会影响实践教育法的实施以及实施效果。
二是时效的制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实践教育法的实施到取得成效需要一定的时间,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和就业压力随之增加。这就体现了时间对实践锻炼法的制约,如果急于求成,势必使实践教育工作变为“面子工程”从而无法发挥它应有的育人功能。一方面是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渐增加,一方面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二者之间的矛盾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也不断增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多,受教育者的时间就越来越紧,因此,实践教育法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三是现实活动的制约。实践教育法的实施依托实践活动,而实践活动的复杂性制约着实践教育法的执行,因而实践教育法的执行同样具有复杂性。首先表现为实体因素与非实体因素的矛盾,制约实践教育法执行的实体因素是指: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实践中介;非实体因素是指:实践教育的理念、原则、途径、方法等。其次,实践活动实施过程是动态的,受教育者在此过程中的感受也是动态性的。因此,要使当代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有所提高,就要以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同时又能根据当前受教育者的实际理论认知、思想水平、实践能力等灵活计划执行,才能使实践教育法取得真正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万柏,张灿耀.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
[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魏志强.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法的实施研究[D]. 西南大学. 2010.
[6] 彭小蓉.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1.
【作者简介】
雷润枝(1993—)女,陕西横山人,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
杨妮妮(1994—)女,陕西靖边人,延安大學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人格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