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代火灾的研究述评

2019-03-30 11:01张琴诗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2期
关键词:缺憾现状

【摘 要】 文章对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宋代火灾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梳理。分别对宋代的火灾的分类研究、火政制度研究、火灾的减灾防灾技术、火灾的恤灾与奖惩研究等诸多方面成果进行了综述。认为对宋代火灾研究形成颇多论著,但是,由于受史料的分散等因素的制约,使得宋代火灾的研究尚未达到成熟阶段。今后迫切需要加强对宋代火灾的系统化研究。

【关键词】 宋代火灾;整理与研究;现状;缺憾

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已经开始学会用火,火一直与人类共存,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火灾又时常危及国计民生,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各朝代的帝王和官吏无不重视对火灾的研究和治理。尽管宋代的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但火灾的频仍给这个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因此宋代统治者极为重视对火灾的治理。在宋代之前,我国古代的防火防盗是不分家的,也没有专门的消防部门,直至宋代,发展和完善了消防制度,对后世的消防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宋代以后各朝代的灭火、防火措施虽有其自身特点,但均未超出宋代消防制度的水平。研究宋代的火灾,了解历史上火灾发生的情况及其与火灾进行斗争的经验,对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消防事业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宋代火灾概况

关于宋代灾害史的研究,以往学者多关注洪灾、旱灾、蝗灾、地震等方面的研究,很少关注宋代的火灾。但是,据统计,宋代存在的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前后大大小小的火灾共发生两百多次,这个数据足以说明火灾深刻的影响着宋代社会的发展。在《宋代火灾举例》一文中就列举了宋代比较重大的几次火灾。[1]

1、宋代火灾的原因分析

宋代火灾频仍的原因有很多,不少著作都有提及。较为完整的分析火灾原因的是伊永文先生在《宋代市民生活》中提到了宋代火灾发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此外,关于引发火灾的人为原因,不少著作将其细化了。比如,在《墓志铭上的放火案》一文中,[3]就详细介绍了一场有意的人为的纵火案。在《试论宋代城市的治安管理》中也提到了正是因为人口的成分复杂,[4]所以无意的或人为的火灾都特别严重。此外,在《宋代火灾与消防述论》中将人为的原因分为战争原因,[5]以及各种自然灾害,如坠星陨落和雷击。关于坠星陨落和雷击,在沈括的《梦溪笔谈》详细介绍了坠星陨落和雷击的过程,证实引发了火灾。[6]

2、宋代火灾的特点分析

关于火灾的特点,相关著作都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都大同小异。详细的分析在《宋代火政研究》中提及。[7]其他著作的结论和此文章的分析没有太大的区别,在此就不一一列出了。

3、宋代火灾的影响分析

在《宋代火政研究》和《宋代消防制度研究》两篇文章都简要分析了宋代火灾的影响。[8]火灾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烧毁了房屋和书籍;其次,造成了人员的伤亡;再次,对人们精神方面造成了冲击,使得人们提及火灾,就谈火色变,终日惶惶不安。最后,火灾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扰乱了国家中枢的运行,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稳定。

二、宋代的火政制度

在这一时期,宋代的火政制度主要表现在颁布了相关的消防法令,制定了具体的规章制度。以及,在火灾发生前后采取的防、灭火措施。

1、颁布消防法令与制定规章制度

这部分的论述,大部分著作不做为写作的重点,鲜有提及。较为完整的分析见于《宋代消防制度研究》和《宋代火政研究》两篇硕士论文中。笔者在此不做赘述。

2、防火措施

关于宋代火灾具体的防火措施,不少著作都有涉及,但大部分的著作只是从一个较小方面切入,鲜有著作对火灾具体的防火措施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述。虽然在《宋代城市防火管理措施举要》一文中,[9]作者列舉了多达数十条的防火措施,但每一点都没有展开较为细致的探索,不过,他对防火措施的较为全面的总结是有其参考价值的。

火灾具体的防火措施都离不开这数十条,重点在于如何把这些措施进行分类并全面展开分析。首先是对潜火铺的相关分析。在《宋代的城市消防制度》、[10]《宋代火政小考》、[11]以及部分专著《中国古代治安制度史》、[12]《宋代东京研究》中都有详细的介绍。[13]他们多从潜火铺成立的背景、人员的挑选、成员的战斗力、主要机构的构成、各部门的明确分工等方面来论述。

其次是对火源的控制,即管制用火。在《略谈宋代的消防制度》、[14]《略谈宋代的御火策》、[15]《两京梦华——宋代卷》、[16]《中国古代社会治安管理史》等多篇文章都提到了管制用火的问题。[17]它们都对火源进行详细的分类:居民日常用火、田野用火、森林用火等。同时也对易发火灾的地方制定严格的火禁制度以及相关的防护措施。

第三,改革落后的救火方法。改革落后的救火办法就是由原来的只有官方军队救火改为在必要的条件下可以由百姓救火。特别是南宋迁都离开开封后,火灾的情况更为严峻。鉴于此,为了防止火灾,人们在船头立上几根特别大的铁枪,岸上也放置铁索,到了夜晚就把船只绞上水面,以防火种遗留在船上。在《东京梦华录注》卷一中就提到了这一点:“桥之西有方浅船二只,头置巨幹铁枪数条,岸上有铁索三条,遇夜绞上水面,盖防遗火舟船矣”。[18]

综上,在防火方面,多是官方在制定政策和发布号令,鲜有社会和民间的防火措施。即只有官方自救,缺乏系统的社会和民间自救。

3、灭火措施

这一部分也是大部分文章写作的重点。主要分为思想层面上的祈求和实际行动上的救援。对于思想层面的祈求,笔者爬梳史料,发现只有在《宋代火政研究》这一篇文章中提到了宋代的皇帝会通过祭祀的方法来祈求上天消除祸患。在实际行动上的救援又分为官方赈救、社会赈救、民间自救。

(1)官方赈救。官方上的救援通常就是成立专职的消防军队来灭火。比如:军巡铺、望火楼、防隅官屋等这几类专职的消防队。这些专职的消防队和前面所讲的潜火铺,本质上都是防火和灭火兼具的,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罢了。在《宋代的城市消防制度》、《宋代消防组织——军巡铺》[19]等多篇文章中都有对军巡铺、望火楼、防隅官屋的相关介绍。它们多是从房屋的建构、功用、职责的分配等多角度进行描述。军巡铺、望火楼、防隅官屋三者的建立使得宋代形成了严密的消防网络系统。

(2)社会赈救。纵观中国历史上的灾害史,关于社会赈救和民间赈救,其可查的资料都是非常少的,相关的著作也鲜有论及。只有在《宋代火政研究》中简要提到了贵族宅第或某些机构在经朝廷特许的情况下,可以成立自己的私人救火队。

(3)民间自救。相对社会赈救来讲,民间赈救的记载还是比较多的。在《中国古代治安制度史》第十章第四节中就对民间赈救进行简要的论述。此外,民间还成立了水铺、冷铺、义社等之类的民间组织。水铺和冷铺是用来存放灭火器具的,义社遵循一定的规约,社内的人员全部听命于社首,遇火灾,听号令,不争功,不邀赏。可见民间赈救在某种程度上已有较为成熟的制度,在专职消防军队来不及救援的时刻,民间赈救可以起到及时雨的作用。

总的来说,宋代火灾的扑救仍是以官方救援为主,社会和民间辅助救援。官方救援的制度在宋代得以成熟和系统化,对火灾的扑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民间扑救较为成熟,能够对官方救援起到重要的辅助的作用。

三、宋代的恤灾与奖惩

宋代火灾的频仍发生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火灾过后的赈灾与奖惩措施就显得尤为关键。

1、火灾过后的赈灾救济措施

在《宋代火政研究》中对政府的赈救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政府的赈救多为:赈粮、赈钱、减赋免役。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历次政府赈救,也都离不开这几点。此外,还有灾后灾民的安置问题。在《宋代灾民住房安置略论》一文中就详细的论述了灾民灾后的住房安置问题。[20]政府的官方赈救不论是短时期还是长时期都起到了缓解灾情的作用,可见宋代的消防制度成效之大,对宋以后的灾后救助极具借鉴价值。

2、对火灾事故责任的奖惩

在《宋代的消防奖励初探》[21]和《宋代官员火灾问责研究》[22]中都对消防奖励与惩处的具体方面有非常详细的论述。奖励的形式无外乎有直接给官做、赏钱、和晋级补官三种。对尽力扑救的官兵,若在灭火时受伤,则会谴派医生诊治并给假疗养。其次,宋代对于火灾奖惩制度的制定是及其严格的。轻则罢官,重则砍头。宋代消防宽奖励、重惩罚,恩威并重的奖惩制度在具体的扑救过程中有效地激发了消防官兵、相关官员和百姓参与消防工作的积极性,无论是对预防火灾还是扑救火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结语

近年来,学术界在对宋代火灾的认识、火灾资料的整理和研究、火政制度研究等方面作了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探索,为把宋代火灾研究推向新阶段准备了条件。但是,宋代火灾作为一门专门性的研究工作却没有得到全面细致的研究,这的确让人感到遗憾。宋代火灾的专题研究尚处于不成熟阶段。主要原因不仅在于灾害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更重要的是学科背景的限制,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因此,对宋代火灾进行整体性的系统研究,应是研究者们今后共同努力的一个目标。同时,研究宋代火灾,深刻认识古人与火灾进行斗争的经验,对于我们当今消防事业的发展是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春雨.宋代火灾举例[J].劳动保护,2002(4)33.

[2] 伊永文.宋代市民生活[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3] 王明珍.墓志铭上的放火案[J].山东消防,1998(3)28.

[4] 柳雨春.试论宋代城市的治安管理[J].许昌学院学报,2007(3)90-93.

[5] 潘春燕.宋代火灾与消防述论[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1)79-82.

[6] 沈括.梦溪笔谈[M].北京:中华书局,2009.

[7] 张朝辉.宋代火政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2007.

[8] 潘春燕.宋代消防制度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05.

[9] 谢琪君.宋代城市防火管理措施举要[J].浙江消防,1997(5)2.

[10] 邱云飞.宋代的城市消防制度[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5(3)80-82.

[11] 袁红军.宋代火政小考[J].兰台世界,2014(21)152-153.

[12] 朱绍侯.中国古代治安制度史[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4.

[13] 周宝珠.宋代东京研究[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

[14] 马洪波.略谈宋代的消防制度[N].光明日报(理论版),2010-2-9(12).

[15] 徐时仪.略谈宋代的御火策[J].上海消防,1994(7)29.

[16] 汪圣铎.两京梦华——宋代卷[M].北京:中华书局,1992.

[17] 陈智勇.中国古代社会治安管理史[M].河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18]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2.27.

[19] 春雨.宋代消防组织——军巡铺[J].劳动保护,2002(5)33.

[20] 魏华仙.宋代灾民住房安置略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4(6)125-132.

[21] 付兵儿.宋代的消防奖励初探[J].兰台世界,2015(33)33-34.

[22] 汪圣铎.宋代官员火灾问責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2012(1)17-24.

【作者简介】

张琴诗(1996—)女,河南沁阳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2018级历史学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专门史.

猜你喜欢
缺憾现状
缺憾之美
成为新的自己
成为新的自己
缺憾之美
成为新的自己
缺憾也是一种美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