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超
【摘要】: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转型的步伐不断深入,高中阶段的体育健康教育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实际上,受长期应试教育模式的束缚以及在高考的强大压力下,高中阶段的体育健康教育始终不如人意,高中学生体质健康薄弱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已经成为高中体育教育工作的难点问题。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高中学生不同时期和不同生活领域的体育健康教育实践。在调查访谈以及综合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基于社会学的视角设计了“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情况调查问卷”,对深圳地区3所高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关键词】:社会学视角 高中学生 体质健康
高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以及体育健康行为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综合影响。改善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的思路需要从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个层面共同进行,关注的核心要素主要集中七个潜在因素,包括“体育课堂教学”“体育教学条件”“体育教育制度”“家庭体育锻炼示范”“家庭体育锻炼支持”“社会体育活动”和“社会体育开展条件”。论文的研究结果显示,不但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群体特征和体育健康的现实情况,实施可分类指导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方案,还要充分整合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整体体育健康教育资源,使之形成一个优化的整体,形成社会合力,将体育健康教育延伸到学生的课外、校外、家庭乃至社会等更长远的体育健身需求上,实现体育健康教育校内和校外的一体化。
一、研究方法与内容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高中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为研究对象,通過设计调查问卷了解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现状和特点,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提炼学校、家庭和社会不同影响维度的潜在因子构成以及载荷值,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潜在因子与题项的拟合情况进行验证,并据此构建出影响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核心结构因素,以此为基础制定高中学生体质健康干预策略和方案,本研究的调查对象面向高一至高三不同年级的在读学生。
2.调查问卷设计
高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但与高中学生自身因素有关,还有很多外界要素相关。岳超(2014)的研究指出,体育课堂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有最直接的影响作用,但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作用也不容忽视。曲鲁平(2014)认为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微观的意义上看,主要包括学校的体育教育、家庭的支持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等,需要整合多方面的要素来共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杜建军等(2016)基于“整体政府”理论研究了青少年体质健康改善的服务路径,提出要促进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和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组织之间的深入合作,形成跨界性的协同治理机制和整体合力,并据此提出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策略。徐荥(2016)对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问题进行研究后指出,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因素不但包括自身的内在因素,还有学校的体育教学以及家庭和社会的关注度等外部要素密切相关。李文源等(2016)的研究认为,对于青年学生体质健康具有较大影响的要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教育体制和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以及学生的主观因素等。
综合近年来对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当前高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以及身体健康情况的现状,主要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主要维度确立高中学生体质健康影响要素的调查问卷框架。对于调查问卷的题项设计,主要是基于社会学的视角,从高中学生接受体育健康教育的内容、形式、效果等角度制定,其中教育主体分别基于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个主要方面,对于题项的计分采用李克特的五级评分制,从“很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记为“1”“5”分。
3.调查问卷的处理
“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情况调查问卷”于2017年3月13日~2017年3月15日发放和回收完毕,为了保证调查质量,调查问卷采取现场统一发放、统一指导填写、集体测试和现场回收的方式进行。总计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回收1389份,有效问卷1350份,有效率90%。问卷发放对象为深圳地区3所高中高一至高三共三个年级的在读学生。
为了保证问卷设计的科学合理,采取预调研的方法对设计的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并视情对问卷做出科学调整。
采用SPSS 19.0对问卷预调研数据进行信度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对问卷预调研数据进行信度分析的过程中,不同要素维度下均有部分题项的总体相关系数(CITC)值小于0.5,其中学校教育维度下有4项题项,家庭教育维度下有2项题项,社会教育维度下有2项题项,将CITC值低于0.5的题项删除后,问卷中涉及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题项,其α信度系数均超过0.7,按照通用的评价标准,α信度系数超过0.7为“相当可信”,表明剔除相关题项后问卷满足信度水平上的要求。
对问卷预调研数据进行效度分析。其中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显示,所有维度的KMO值均大于0.7且P(Sig.=.000) <0.05,表明调查问卷具备实施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条件,表3给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以上探索性因子分析运算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采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
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因子载荷均大于0.5,表明问卷的结构效度满足要求。根据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对于“学校教育”维度,将涉及到体育课堂教学的教师因素、教学形式以及教学内容方面的题项划归为“体育课堂教学”潜在因子,将学校有关体育锻炼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情况的题项划归为“体育教学条件”潜在因子,将学校有关体育锻炼的组织和评价等题项划归为“体育教育制度”潜在因子。
对于“家庭教育”维度,将涉及到家长督促、引导和示范效应的题项划归为“体育锻炼示范”潜在因子,将家庭对体育健康方面投入的题项划归为“家庭体育锻炼支持”潜在因子。
对于“社会教育”维度,将涉及到社区有关体育竞赛和有关活动开展等题项划归为“社会体育活动”潜在因子,将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和体育健康推广的题项划归为“社会体育开展条件”潜在因子。
为了进一步验证各因子与相关测量项之间的关系和潜在因子的划分是否科学,需要实施验证性因子分析,具体采用LISEREL8.7软件实施,结果如图1所示。
图1给出了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与问卷调查数据的适配情况,结果显示相关拟合情况较好,主要拟合指标也符合相关标准,表明潜在因子与相关题项的划分是科学合理的,具体如表4所示。
二、社会学视角下改善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的策略分析
通过对深圳地区3所高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高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以及体育健康行为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综合影响。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改善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的思路需要从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个层面共同进行,关注要素要集中于核心的七个潜在因子,包括“体育课堂教学”“体育教学条件”“体育教育制度”“家庭体育锻炼示范”“家庭体育锻炼支持”“社会体育活动”和“社会体育开展条件”。
1.学校层面的干预策略
从学校的层面,首先,应拓展视野,发挥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对于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主渠道作用。针对高中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改革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手段、方法,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给予学生进行自主锻炼身体的实用方法,让学生掌握增进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把体育课堂教学和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开设体育课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创造必要的条件。其次,应加大投入,改善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和条件使之与高中学生体育健康的需求相适应。根据体育课的设置、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要求和在体育健康教育方面的薄弱环节,加强场馆设施建设和器材的配备,全面改进学校体育教学的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再次,应转变教育理念,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完善学校体育教育制度建设。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组织和管理,加强体育教育相关法规的落实与监督,在制度层面确保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严格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足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或挤占体育课,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间。要定期开展群众性的体育竞赛,引导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形成人人参与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群众性的体育锻炼风气。
2.家庭层面的干预策略
从家庭的层面,首先,家长应身体力行,做好体育健康教育的示范效应。家长自身要培育体育健康理念,认同体育健身行为,尤其要身体力行参与体育锻炼。经常陪同孩子参加户外体育活动和健身锻炼,有意识培养其体育锻炼和健康生活的习惯。采取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促使广大高中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饮食、娱乐等健康生活方式。其次,家长应转变观念,以现实行动支持高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家长在体育健康观念转变的同时还要付诸实际行动。例如,鼓励高中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报名参加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支持参加体育辅导班;增加家庭的体育投入,购置必要的适合在家庭中锻炼的体育器材;订阅和购买与体育相关的杂志和书籍等。
3.社会层面的干预策略
从社会的层面,首先,社区要大力推动社会体育活动的开展。随着高中学生“减负”后校外活动时间的增加,校外体育健康教育问题也随之而来。社区要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体育健身活动,通过组织以家庭为单元的健身和趣味性运动会等,从时间和空间上占领校外体育教育阵地,把更多的高中学生吸引到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中来,避免校外体育教育的缺位,进一步压缩影响高中学生身心健康的不良社会活动存在的余地和空间。其次,社区要进一步为高中学生体育锻炼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社区要把青少年体育工作摆在体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充分发挥政府在校外体育教育活动发展中的主导职责,体现高中学生校外教育的公益事业主体特征。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进一步加大体育基础设施投入,在体育健身设施布局、器材的配备等方面为高中学生参加社区体育健身创造条件,确保高中学生具有充沛的课外体育活动场所和器材,积极促使经营性活动场所向高中学生优惠开放,充分发挥社区对高中学生体育锻炼的教育引导和健身娱乐功能。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高中学生体育健康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需要从更为宽泛的视野审视高中学生体育健康教育的策略方案。在考虑高中学生群体特征和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实行适宜的可分类指导的具体方案,将学校体育教育的着眼点从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延伸到学生的课外、校外、家庭乃至社会等更长远的体育健身需求上,基于社会学的视角,整合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体育教育资源,形成社会合力,给广大高中学生创造体育锻炼的条件,提高高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岳超.河南省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学校体育干预策略研究[D].郑州大学,2014.
[2]曲鲁平.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模型构建与干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4.
[3]杜建军,张瑞林.“整体政府”理论视域下的青少年体质健康公共服务治理路径构建[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
[4]徐荥,徐焰,蒲毕文.广东省青少年学生體质健康下降成因与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
[5]李文源,谢清华,蔡旺.影响青年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因素[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6.
[6]杨成伟,唐炎,张赫.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有效执行路径研究—基于米特-霍恩政策执行系统模型的视角[J].体育科学,2014.
[7]王献英.学生体质健康增强的难题与协同促进策略[J].体育学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