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毅
【摘 要】
目的:观察临床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应用鼻内镜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9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本组患者均予以鼻内镜手术方式的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予以探讨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其中包括:显效为63.54%、有效为33.33%、无效为3.13%,其总有效率为96.87%,同时无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现象。结论:关于临床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以鼻内镜手术的應用治疗其疗效显著,在术中不仅可获得较为清楚的视野,同时有助于对病灶的彻底清除,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
【中图分类号】 R18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2-03-056-01
作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的一种病症,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具有病程长、反复性强与不易根治等特征,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随着当前医疗技术的发展,对于相关解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等发展背景下,鼻内镜手术方式临床的应用受到相关医学界专家的重视,由于在对鼻道窦口复合性病变的清除方面,该种手术方式治疗具有显著的作用,同时还可保障窦腔通气与引流的通畅性。本文以我院收治的9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9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在本组患者中男性53例、女性43例,年龄为13-64岁、平均为(37.85±10.64)岁,病程为1-16年、平均为(8.25±3.75)年。同时本组患者主要以反复性头痛、鼻塞、嗅觉障碍及流涕等临床表现症状,并予以常规的药物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在术前对本组患者予以CT的扫描检查,其中包括:合并鼻中隔偏曲25例、合并下鼻甲肥大33例、合并的泡状中鼻甲3例与钩突增生35例;并依据海口标准降低分型分期为:Ⅱ型中14例1期、41例2期与29例3期,以及12例Ⅲ型[1-2]。
1.2 方法
首先以10mg的地西泮针在术前30min对患者进行肌肉注射,以及采用相应抗生素进行静脉的输注,对其中88例患者以气管插管进行全身的麻醉,另有8例患者则以局部浸润麻醉与鼻腔粘膜表面的麻醉。主要以采用由德国Storz生产的鼻内镜及相应配套成像软件对患者进行手术的治疗,同时依据患者术前采用CT所检查出的合并症状,运用鼻内镜的观察下彻底切除息肉。以Messer--klinger术对于钩突进行剥离以及切除后再将开口的钩突末端组织进行彻底切除[3]。以患者上颌窦开口在开放的状态下,若同时具有窦口黏膜水肿、粘连或息肉的状况发生,则可将窦口予以适当的扩大后再清理筛泡额隐窝,并以彻底清除相应的病变组织,从而使额窦与筛窦开放后导致筛窦间隔以及黏膜得以保留,同时还应注意手术期间要以保证切除的锐性,从而避免牵拉现象的发生。
若是在术前就检查得知患者的鼻腔解剖结构发生变异,则应将术中对其的矫正考虑在手术的范围内。例如,对于鼻中隔偏曲患者,其中10例同时进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其他由于轻度偏曲未做处理。而对于鼻甲肥大的患者,则应将部分鼻甲的切除、消融或下鼻甲骨折外移考虑在手术范围内,通常主要会将中鼻甲予以保留,并进行相应的成形手术。在完成手术操作后,应对患者的鼻腔及窦腔内的血液或分泌物进行全面的清理,在采用膨胀海绵将鼻腔填充,依据患者恢复状况在术后1-2d内取出。另外以常规广谱性抗生素的应用以有效预防感染的症状发生或对其发挥有效的治疗作用。并以鼻腔类固醇激素喷鼻及生理盐水对其鼻腔进行冲洗,以防止粘连现象的发生。同时在患者出院时嘱咐应定期进行复诊。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本组患者临床疗效的评定指标包括:显效是指患者症状彻底改善,并无鼻息肉复发的现象;有效是指患者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其鼻息肉复发的现象得以有效的控制;无效则是指患者的症状表现及息肉现象的发生并无明显的改变。
2 结果
本组患者经治疗,其中包括:61例(63.54%)显效、32例(33.33%)有效与3例(3.13%)无效,其总有效率为93例(96.87%),同时无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现象。
3 讨论
由于目前关于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的发病机制尚未有明确的界定,其主要是受到各方面及多步骤因素的综合性发展病程。但其具备鼻腔与鼻窦解剖结构的特征,炎性的病变可影响鼻窦纤毛的清洁功能,使鼻窦引流受阻而造成常规治疗该症的效果并不理想[4]。但随着目前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广泛应用,致使在临床关于该症治疗研究方面获得较大的进步。
相对于鼻内镜手术治疗方式的应用,不仅具有亮度高、暴露充分与鼻腔复合病变处理便捷等特点,同时也可对鼻腔解剖变异予以有效的处理,从而实现鼻窦鼻腔通气与引流功能的恢复,具有疗效长期的效果特点,并可使患者不必再遭受病症复发及再次手术的痛苦。在本次研究中对于影响手术疗效因素的分析发现,其中关于术后鼻腔的冲洗及术腔痂皮的清理,通常则被认为临床行鼻内镜手术重要的一种辅助治疗措施,但若过于频繁的冲洗或清理则可导致反复性对新生黏膜上皮造成损伤,以致于引起鼻腔出血或大出血的现象发生。另外,黏膜上皮所出现损伤的现象,则会极易形成术后息肉的症状。对此,通常在术后1d-2d内将鼻腔所填充的塞物取出,同时给予常规类固醇及抗生素类药物的治疗后,并持续予以每天1-3次鼻腔冲洗治疗。
在患者出院后,起初术后1个月每周复查1次,在术后2个月后则以每两周进行1次复查,必要时对患者的鼻道、上颌窦腔以及筛窦的分泌物、血痂等进行仔细的清理。而在此次研究中有3例患者未遵循医嘱进行持续复查治疗,则是导致其疗效不佳的而主要原因。另外本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可达到96.87%。由此可知,关于临床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以鼻内镜手术的应用治疗其疗效显著,在术中不仅可获得较为清楚的视野,同时有助于对病灶的彻底清除,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肖二彬, 毕朝煜, 赵宝建. 鼻内镜手术在鼻窦炎、鼻息肉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15,13(7):190-191.
[2] 王桂萍, 李双英.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135例疗效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5, 20(3):202-203.
[3] 曹蜀炜.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伤残医学, 2016,17(21):18-20.
[4] 安波.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3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