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春光
【摘要】本文主要就当前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主题,结合宏观经济学课堂体会,以自然明了、浅显易懂的文字解析笔者对宏观经济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宏观经济 供给侧改革 顶层设计 创新发展
一、当前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解读
“为什么GDP增长速度平均大约在10%,远远超过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但是很多人越来越觉得自己没有富起来,甚至安全感越来越少?”孔教授从“GDP与收入分配”、“CPI与PPI”、“贸易顺差”及“外汇市场”四个方面来分析中国宏观经济的历史发展状况。
(1)从增长来看,每一轮复苏所导致的生产领域的非均衡性、分配导致国家与大众之间的非均衡性、大众与大众之间的非平衡性,三者的叠加结果强化了中国经济的不平衡性。
(2)从就业来看,中国仍约有2亿农村劳动力事实上处于失业状态或潜在失业状态,农村失业率约高达35%。若想通过城镇化解决农村高失业率,又面临户口制度、投资规模、投资来源等发展桎梏,收入分配悬殊只是当下“过热”宏观经济的第一层“里子”。
(3)近几年,世界经济贸易低迷,国际市场动荡,与国内深层次矛盾凸显形成叠加,实体经济困难加大。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大起大落,PPI(生产者物价指数)以更激烈的态势起落,体现生产者的成本增加对物价上涨的影响;对货币因素和非货币因素的分析显示,中央政府调控经济的4万亿货币政策具有滞后性,而相关部门通过各种税费调节以及基础性产品的价格调整等财政政策来影响经济的空间仍然存在。单一利用货币政策影响经济效果有限,财政政策具有产业政策的效果,也必须发挥作用。
二、金融改革和投资决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国内经济状况持续低迷,投资人对民营企业信心不足且企业融资成本很高,传统的二元经济出现问题。孔爱国教授指出:“如果在实体经济复苏的过程中,二级市场过热,可能会引发金融市场的危机,进而导致政策收紧。如果其他政策不配套,比如财政政策中对实体企业的减税不到位,实体经济复苏太慢,则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不能够配合,风险会加大。”所以金融改革将从银行市场、资本市场与外汇市场三方面展开。金融改革体制下,银行业面临对内和对外的改革。今年五家民营银行牌照发放、农村金融改制、互联网金融兴起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其次,孔教授就企业的融资决策来说,银行仍然是融资的主力,非银行中介的异军突起和全球资本市场的选择将成为未来企业融资的主流。
最后,孔教授从财政、货币和增长三个方面对当今的经济政策进行了展望,并重点分析了这些政策在当下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1)货币政策需要思考的是目前广义货币量如何消化以及新的货币需求如何解决;
(2)增长政策需要解决的是“农村一城镇化”的二元结构以及如何培养企业家精神。孔教授所言:今后的宏观经济,应该朝着“改革应当重于开放”、“松绑应当对内”、“政策应当强化企业家精神”的方向前进。
听了孔教授的课后,我也越来越深感必须了解《宏观经济学》,必须留心国家与世界的经济形势以及各国面临经济问题时所采取的一些政策手段,来适应国家的政策和对未来趋势的判断,探讨中.国经济总体的运行规律,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三、从“供给侧改革”看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为何要进行供给侧改革?孔教授从宏观经济视野中分析了目前的中国经济,形成一个主题思想清晰,脉络分明的网。
(一)、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一个统一的思想和规划,需要国家有一个全面的顶层设计,包括改革的目的、要求、内容、保障及时间表。同时各个省份也有不同的实际,各省份也需要因地制宜的进行设计规划,比如像辽宁这样的工业省份,比如像河南这样的人口大省等等,国家与省之间、省与省之间要实行联动,真正做到全国一盘棋,资源有效整合,才能实现全国性效益,才能真正实现为人民谋福祉。“供给侧改革”,核心是要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生产结构调整,量变到质变,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在顶层设计时,要从多个角度调研分析消费需求,从衣、食、住、行、用等基本需要,再到思想、理想、梦想等的内心需要,最后到便利性需求上考虑,如淘宝网就是满足了消费者购物的成本、选择等便利性需求。
(二)、政策扶持和创新补助
每一次产业结构调整,都是鼓励创新有潜力的、淘汰落后有阻力的,归根结底就是科技創新,科技创新改变一切。“物联网+”就是科技带来的改变,“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物流”、“互联网+教育”……。“供给侧改革”则是从根本上改变,以前都是追求高、快、大,却忽视了精、专、细。“供给侧改革”就是从精、专、细三个纬度变革,从人口红利变为技术红利,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就业创业空间、增强国际竞争能力……从国家层面上打造从中国制造变革为中国智造的创新土壤。
十三五时期的这次经济结构调整会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并购、自主研发。当然,技术变成产业,需要国家政策予以扶持,包括税收、专利、技术商用等,扫除技术创新的后顾之忧,同时要对技术创新予以鼓励激励,技术不仅是企业的,也是国家,更是人民的。
《宏观经济学》这门课程,使我对中国宏观经济从陌生到了解,从了解到熟悉,从熟悉到实际分析应用,虽未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但自己的提升是明显的。中国以互联网+为工具,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核心推动力,正在建立崭新的经济结构。而具备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的人将登上历史舞台。创新,一定要结合国家经济走向及经济结构调整方向,顺应经济发展大趋势,选对方向最重要。未来的中国经济,需要的实实在在的效果与质量,越来越务实的中国经济必将带动中国走向新的高度,越来越多的中国技术企业必将走向新的发展航道。只有市场驱动变为资本驱动,发动全民性的生产和劳动,中国经济才能保持高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