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荣传 吴蜀瑶 张光荣
摘要:目的 为中药饮片临床合理使用及采购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江西中医药大学姚荷生研究室(以下简称“我室”)中医门诊部2016年中药饮片处方19 115张,对处方药味数、使用剂量、使用频率、功效类别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室中医门诊中药饮片处方药味数以11~15味居多;剂量使用频率最高的是10 g,实际使用剂量与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剂量有部分出入;炙甘草、茯苓、岷当归、白芍、法半夏的使用频率分列前5位,使用频率均超过20%;按中药饮片功能分类,使用频率排前3位为补益药、清热药、解表药。结论 补益药、清热药、解表药在我室中医门诊疾病治疗用药中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中药饮片;中药房;用药分析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9)03-013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linical rational use and procurement of TCM decoction pieces. Methods Totally 19 115 pieces of prescriptions of TCM decoction pieces from TCM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YAO Hesheng Research Room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our room”) were collecte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prescription number, dosage, frequency of use, and efficacy category was conducted. Results The number of prescriptions of TCM decoction pieces in our room was mostly 11 to 15; the highest use frequency was 10 g in the dosage, and the actual dosage used was partially different from the current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top 5 use frequency was 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Praeparata cum Mella, Poria, 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Paeonize Radix Alba, and Pinelliae Rhizoma Praeparatum, and the use frequency was over 20%.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TCM decoction pieces, the top 3 were tonifying medicine, clearing-heat medicine and relieving exterior syndrome medicine. Conclusion Tonifying medicine, clearing-heat medicine and relieving exterior syndrome medicin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sease treatment in TCM outpatient of our room.
Keywords: TCM decoction pieces; TCM pharmacy; medication analysis
中藥处方是通过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依照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进行遣方用药,进而发挥药物的群效作用。江西中医药大学姚荷生研究室(以下简称“我室”)中医门诊部坚持中医诊疗特色,突出中药饮片的治疗价值。为了解我室中医门诊部中药饮片的使用情况,本研究对2016年中药饮片处方用药进行统计、
基金项目:江西中医药大学科研基金项目(2014YHS007、2013YHS013)
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从我室中医门诊部系统数据库筛选出2016年中药饮片处方共计19 115张。
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1]、《中华本草》[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3](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及《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4],将我室中医门诊部2016年的中药饮片分为补虚类、活血化瘀类、清热类、利水渗湿类、解表类、平肝息风类、祛风湿类等,将每张处方的中药饮片名称、使用剂量、处方剂数等情况导入Excel2010,综合分析中药饮片的使用情况及特点,探讨其用药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2 结果与分析
2.1 处方药味数
在19 115张中药饮片处方中,11~15味的处方最多(64.9%),其次为6~10味(20.5%),超过20味的处方仅占0.7%。详见表1。
2.2 使用剂量
我室中医门诊部2016年中药饮片常用剂量前10位统计见表2。2016年中药饮片处方中单味药物出现的总次数为212 497次,10 g单味药出现的次数最多,为61 152次,使用频率为28.8%;最常用的单味药剂量是10、15、6 g,总频次占52.8%。见表2。
2.3 使用频率
在19 115张处方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饮片为炙甘草(36.4%),其次是茯苓(34.5%),排名第3位的是岷当归(28.3%)。使用频率>15.0%有14种,使用频率前30位中药饮片其频率均大于9.0%。见表3。
2.4 功效类别
在19 115张处方中,补益药所占比例最高(24.1%),其次为清热药(17.8%),第3位是解表药(10.6%)。详见表4。
3 讨论
3.1 处方药味数
一般而言,经方用药不超过10味,而表1显示,我室中医门诊部中药饮片处方中单张药味数主要集中在10~15味,明显高于经方用药。药味数是衡量处方的一个重要指标,中药的合理配伍是对药性和药理作用的优化,不是药物的简单相加。因此,医师在临床处方用药时须根据患者病情,辨證选择合适的药物妥善配伍,遵循“君、臣、佐、使”的基本组方结构,这样才能做到主次分明、全面兼顾、扬长避短、提高疗效,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2 处方用药剂量
从表2结果可知,处方中最常用剂量为10、15 g,其次为6 g,说明我室中医门诊部中药饮片处方实际使用剂量与《中国药典》规定的常用剂量存在差别。如连翘用至20 g,但药典用量为6~15 g;炙甘草用至20 g,而药典用量为2~10 g;法半夏用至15 g,而药典用量为3~9 g。当然,有些临床医师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对药物的常用剂量有自己的特点,况且影响处方用量的因素很多,如患者病情、临床医生的用药习惯或经验传承等。
3.3 常用药特点
从表3可知,19 115张处方中,炙甘草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茯苓、岷当归。究其原因,炙甘草主要功效是和中缓急、解毒、调和诸药,素有“十方九草”的美誉,方中可起到使药的作用。茯苓属利水渗湿类药,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又茯苓可不分四季,与多种药物配伍,无论寒、温、风、湿诸疾,均能发挥其功效,故有“四时神药”之称。
另外,按功效分类,补益药使用率最高,其次为清热药和解表药。补益药一方面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配合袪邪药物,以达到扶正袪邪目的;另一方面用于体虚患者能增强免疫力,消除衰弱症状,辅助机体康复,故临床应用广泛。同时也反映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环境污染加剧,国民保健意识逐步增强,对中医治疗的需求不断增加。补益药、解表药、清热药等中药饮片的使用率较大也反映了我室中医门诊治疗的特色。
4 结语
通过对我室中医门诊部2016年中药饮片处方的用药分析,可为相关中药饮片的采购、存储和药斗摆放提供依据,提示应适当加大常用中药的采购量和库存量,避免缺药、少药、断药的情况发生;并根据使用频率调整药斗远近高低位置,降低调剂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调剂人员减少调剂错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廷模.中药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4] 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收稿日期:2018-01-12)
(修回日期:2018-08-22;编辑:梅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