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习近平小康思想的理论渊源

2019-03-29 01:15黄彪张凯
戏剧之家 2019年2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黄彪 张凯

【摘 要】关于习近平小康思想的理论渊源,它既继承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小康思想,也受到马恩社会形态理论的影响,更传承了中共前几代中央主要领导人关于社会发展的思想。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小康思想的叙述作为当前我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基础,凝聚了新的发展思想及新的时代内涵,是引领着当前中国走向富裕的一面思想旗帜。

【关键词】社会形态理论;小康思想;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2-0237-02

一、习近平小康思想同源于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

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是马克思关于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核心。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则是马克思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在马克思一生的探索中对于人的发展问题的研究一直贯穿始终。从人的发展看,马克思社会形态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人的依赖性社会。马克思说“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鼓励的地点上发展着。”这里指出人作为人,是社会上的人,是作为集体而存在的人,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改造自我、改造世界都是作为集体中的人而改造,单个人改造世界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要改造世界就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第二,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社会。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改变了人们生产力低下的水平,把人类带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在人类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人们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我、改造环境,使得生产力高速发展以及生活环境巨变。在此基础上,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成为马克思所说的“人的独立性社会”。第三,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社会。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類交往的密切联系,社会形态将最终过度到共产主义社会。在这个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里,人类实现了自由个性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大程度地完善,人类进入了实现自我个性发展的理想王国,这是小康社会的最高阶段。马克思曾指出:“人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换句话说,人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是社会关系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发展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人的发展,两者是辩证发展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关于“四个全面”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战略的首要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这充分地体现了我党对全面小康的重视。

二、习近平小康思想批判继承了中国传统小康思想

“小康”一词并非舶来品,而是源自中国。在《诗经·大雅·民劳》中 “民亦劳止,汔于小康”,首次提出了“小康”一词。“小康”一词源自于此,老百姓生活得太劳苦,也应该得到适当的休息,反映了当时奴隶制时代的一种社会理想。列宁曾说:“剥削的存在,永远会在被剥削者本身和个别知识分子代表中间,产生一些对抗这一制度的理想。”因此在当时的奴隶社会,孔子在《礼记·礼运》中又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是为小康。”这仅仅表达了人们的一种念想,它仅仅产生了“对抗制度的理想”,但还没有实现,只能是一个乌托邦。还有许多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文人雅士等都提及过小康的思想,宋代朱熹的“千五百年之间正坐如此,所以只是架漏牵补,过了时日。其间虽或不无小康”。清末民初的思想家康有为的《大同书》所描绘的人人相亲等等。中国自打从进入奴隶社会开始,就涌现过许多人对所处时代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小康不论是在自然经济下追求小康,还是超越现实追求小康,都不能正确把握小康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准确定位,因而导致认识和实践的任意性,致使空有美好的幻想之虚,而没有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之实,甚至会出现名俊实丑的悖离现象。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小康思想批判继承。习近平在多次会议上提到“小康”“小康社会”,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在江苏考察的时候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公报上指出“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在此基础上,从社会的各个层次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涌现出改善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具体指导思想、实践步骤,这是中国传统小康不曾有过的新思想。习近平小康思想可以说与传统小康思想存在着“相通性”,它同样也是以富民强国为核心,其全部理论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而展开。

三、习近平小康思想传承了前几代中共领导人社会发展思想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经济发展摸索中走了很多弯路,在初步探索中形成了发展之道。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中国要由农业国逐步地转变为工业国想法。毛泽东虽没谈及小康一词,也没有提及小康建设的总体目标,但从他1960年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谈及的“四个现代化”的完整与准确表述体现出小康的萌芽之意;在《论人民民主专政》同样多次提及“大同”,实现大同社会的主要方法是“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灭亡和世界的大同”。改革开放以来,1984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讲道:“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分三步走的路子,把社会达到小康状态提出了具体的步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紧密围绕“小康”“经济建设”“美丽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思想、论断、要求,回答了我国“四个全面”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总书记一再强调,“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这一系列论断,充分体现了我党扶贫脱艰、带领全国人民走上幸福康庄大道的坚定信念。在这所说习近平小康思想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继承前人成果并非空穴来风,从中国几千年以来历史和文化传统能够得知其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基因。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概念中,小康一词蕴含其中,它指的是历代以来中国人民所盼望的一种美好的、被世人所憧憬的社会状态;我党把“小康”作为经济发展的目标状态,体现了我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体现了我党执政根基所在。在此基础上,习近平作了更为详尽、透彻的说明。他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小康这个概念,就出自《礼记·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容易得到最广大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习近平在继承中国共产党前几位主要领导人的基础上,把“小康”由点到面具体展开,逐步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由此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也是基于全面小康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07.

[3]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朱文公文集[M].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4.

[6]毛泽东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1:1471。

[7]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M].中共文献出版社,第145页.

[8]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中共文献出版社,第198页.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