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2019-03-30 11:01杜旭阳杨宝航万林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2期
关键词:领导权意识形态高校

杜旭阳 杨宝航 万林

【摘 要】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联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联系着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历史使命。本人认为要牢牢把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要提高高校党委对高校意识形态领导力水平;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优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从而提高校园文化水平。

【关键词】 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

一、牢牢把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关键是提高高校党委对高校意识形态领导力水平

1、加强组织领导

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成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听取工作进展和监督、检查工作,增强党风廉政建设,为意识形态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把培养人、用好人、发展人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审核关。高校党委部门要增强责任意识,强化主角意识和主动精神,尽职尽责开展好意识形态工作,确保党委计划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完善制度管理

高校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建立各部门相互配合的管理体系,切实落实好本部门意识形态工作管理制度,对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及时、准确向上级领导部门汇报,科学谋策好应对机制,不断提升意识形态防御和完善能力。要突出信息通报制度,建立信息汇报、预警机制,不断提升对意识形态分析能力。要突出共享平台制度,相互沟通意识形态领域新问题,对一些及时突发的新情况做出准确处理。突出监督管理制度,对意识形态工作做出高效及时处理。

3、营造舆论氛围

高校要主动营造好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气息和条件,党委组织部、宣传部门、工会等部门,要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在党委工作总体计划和布局上,在提高人才培养机制和为广大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服务上不断提升岗位职责,强化工作指导力,利用好高校网络系统、宣传新闻、报纸、广播等营造意识形态工作良好氛围。

4、推进理论研究

高校党委要把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把马克思主义创新研究等工作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围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式和意识形态领域新情况等问题,站在学术前沿,运用好报纸、学报等宣传载体,为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建立良好平臺。

二、牢牢把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重点是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1、认真做好发展新党员工作

高校党组织要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坚持“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方针,努力构建公平、公正、合理、高效的考核体系。制定好发展党员工作程序与要求,做到发展党员有计划、有报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真正把大学生吸引到党组织中来。高校党组织要全面推行组织发展各项制度,落实好发展党员预审制度、公示制度和票决制度,对在组织发展中出现的入党动机不纯、政治觉悟不高等问题坚决不允许混入党组织内,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信仰阵地。

2、加强高校大学生入党前启蒙、宣传、教育工作

随着西方主流思想的渗透,不断影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价值取向,部分大学生出现了入党动机不端正,对党的认识不清楚,缺乏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糊等问题,因此要在大学生入校后开展党的知识启蒙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习党章知识、党的发展史知识、入党程序知识等。抓好学生管理人员、团总支书记、学工办主任、辅导员引导教育学生工作,利用好班会、团会宣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发展党员程序。[1]

3、丰富党员教育培训工作

通过专题讲座、观摩党课、社会实践、观看纪录片、团体培训等形式,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同时建立健全入党积极分子考察档案,全面了解积极分子的进步和发展过程。不断创新载体,改进教育方式,提高管理能力。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工作,充分利用好QQ群、微信平台、公众订阅号等。同时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开设“学生党员之家”博客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真诚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学业或生活上的困难。[2]

4、组织党团实践活动和交流工作

要重视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情况,适时地对其进行先进性教育,请有关领导、专家做先进性教育报告,组织收看先进性教育录象片,组织学习焦裕禄等同志的先进事迹。院党委狠抓典型的示范作用,以点代面,大力宣传和总结先进经验,召开党建工作座谈会,落实党员责任区,以责任区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以此推动党建工作的开展。

三、牢牢把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核心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巩固好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和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源,以其严谨的思想理论体系,严格的客观事实为依据,对指导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多元化的挑战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哲学观、政治观、世界观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3]

2、发扬好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高校要坚定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汲取智慧,奉献力量。不断培养爱党爱国、改革创新、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和精神作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偏离中国特色主义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信念不动摇,为实现中国梦不断奋斗。

3、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都属于意识形态工作的范畴,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通过整合社会现有的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使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发展壮大,凝聚全中国的意志和力量,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解决好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4、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社会主义道德观教育进课堂、进生活、进头脑,引导大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治身修德,严格要求自己,向榜样学习,用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激励自我。追求高尚、乐观、健康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拥有阳光心态,坚决抵制西方思想腐朽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勇于担当历史使命。

四、牢牢把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方法是优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校园文化水平

1、优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高校教师承载着传道解惑作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承担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的核心是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对主流思想的认同感与高校教师紧密相关。高校教师要锤炼过硬政治素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水平,较强的政治鉴别能力,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用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政策来武装头脑,把人才培养模式运用到教育、管理、服务中,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政治意识。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崇高的道德水准,通过个人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教师一言一行都会在无时无刻影响学生的思维、语言和行动。

2、提高校园文化水平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体现,是“以文化人”和“以人化文”互動过程和成果的综合,也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应。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品牌性、趣味性、技能性文娱活动有助于提高校园文化的水平,利用好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陶冶大学生心灵净化教育、感恩知情教育、崇尚进步,鞭笞落后。同时,对新时期大学生中先进事例、励志榜样的大力宣传,利用好校园报纸、橱窗、媒体、广播等现代传媒信息等方式传播校园文化,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大学生中形成崇尚共同理想、建设公民道德的良好新风尚,在大学生中养成良好氛围,推动高校又好又快科学发展。[5]

【参考文献】

[1] 刘林.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2016-03-01.

[2] 耿毅乾,薛翔宇.搭建网络平台 开辟育人新路[J].新长征,2015-03-01.

[3] 程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的确立、挑战和引领[J].岭南学刊,2015-09-25.

【作者简介】

杜旭阳(1985.8—)男,汉族,广东中山人,法学学士,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领导权意识形态高校
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导权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述要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