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军
小学科学课程具有培养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的作用,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启蒙教育的重要使命,是素质教育的必然产物和重要场地。小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对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欲望。但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小学,科学课不怎么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因为农村小学科学课设备简陋、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欠佳、没有少年宫或科学馆……笔者经过几年的实践,总结出农村科学课实验教学的八字箴言——因陋就简,因地制宜。
深挖教材,摸清科学实验教学条件。小学科学教学大纲指出:“我国幅员广大,各地自然情况千差万别,教学时应从当地的自然情况出发,选取当地的相应材料来替换或补充。”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还要深入调查;不仅要熟悉校园里的一草一木,还要走出校园,掌握校园周边环境。要充分利用校园内外的优势资源,弥补农村小学实验教学的各种不足之处,要对农村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的优势和劣势了然于胸。
因陋就简,“土”“洋”结合。现在的农村小学虽然已经添加了很多实验教学器具,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仪器的短缺现象,仍然时时制约着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如何立足现实,走一条富有个性特色的地方实验教学的新路子呢?笔者认为:在用足用活现有教学仪器和设施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地方的物产资源,就地取材,配合相关教学内容自制教具和学具。这样因陋就简、“土”“洋”结合的农村科学实验教学,丰富了农村科学课实验教学资源,极大地提升实验教学的开设率。
比如对于动植物、土壤、矿物等认识材料,笔者一般布置学生课前自采,上课时自带。教学效果好的材料便制成标本保存下来。如教学《植物的根》一课,笔者通知学生提前到自然界中采挖植物的根;教《植物的叶》时,笔者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采摘叶形、叶缘、叶脉、叶柄等各不相同的叶;教《岩石的组成》时,笔者让学生到沙堆中捡鹅卵石、到石子中捡有植物及小动物化石的石片。这些都是学生喜欢做的事。这些带“土”气的教具学具和现代科学课教学具相结合,确保了科学课教学规范化。
有些教学内容必须用实验来帮助学生认识,才能比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在课堂上能给学生形象生动的感知,笔者自制了大量的教具。如三球仪、简易照相机、飞机升力演示器、热胀冷缩演示器等。这些教具用于课堂,解决了教学中一些难点问题。对于实验所需的一些常规设备,如水槽、烧杯等,则一般用生活器具来代替。如水槽用脸盆代替,烧杯用茶杯代替,鱼缸用大罐头瓶代替,滤纸用毛边纸代替。这些自制、替代的材料用于教学,不仅能被学生接受,而且教学效果好。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根据时令季节的不同,可以改变教科书中的有关教学内容的顺序,力求做到因时而教,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得更为紧密。将《各种各样的花》和《花、果实和种子》教学调整到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教师带领学生到农村的大自然中,放飞在花的海洋里,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花。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就可以掌握花的共性,了解到花和果实的构造,进而认识到完全花与不完全花特征及其区别。对于有关客观环境的教学内容,城区学校一般采用挂图、录像手段进行。我们则充分发挥我们农村小学的环境优势,大力提倡走出教室进行现场教学。如在教《水·土·植物和人》一课时,笔者以大雨过后的菜园村一带作为教学现场,在菜园村,學生们亲眼看到农田含沙量大,庄稼瘦小。
(作者单位:孝感市孝昌县小河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