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逆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方案

2019-03-30 11:01马尚明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2期
关键词:逆全球化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 要】 本文对“逆全球化”的形成根源进行探析,对全球化何去何从进行了分析。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阐释: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坚持全球化立场,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为构建国际新秩序提供了可行路径。

【关键词】 逆全球化;全球化;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

自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所奉行的“美国优先”战略对世界经济形势特别是中美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逐渐升级为“贸易战”。美国的单边贸易保护主义是“逆全球化”的典型表现,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逆全球化”之所以在发达国家甚嚣尘上,是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密切相关。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矛盾日益加深,为了缓和矛盾,发达国家政府高层将矛头指向全球化,以本国利益优先,奉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给全球经济发展蒙上了阴影。

全球化是否真的会被逆转?本文通过对全球化的内涵及其发展进程的梳理,得出全球化作为客观历史进程,是不可逆转的,此轮的“逆全球化”浪潮只是发达国家应对经济危机和国内矛盾的权宜之计,全球化依旧是未来世界发展的主流。

面对“逆全球化”思潮的暗流涌动,中国从捍卫全球化的立场出发,着眼于人类社会发展前景,提出了构建共赢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化进程中处理国际关系的科学理念,不仅有利于促进国际经济发展和国际新秩序的构建,而且有助于推动人类社会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前进。

一、逆全球化的形成根源探析

近年来,一股“逆全球化”的浪潮正在世界蔓延,对世界经济复苏和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所谓逆全球化,是指“与以资本、生产和市场在全球层面加速一体化的全球化进程背道而驰,重新赋权给地方和国家层面”,[1] “逆全球化”是对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一种逆反,将视野局限在国家和地区利益,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战略,特朗普政府在应对全球贸易、税收、移民和气候问题时,都以美国利益优先为其逻辑起点,而美国对中国挑起“贸易战”正是这一战略的反映。2018年以来,中美就贸易问题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输美的多种商品加征关税,作为反制,中国政府也对原产于美国的相关商品加征关税,双方的贸易战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中国本无意与美国在经贸领域的争端扩大化,但是美方咄咄逼人,致使中美双边关系呈现紧张态势。中美“贸易战”的不断升级,是“逆全球化”在经贸领域的缩影,不仅损害了双边利益,而且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为什么在全球迈向一体化的进程中,“逆全球化”会强势兴起呢?这一问题的产生是与全球化的发展密切相关。毋庸置疑,全球化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政治合作和文化交流等方面作用明显,但是,其产生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全球化所描绘的正是这样一幅景象,“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其一,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危机的全球化,因为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一旦一国发生危机,就会波及全世界。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经济危机和难民危机,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从华尔街蔓延到了世界金融市场,影响了世界金融市场的稳定,使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减缓;2011年的叙利亚难民危机波及整个欧洲,在欧洲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其二,全球化下的利益分配不公致使国与国之间、国家内部各阶层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对待全球化的态度分化明显。显然,作为主要受益方的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的坚定支持者,而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资本和技术的劣势,在全球利益分配中处于边缘地位,因而对全球化持反对态度。然而,此次“逆全球化”浪潮并非由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引起,反而由发达国家挑起,这主要是由于利益分配在发达国家内部不均衡造成的,“全球化会使一国国内分化为受益群体和受损群体”,[2]发达国家内部参与全球化的,只是占本国人口一小部分的精英阶层,他们获利最多,是受益群体,而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由于本国产业转移的影响,在全球化中处于不利局面,成为全球化的受损群体,受益群体与受损群体的冲突加重,集中表现在全球化所带来的不平等和贫富差距。“政治素人”特朗普之所以当选美国总统,就是美国国内精英阶层与普通民众矛盾日益深化的表现,他的“反建制”和“再工业化”主张得到了中下阶层民众的支持。其三,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人员往来日益频繁,文化交流与碰撞越来越多,信仰、观念、价值等方面的差异造成各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日益明显,发达国家在移民问题呈现出的民粹主义倾向正是对全球文化交流的一种逆反,“全球化的悖论之一就是,随着国际间旅行、贸易、移民的增加,人们对于国家和民族的依附感却有增无减”。[3]

可见,“逆全球化”是发达国家对当前全球化问题的一种应对,“逆全球化的政策和政治主张似乎越来越有市场,而且一些发达国家的高层愈加明显”,[4]是否意味着全球化已经走到了尽头,“逆全球化”是否将成为世界的主流呢?回答这一问题,需要探寻全球化的起源和发展,以历史的眼光去把握全球化的未来发展。

二、前进抑或后退:全球化何去何从

1、全球化的内涵及发展历程

关于全球化的研究,最为广泛认可是经济学家赫尔曼·德雷的定义:“全球化是指通过自由贸易,资本自由流动,以及较少或完全不受限制的劳动力自由流动使世界各国经济向一个全球经济的整合”,[5]可以看出,在德雷的定義中,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一个不断整合过程,经济全球化是其最重要的方面,但是,经济全球化并不能完全代表全球化,“各国政治和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互动”也是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6]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使世界各国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一致性因素不断增加,世界越来越成为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整体。

全球化的进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有其自身发展的历史原因,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正是推动世界一体化的关键因素。认识资本主义在全球化中的作用,需要认真对待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理论,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无疑是当代人认识全球化及其发展最重要的理论支撑点”。[7]马克思通过“世界市场”和“世界历史”等概念来说明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全球化进程,为后来的全球化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首先,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是世界市场的开拓者,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和销售和市场密切相关,当国内市场饱和,就需要寻找新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地,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新航路开辟以及地理大发现都是资产阶级寻求海外市场和财富的结果,“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8]其次,资产阶级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主导地位,“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9]世界开始按着资本主义的模式进行运行,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无论情愿与否,不得不卷入到资本主义发展的洪流中去。再次,资本主义的扩张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10]最后,通过对世界市场的分析,马克思得出历史开始向世界历史转变,以往的历史都是某一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史,然而,由于世界市场的开辟,所有国家和地区日益联系成一个整体,无论个人发展还是国家发展,都被纳入到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去,历史由国别史和区域史变成了世界史。

通过马克思对15世纪至19世纪中期的资本主义在全球发展的历程中可以得出,全球化是历史的客观的实践活动,有其自身发展的原因和动力,全球化只会不断深化,而不会式微。在马克思之后,全球化进程果然不断加快,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异军突起,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世界日益紧缩成一个“地球村”。

2、选择:全球化或逆全球化

前文已经谈到,“逆全球化”之所以甚嚣尘上,就在于全球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暴露了很多问题,致使发达国家政府高层认为全球化损害了自身利益。但是,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全球化是否真的能被逆轉?“逆全球化”是否能真的能解决发达国家面临的危机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全球化具有双面性,任何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都可能面临利益受损的情况,因而,世界各国在享受全球化带来的机遇的同时,也应该迎接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衷共济,化解危机。其次,全球化作为客观历史活动,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交流等方面扮演着重要作用,是不能被逆转的,“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11]再次,发达国家的“逆全球化”政策是不得人心的,犹如饮鸩止渴,损人而不利己。一方面,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经济体是联系紧密、休戚与共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单边贸易保护主义必将引发连锁反应,致使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危害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全球化优化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而“逆全球化”则会恶化国际生产、投资和贸易环境,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总之,“逆全球化”只是全球化低潮时的插曲,并不能逆转全球化进程,全球化依旧是世界的主流。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全球化仍是世界发展的正确选择,而“逆全球化”只是反映了发达国家对全球化问题的应对无力,是无可奈何之举。把全球化问题的解决寄托于“逆全球化”政策,只能是南辕北辙。其实,纵观全球化在世界历史上发挥的作用来看,整体上是利大于弊,因而应该以辩证的态度来看待全球化,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规避其消极影响,引导全球化向着造福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全球化的坚定支持者和参与者,以切实的行动展现了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智慧与担当。

三、重拾全球化信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逆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中国自身利益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但是,中国依旧坚信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主流趋势,呼吁构建共赢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来应对当前世界发展困境。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众多国际场合阐发、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认为人类社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2]只有相互尊重、携手合作,才能解决当今时代所面临的危机。中国不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更是实践者,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建设“一带一路”,从而深化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和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可见,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将视野囿于国内不同,中国积极“向外看”,推动中国方案走向世界。因而,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解决国际问题和处理国际关系的中国智慧,正在启示和引领新一轮全球化进程。

1、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基本内涵

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共同体意识,二是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三是当今国际局势的判断。所谓共同体意识,即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只有维持整体的良好发展,才能保障个体发展,因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一种世界视野,旨在促进人类的生存与发展[13]。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是对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国自古主张天下为公,和而不同,故而在处理国际关系时,也是秉持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态度;再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当前国际局势的科学判断,“逆全球化”的强势兴起,致使世界经济发展遭遇寒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是“解决当前国际难题的国际关系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14]通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多角度阐述,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定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在共同体意识的指导下,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是致力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国际问题和处理国家间关系的中国智慧,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寄托了对未来世界发展的美好愿景,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期盼。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整体发展和未来中国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意义。对世界发展而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应对国际问题和危机的有效方案。虽然,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但是和平与发展仍面临众多挑战,国家间战争、恐怖主义、贸易壁垒和生态危机等国际问题都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出发,呼吁各国从人类利益出发,携手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对中国发展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科学指导原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的全球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开放发展提供了正确方法和可行路径,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推动构建国际新秩序。

四、结语

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将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的维系在一起,因而,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所有人的参与和努力。“逆全球化”是对全球化的背离,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伤害了各国人民之间的情感,需要被摈弃,重新回到全球化的正确轨道上来。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坚持全球化立场,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为构建国际新秩序提供了可行路径。世界各国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参与全球化,充分利用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推动人类社会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前进。

【参考文献】

[1] See Walden Bello. Deglobalization: Ideas for a New World Economy, New Updated Edition,Dhaka: University Press Ltd.004.

[2] 陈伟光、蔡伟宏.逆全球化现象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基于“双向运动”理论的视角[J].国际观察,2017(3)6.

[3] Roberto Stefan Foa. Its the Globalization, Stupid[N].Foreign Policy.2016(12).

[4] 李伟.坚定信心、主动作为,在深化合作中不断创造“一带一路”发展新机遇[J].管理世界,2017(1)2.

[5] Herman E. Daly.Globalization versus internationalization - Some implications[J].Ecological Economics.1999.31-37.

[6] 阎孟伟、朱丽君.全球化的实质和进程与马克思的全球化理论[J].南开学报.2007(1)81.

[7] 叶险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特性与世界历史理论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发展的一个重要逻辑环节[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64.

[8][9][10] 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11] 新华社.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EB/OL].中国新闻网.2017-1-18. http://www.xinhuanet.com/2017-01/18/ c_1120331545.htm.

[12] 新华社.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EB/OL].中国政府网.2013-3-24.http://www.gov.cn/ldhd/2013-03/24/content2360829.htm.

[13] 董立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J].学习论坛,2016(3)10.

[14] 张永红,殷文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成、价值与实现[J].思想理论研究,2017(8)32.

【作者简介】

马尚明(1993—)男,漢族,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研究.

猜你喜欢
逆全球化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逆全球化”的挑战:从特朗普看西方内部的“颜色革命”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逆全球化”浪潮来袭
回眸2016:“逆全球化”与新“全球化”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逆全球化”的警号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