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薇
【摘要】:让阅读教学洋溢故事味儿,更契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其探索语文的奥妙。教师可通过情境构造、角色扮演、内容改编、自主设计等方式有效为阅读教学注入故事味儿,让阅读文本释放出更多活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故事味儿”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洋溢故事味儿的重要性
1.遵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听故事”几乎是必不可少的活动,这是因为儿童对外界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更多好玩的、有趣的故事,而且丰富的想象力也让儿童能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脑补”故事场景。如《虎门销烟》这篇文章,在没有阅读文章之前,光看题目“虎门销烟”这四个字,学生必定会认为其中的“烟”指的是商店里卖的爸爸抽的那种烟,于是笔者就利用小学生在这一方面上的认知,遵循其思维特点,引发学生联想。笔者先问学生“你们知道虎门销烟中销的是什么烟吗?”这时有学生自作聪明地说“是商店里卖的烟。”有的学生说“是從外国进口的烟。”还有的学生说“是那种有钱人抽的雪茄。”笔者这时说道“你们说的都不对,这种烟要比你们说的那种贵上千倍、百倍,至于这种烟的名字是什么,还有为什么要销毁这么贵的烟,答案就全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里了,看看你们能不能通过阅读,自己找出答案?”这样一来,通过引导学生与生活中事物之间建立联系,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寻问题的答案,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更加专注的投入到阅读当中,提高了阅读的质量和效率,使阅读教学更加有效。
2.开启知识大门,探索语文奥妙
实际上,与其他学科比起来,语文的世界更像是无奇不有、包罗万象的万花筒。如何才能让语文的奥妙充满趣味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呢?借助“故事”这一载体是不错的选择。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恐龙》一文为例,本文带有科普性质,它从科学的角度介绍了若干种恐龙及其各自的特点。假如教师能够给文本注入更多的故事味,适当的弱化其严肃的色彩,那么学生就会觉得语文书就好像一本百科全书,什么都有,这些充满趣味的知识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语文,尤其是对阅读的热爱。
二、如何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洋溢故事味儿
1.情境构造法
故事离不开场景,离不开特殊的情境,因此,为了让阅读教学能够洋溢浓郁的故事味儿,教师可以应用情境构造法。以抗战时期与卢沟桥事变相关的课文为例,教师可以三个时间点来构造三个场景、讲三个小故事,这三个场景的时间分别是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教师可以把它们设计为一个个战争故事,在每个场景中借助一定的声音、影像来强化氛围。如在第一个场景中,深夜,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在讲到这一句时,教师可以模拟急促但又低沉的脚步声,营造紧张气氛。当日军与我军交火时,教师同样可以播放“嗒嗒嗒……”“呯呯呯……”“叭叭叭……”这些模拟声音,给学生一种两军对垒、激烈交战的场面感,这正是课文中的情节。可以看出,在教师根据文本内容构造情境时,为了尽可能地激发学生脑海中的画面感,教师引入了模拟这一形式。
2.角色扮演法
对于一个故事来讲,除了上文指出的情节、氛围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人物。因此,为了让阅读教学洋溢故事味儿,教师可以应用角色扮演法。学生将文本内容以“表演”的形式重现,其故事感就更强烈了。尤其是对于看表演的学生来讲,看到同学们将书本上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场景都表演出来时,他们就会不自觉的成为故事中的一员,这样的阅读教学自然充满了故事味儿。
3.技术补充法
学生们之所以喜欢听故事,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故事的新奇有趣、情节曲折。为了使这个特征在阅读教学中得到更好地体现,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多媒体等技术来实现。在阅读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这种更加新颖、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如《沙漠中的绿洲》,通过小云雀和云雀妈妈的对话,给学生展示了一幅森林变沙漠、大河泛滥的画面。但由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想象能力还不够,所以很难在脑海中自行建构出文章中描述的画面,直接让学生进行文章的阅读,很难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从而也无法使不滥砍乱伐、爱护森林的环境保护意识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没有达到有效阅读教学的目的。所以笔者让学生阅读之前,就从网络上给学生找来了森林被砍伐、绿洲变沙漠、河水泛滥的图片和视频,并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教师再通过一系列的串联,以解说、看图说话等方式,使其变得更有故事味儿。在看了这些图片和视频之后,学生明显受到了触动,从而也产生一系列的联想。如此一来,通过这种技术手段,将原本看似普通的视频、图片等变得具有浓厚的故事味儿,就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兴趣,使文章内容更容易理解,学生们的内心中也萌生了环境保护的意识,达到了有效阅读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