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血肿穿刺术与传统开颅清除术在老年つ猿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2019-03-29 05:48吴虹刚詹傲陈舒张孝礼张召张道宝雷波罗成军文伟郑念东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2期

吴虹刚 詹傲 陈舒 张孝礼 张召 张道宝 雷波 罗成军 文伟 郑念东

【摘 要】

目的:探究微创血肿穿刺手术与传统开颅清除术在治疗老年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性抽出本院收治的老年脑出血患者80例,将这80例80例老年脑出血患者采用数字分配法,均分为对照组(传统开颅清除术)和观察组(微创血肿穿刺术),每组病例数各为40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P<0.05。结论:微创血肿穿刺术有助于减少老年脑出血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

【关键词】微创血肿穿刺术;传统开颅清除术;老年脑出血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hematoma puncture and traditional craniotom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Wu Honggang, Zhan ao, Chen Shu, Zhang Xiaoli, Zhang Zhao, Zhang Daobao, Lei Bo, Luo Chengjun, Wen Wei, correspondence author: Zheng Niandong

Leshan People's Hospital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enter, Leshan 614000, Sichuan,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hematoma puncture and traditional crani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80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traditional craniotomy) and observation group (minimally invasive hematoma puncture). Result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ata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minimally invasive hematocentesis is helpful to reduce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Mortality , improvement of quality of life and neurological function .

Key words: minimally invasive hematoma puncture; traditional craniotomy; senil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中圖分类号】 R3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2-03-039-01

近年来,我国社会不断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的改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这些疾病的存在导致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显著增加[1]。其中,脑出血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病情危及、发展不受控制、病死率、致残率较高的特点,严重危害到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危及人类的生命安全[2]。目前,通过手术治疗能够提高老年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但是传统开颅清除术对患者的伤害性较大,不仅创伤面积交广,而且容易对患者的预后康复效果造成极大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手术治疗效果不同,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上不断探讨[3]。随着微创手术不断的广泛应用于临床上,微创手术以其高效性、低创性被广大患者所接受。此次研究主要针对不同的手术治疗对改善老年脑出血患者病情的应用效果,针对本院在2017年到2018年间收治的80例老年脑出血患者展开研究,分析微创血肿穿刺术和传统开颅清除术在其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下是具体内容。

1 资料、方法

1.1 病例资料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抽选出80例,采用数字量分配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病例数各组均为4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开颅清除术,观察组给予微创血肿穿刺术。所有患者均知晓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此次研究结果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同,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病例数为22例、女性患者病例数为18例,年龄区间在61岁到73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8.6±3.4岁,出血量为34-46ml,平均出血量为40.9±3.4ml,基底节出血患者18例,幕下出血患者12例,脑叶出血患者10例;

观察组——男、女性患者占比各为23、17例;年龄范围上限值:76岁,下限值62岁,年龄平均值(68.9±3.5)岁,患者出血量范围:35-47ml,平均出血量为:40.8±3.5ml,基底节出血患者17例、幕下出血患者13例、脑叶出现患者10例。

比较上述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较小:P值大于0.05,具有可比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老年脑出血患者实施传统开颅清除手术进行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全麻,结束麻醉以后,通过影像学检查(CT、MRI)确定脑出血患者的病变部位。做一马蹄形手术切口,行骨瓣开颅手术,手术路径尽量选择非功能区,减少手术创伤。开颅后,抵达到脑出血部位,在直视情况下,吸出患者60%-75%的血肿,注意吸出血肿而不要破坏周围血肿壁,防止患者手术过程中发生活动性出血。一旦患者出现活动性出血,则需要采用电凝刀进行止血,在确认无误以后放置引流管,手术完成。

观察组老年脑出血患者中,实施微创血肿穿刺手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在完成麻醉以后,通过CT以及MRI检查患者脑出血位置,采用YL-1型穿刺针,直接放置在血肿中心,使用2.5ml的注射器,抽吸出血肿。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动作轻柔缓慢,注意减少患者对脑部功能造成伤害。当患者血肿量超过50ml以后,需要建立2个穿刺点,当注射器抽吸4-6次以后(10-15ml),则常规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老年脑出血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脑内血肿清除率、术后ICU住院时间等。并采用NHISS(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以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评价2组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预后康复情况,采用SF-36调查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

GOS评分标准为:1-5分,1分表示死亡、2分表示植物生存状态、3分表示重度残疾、4分表示轻度残疾、5分表示恢复情况良好。

SF-36评分标准:主要针对患者的8个维度进行评价,各个维度分值范围为0-3分,总分为24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在本次研究中主要以计入总分的形式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进行准确核对和录入,采用SPSS17.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将2组老年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情况、NHISS、GOS、SF-36评分均作为计量资料,使用(X)均数±(S)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当数据对比存在p<0.05时,为两组老年脑出血患者的各项数据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老年脑出血患者的NHISS、GOS、SF-36评分比较 观察组老年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治疗后,其NIHSS、GOS、SF-36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内容见比1)。

2.2 2组老年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比较 其中,观察组老年脑出血患者手术中出血量为52.42±10.93(ml),对照组老年脑出血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14.55±13.97(ml),将2组老年脑出血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进行对比:t=57.8091 P=0.0000。对照组老年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10±0.83(h),显著大于对照组老年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间:1.21±0.52(h),组间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对比:t=5.7470 P=0.0000。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为:7.26±1.42(d),和对照组患者的13.05±3.02(d)进行对比,组间数据存在鲜明的统计学差异:t=10.9730 P=0.0000。

3 讨论

脑出血作为当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是中老年患者好发病。目前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基数不断的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显著升高[4]。该疾病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伤害,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性障碍,致使患者术后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预后不佳的关键危险征象,因为心率上升可引起身体耗氧量提升、心室舒张期时限缩短。所以,在慢性心衰患者治疗期间着力降低心率、规避心肌耗氧量、延长心室舒张期及充盈度,确保患者心肌细胞获得有效滋养十分关键。目前,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首选β受体阻滞剂药物,以β受体阻滞剂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防止儿茶酚胺的心肌毒性作用,从而达到减缓患者心率、保护心脏的目标[4]。本研究2组患者治疗选用的美托洛尔药物,即为一类β1受体拮抗,其药物无内在拟交感活性,对于心脏存在较高的选择性作用,能够有效拮抗β1-受体,降低交感神经兴奋及起搏电流,从而良好改善患者的心衰症状。当然,针对美托洛尔药物使用方面,同样存在一定的应用局限,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且若想要达到理想疗效水平还需提高药物使用剂量,这对于部分药物反应敏感人群而言,则存在一定的应用不足[5]。

目前,临床面对β1受体阻滞剂类药物治疗慢性心衰患者的局限因素,开始尝试从中医治疗角度寻求突破,试图削弱西药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从中医学层面来讲,慢性心衰症候属阳气虚乏、血瘀水停证,脉络瘀阻导致的血运无力、心气虚弱乃为病机,针对患者治疗当以活血通络、益气温阳、利水消肿为原则。本研究观察组41例患者治疗选用的芪苈强心胶囊,是目前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的常用处方药物,药物成分是由红花、黄芪、丹参、陈皮、人参、桂枝等构成,主要药理作用即提升患者心肌收缩能力、血输出量、腎血流量,降低心脏指数及心室壁厚度,规避心室重构同时,达到慢性心衰症状缓解目的。且芪苈强心胶囊作为一类中成药,药物成分可有效抑制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因子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对患者心功能做出有效强化[6]。基于芪苈强心胶囊药物治疗慢性心衰的良好价值,目前也被现代临床广泛结合美托洛尔药物一并应用,依据二类药物的协同作用,达到了较高的治疗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4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联合方案治疗后,BNP、HR、LVEF等指标改善水平,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41例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较高;由此,进一步表明了慢性心衰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芪苈强心胶囊药物方案治疗的价值,具有确切的疗效水平,能够有效强化患者心功能同时,提升患者的预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屈巧芳,张国红.芪苈强心胶囊与西药联用治疗心衰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5):14773-14774.

[2] 孙旭杜.观察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J].饮食保健,2018,5(32):62.

[3] 陈亚青,刘丹,陈亚静等.芪苈强心胶囊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3):332-335.

[4] 叶垣.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衰39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7(14):85-87.

[5] 邢智敏.慢性心衰患者采用依伐布雷定联合美托洛尔的临床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9):112-114.

[6] 全振华,艾民,金娟等.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衰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16,44(2):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