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代地方衙署修造制度

2019-03-29 05:05李合群
社会科学 2019年3期

摘 要:宋代地方府、州、县衙署,为官员办公与居住之场所。宋廷对地方衙署修造政策多有变化,大体来说,北宋初期是鼓励的,以后因出现科率现象而加以限制,其后又有所反复。南宋时期,因为财力困难,从整体上说是不支持地方修造衙署的。对于受灾地区, 尚有暂停或从简修造之规定。宋代地方衙署修造中的报批、经费筹措、用工、监管、奖罚等,涉及到地方财政、科率、官吏考核、建筑规制等方面。

关键词:衙署;修造政策;报批;经费筹措

中图分类号:K244;K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9)03-0149-09

作者简介:李合群,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河南 开封 475000)

衙署,宋代文献中称作“廨宇”“廨舍”“官廨”等,为官员办公与居住之场所。宋代地方府、州、县衙署,多是在前代基础上修造而成,亦有新建者。对此,不断有学者予以探討,如对宋代廨舍的营缮现状、廨舍营缮与迁移中产生的问题①,宋代府州衙署建筑概况、建筑原则、存在差异及其原因等②。更有台湾学者江天健,曾撰文论述了宋代官廨(府治)建筑规制与概况、经费筹措、人力运用以及地方官员修建意愿心态等问题③。而宋代地方衙署修造制度,涉及到地方财政、科率、官吏考核与奖罚、建筑规制等方面,又与国家经济状况息息相关,目前尚无专题研究者。本文,即通过广泛搜集史科,将其制度分为修造政策及变化、暂停或从简修造之规定、报批与处罚、经费筹施等方面,予以探讨,以期对此问题有个较为系统、全面的认识。

一、宋代地方衙署修造政策及变化

北宋建国伊始,修复年久失修或遭五代兵火毁坏的衙署,是重建地方政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深受宋廷重视。如早在乾德六年(968)二月,鉴于当时地方府廨、仓库,“凡有损处,多不缮修,因循岁时,渐至颓圮”之状况,宋太祖赵匡胤下诏要求地方官在罢任之前,“具官舍有无破损及增修文帐,以次交付。仍委前后政各件析以闻。其幕职州县官候得替日,据曾葺及创造屋宇,对书新旧官历子,方许给付解由”(清)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4之11,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以下同名注均为此版本),第9334页。。这是说对于在任官吏曾修缮或新修之官府,经过核对新旧“历子”(记录官员政绩的本子),方给解由(官吏调任证明文书)。此诏书对于“损坏不完补者”,则有“殿一选”(多候一次考选)之处罚;而“如能设法不扰人整葺、或创造舍宇”者,则有“与减一选,无选可减者取裁”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4之11,第9334页。之奖励。看来,修缮衙署,是当时官吏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宋人韩元吉亦记载:“乾德中,始诏官廨增葺创造,对书于新旧官历,其不葺者,殿一选。”(宋)韩元吉:《饶州安仁县丞厅记》,中华书局1985年版(以下同名注均为此版本),第308页。苏轼对此次诏令内容,尚有所补充:“自今节度、观察、防御、团练使、刺史、知州、通判等罢任,其治所廨舍,有无隳坏及所增修,著以为籍,迭相符授。幕职州县官受代,则对书于考课之历,损坏不全者,殿一选,修葺、建置而不烦民者,加(减)一选。”(宋)洪迈:《容斋随笔·四笔》卷12《当官营缮》,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以下简称四库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以下同名注均为此版本),第851册,第755页。可见,修造衙署涉及到诸多地方官吏,当然,具体职责可能有所分工,如实施、审批、监管等。

也许为了防止官员因追求政绩而劳民伤财,真宗景德元年(1004)正月,宋廷又下诏:“诸路转运司及州县官员、使臣,多是广修廨宇,非理扰民。自今不得擅有科率,劳役百姓。如须至修葺,奏裁。”(清)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4之11,第9334页。诏书表明,已由原来的鼓励修造,改为奏请裁决,以制止擅自科率百姓。并且,为了规范修造行为,景德三年(1006),“又定为印纸之目,廨宇间数既书其亏损至添盖,则又曰配民与不配民,皆所以防制官吏,欲其不苟而已”(宋)韩元吉:《饶州安仁县丞厅记》,第308页。。这是说,将官廨损坏及增加的间数,是否科配百姓,均要写在印纸上(官府印发的各种表簿,类似于今天官员的目标责任书)。同年八月,鉴于“应出使朝臣、使臣,多是不奉宣敕,便于所在州军行牒取索工匠、丁夫、物料等,修盖屋宇”,真宗又下诏:“宜令诸路转运司者指挥逐处未得依禀。若须合应副,即事讫具人数并物色、名件实封以闻。”(清)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4之11,第9334页。 这是对出使朝臣、使臣在地方营造屋宇之行为予以规制:必修之项目,事后须将所用工料情况,予以上报。后来,“如闻州府公宇亦多损坏,以赦文所禁,不敢兴葺”,于是大中祥符六年(1013)七月,再次下诏:“自今有摧,但无改作,听依旧制修完。”(清)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4之12,第9335页。即对于衙署的修旧,可以自行安排,可见,修造政策又有所放宽。

但是,放宽之后,地方修造衙署积极性提高的同时,又出现了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之现象。对此,英宗治平元年(1064),时为三司使的蔡襄上言:“天下州郡自太平以来,廨宇亭榭,无有不足。每遇新官临政,必有改作,土木之功,处处皆是。不唯枉费财用,必须多役兵卒”(宋)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卷121蔡襄《上英宗论兵九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以下同名注均为此版本),第1327页。。可见,此时地方上必要的衙署修造,已近完成,并出现了新官上任即滥修衙署、劳民伤财之弊端。后来,又发生了逆转,即南宋人韩元吉所说的“自印纸之改式也,后生不能旧制,而官吏之苟日滋。数十年来,加之以兵火,因之以匮乏,官廨不整尤甚”(宋)韩元吉:《饶州安仁县丞厅记》,第308页。。文中所说的“印纸改式”,即不再将修造官廨列入官吏考核目录,再加上南宋初年战火不断,因此官廨又处于无人修缮状态。

南宋时期,国家经济困难,尤其是地方州县财力普遍窘迫,因此很少下令全国修造衙署之事,有时只是默认。如南宋高宗,面对大宗正行司提议为南班宗子在临安营造百间房屋,回复道:“修营舍宇,固非今所急。然事有不得已者,故《春秋》于此事得其时制则不书。不书者,圣人之所许也。近时营造之制一下,百姓辄受弊,盖缘州县便行科配矣。”(宋)王明清:《挥麈录前录》卷3,上海书店2001年版,第22页。可见,其是担心政令一出,天下大兴土木,百姓深受其苦;对于必需之修造项目,则许而不书。这也许是对北宋时期,因提倡修造而出现劳民教训之汲取。

当然,地方衙署修造,不能越位,这一前题应为天下所共知。如在北宋初年所颁布的《宋刑统》中即规定:“营造舍宅者,依营缮令,王公已下,凡有舍屋,不得施重栱藻井。”(宋)窦仪:《宋刑统》卷26,中华书局1984年版(以下同名注均为此版本),第416页。现实中亦有遵守地方建筑规制之实例。如益州(今四川成都)州治,原为五代前、后蜀之皇宫,宋太宗时期降为州衙后,“又改朝西门为衙西门,去三门为一门,平僭伪之迹,合州郡之制,允谓得中矣”(宋)张咏:《张乖崖集》卷8《益州重修公署记》,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78页。。又如南唐都城江宁(今江苏南京),曾“大筑城府,僭用王制 ”。北宋统一江南后,对其宫室,“彻其伪庭,度留表署”,改造为江宁府(宋)张方平:《张方平集》卷33《江宁府重修府署记》,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以下同名注均為此版本),第533页。。

二、暂停或从简修造地方衙署之规定

北宋时期,对于受灾地区,往往要求暂停修造工程,以息民力。因其具有地域与时效性,故不列入上述修造政策。此规定,多以诏书形式出现。如真宗咸平二年(999)闰三月,宰相张齐贤等上言:“春候已残,雨泽未降,此乃臣等变理无效,愿示谴黜,以塞天下之责。”(宋)李焘:《续自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44,咸平二年闰三月丙戌,中华书局2004年版(以下同名注均为此版本),第933页。为此,本月即“诏有司力役之无名,营缮之不急者,悉罢之”(宋)李焘:《长编》卷44,咸平二年闰三月庚寅,第934页。。景德二年(1005)十月,又诏:“京东近经水潦,应州县不急之务扰民者,悉罢。”(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7,第8285页。这里的“不急之务”,即包括修造衙署。景德四年(1007)七月,宋廷再次下诏:“今后应有旧管廨宇、院宅舍、寺观、班院等,乞创添间例及欲随意更改,并权住修。如特奉朝旨,即得修造。”(清)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4之12,第9334页。看来,对于一般旧有建筑的添加及改造工程,是暂停的。大中祥符九年(1016)九月,针对受蝗旱之害的诸州,则直接下诏“凡诸营造悉罢之”(宋)李焘:《长编》卷88,大中祥符九年九月丁巳,第2017页。。仁宗景祐四年(1037)十二月,时为右司谏的韩琦就当时发生的火灾、地震,上书仁宗,建议皇帝应“抑宴私过度之乐,休营造不急之务”(宋)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卷38,第374页。。至英宗治平四年(1067)十二月,又下诏:“诸路州军库务、营房、楼房橹等,缮治如旧外,其廨宇、亭榭之类,权住修造二年。违者,从违制科罪。”(清)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4之13,第9335页。尽管诏书中未说明原因,但当年可谓灾害不断,如五月辛巳“以久旱,命宰臣祷雨”,六月“振河北流民”,八月己巳“京师地震”,九月“潮州地震”,十月,漳州、泉州、建州、邵武兴化军地震(元)脱脱:《宋史》卷14《本纪第十四》,中华书局1985年版(以下同名注均为此版本),第266页。。神宗熙宁八年(1075)二月,宋廷再“诏京城内外除修造仓场、库务、店务、课利舍屋外,自宫殿、园苑以至百司廨舍、寺观等,并权停过七年取旨”(宋)李焘:《长编》卷260,熙宁八年二月丙戌,第6346页。,即七年内暂停京城内外一切官廨的修造。此诏书,也许得到了地方的认真执行,如苏轼曾在元丰元年(1078)七月说:“而比年以来,所在务为俭陋,尤讳土木营造之功,欹仄腐坏,转以相付,不敢擅易一椽,此何义也?”(宋)苏轼:《苏轼全集》卷上《滕县公堂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以下同名注均为此版本),第598页。至哲宗元符三年(1100)九月二十二日,面对“无为军乞修廨舍,并河北、京东路转运司、齐州状,并乞修官员廨舍等事”,尚书省按照“灾伤路分除城壁、刑狱、仓库、军营、房廊、桥道外,所有诸般亭馆、官员廨舍之类,并令权住二年修造”之诏令,予以制止(清)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4之14,第9336页。。当然,宋廷每次下诏停修期间,原来列在官员责任制里的修造一项,应是不再考核的。

南宋时期,对于深受金人侵害地区,亦有不修衙署或从简之规定。如南宋初年,右正言辛次膺上奏高宗,鉴于当时“兵连不解,十年于兹”之局面,“乞罢不急之务,节姑息之泽”(元)脱脱:《宋史》卷383《辛次膺传》,第11801页。。建炎四年(1130)二月,高宗下诏:“应缘金人或贼盗烧毁州县,除城池、仓库外,其余官舍未得修葺,务在息民。如违,许人户越诉。”同年九月七日,再次下诏:“残破州县廨宇,除紧要治事处许随宜修盖,应闲慢修造并住”(清)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4之17,第9337页。,即只允许关键之官府的修造。绍兴十一年(1141)三月七日,又规定“寿春府、庐、濠、滁、和、舒州、无为军,应官舍曾经兵火烧毁处,除仓库、刑狱量行修葺外,其余并未得修葺。一年后许申取朝廷旨挥,仍不得擅行支拨应付诸般使用”(清)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4之18,第9338页。。诏书中所提的寿春等地,即为遭受金人兵火之州。当然,兵火过后,对于受毁坏的官舍、刑狱,宋廷有时还是同意整修的。如孝宗隆兴二年(1164)二月十六日,下诏:“楚、滁、濠、庐、光州、盱眙、光化军管内,并扬、成、西和州、襄阳、德安府、信阳、高邮军,应官舍、刑狱曾经兵火烧毁去处,许行修盖整葺外,其余并未得兴工。候及一年,逐旋申取朝廷旨挥,不得擅起夫搔扰。”(清)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4之19,第9338页。还有,因违农时而要求停工的。如绍兴三十二年(1162)五月一日,臣僚上言: “(沿江)州县修造工役有妨农务,并行住罢。仍委监司常切觉察,如有违戾去处,按劾施行”,对此,宋廷下诏“令户部看详,申尚书省”(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63之19,第7614页。。

对于必要的修缮之处,或以备巡幸之处,则要求从简。如高宗建炎元年(1127)六月,规定永兴军、襄阳府、江宁府,“营葺城池,建置宫室、官府,务从简易,不得搔扰”(清)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2之3,第9282页。。同年九月二十八日,对于川陕成都、京兆府,京西襄、邓州,荆湖潭州、荆南府,江淮江宁府、扬州,“仰逐路漕臣积聚钱粮,帅守修治城垒、宫室、官舍,以备时巡省,观风俗,务从俭约,勿致掻扰”(清)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2之5,第9283-9284页。。绍兴七年(1137)正月七日,宋廷又下诏:“建康府营缮行宫,务从省约,不得华侈。仰叶宗谔等具知禀状闻奏。”(清)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2之13,第9288页。

三、地方衙署修造的报批制度及相关处罚

1、地方衙署修造的报批制度

在中央集权制度下,出于少科率、少扰民之考虑,宋廷对地方衙署的修造实行报批制度,包括修造内容、用工、经费、工期等方面。如北宋初年,益州衙署已“危楼坏屋,比比相望”,于是知州张咏,在太宗至道三年(997),“始议改作,计工上请,帝命是俞(批准)”,然后“先举民籍得千余人,军籍三百人”,予以修造(宋)张咏:《张乖崖集》卷8《益州重修公署记》,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79页。。看来,报批内容尚含有用工人数。又如,为了封禅泰山,沿途需修行宫,为此,大中祥符元年(1008)五月,京东转运使上言,“修葺行宫,合用筒瓦”,请求自京师开封运送。对此,真宗曰:“前诏行宫无得广有营造,今方盛暑,自京送瓦,重有劳扰,非朕意”,遂令以普通瓦修缮(宋)李焘:《长编》卷69,大中祥符元年五月丙戌,第1547页。。第二年六月,又“诏诸路提点刑狱无得擅修廨舍”(宋)李焘:《长编》卷71,大中祥符二年六月乙酉,第1609页。,“不得擅修”,表明需要进行报批。并且,提点刑狱司,在地方营造方面的权力似乎很大。如湖州武康县学废,县令毛某于哲宗元符三年(1100)上报监司,对此提点刑狱使者檄县曰:“当出转运司钱如诏意。”他日,又奉转运官檄曰:“给八万钱,县令当董其事。”(宋)毛滂:《毛滂集》卷11《湖州武康县学记》,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19页。政和四年(1114)二月,针对西京大内损坏之处,宋廷下诏“方许整葺,不得过侈”(清)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1之25,第9279页。。

仁宗天圣七年(1029),宋廷颁布《天圣令》,其中有《营缮令》一章,内容多已佚失,现仅存几例,其中有涉及报批方面的。如规定:“诸州县公廨舍破坏者,皆以杂役兵人修理。无兵人处,量于门内户均融物力,县皆申州候报。如自新创造,功役大者,皆具奏听旨。”《天一阁藏明钞本天圣令校证》上册《营缮令》卷第28,中华书局2006年版(以下同名注均为此版本),第193页。此令规定了修缮公廨的用工及报批程序,其出发点是不役民,少役民。令中还规定:“诸别敕有所修造,令量给人力者,计满千功以上,皆须奏闻” 《天一阁藏明钞本天圣令校证》上册《营缮令》卷第28,第196页。,即对于奉诏而行的营造项目,用功超千以上者,仍需奏闻。并进一步要求:“诸在外有合营造之处,皆豫具造作色目录、料请来年所须人功调度、丁匠集期,附递申三司处分。”《天一阁藏明钞本天圣令校证》上册《营缮令》卷第28,第192页。这是要求地方营造项目所需之材料、人力、工期等,上报三司,以待审批。

《营缮令》颁布之后,史料中记载了一些上报实例。如仁宗庆历八年(1048)正月,江宁府衙为大火所毁后,当地即上书朝廷。为此,宋廷下诏“俾营如旧度”,并命扬州知州张奎总领其事,又“命发运副使许元、转运使孙甫鸠材庀工,遂以从礼护作”。八个月后,工程竣工,并将修复图纸上报,“上嘉奎之敏于事而器干足任,被之玺书,称饰其勤。将佐吏卒率有加赐,凡民工弛其户租之半”(宋)张方平:《张方平集》卷33《江宁府重修府署记》,第534页。也许是出于江宁府的重要地位,从工程立项、工匠派遣,直至修复效果,皆一一上报,皇帝对整个过程进行关注,并将全体参与人员予以奖励。又如神宗熙宁二年(1069),面对京西转运司所言“西京大内,损坏屋宇”之状况,“诏令通判检定,本京修葺,转运司提举”(清)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1之24,第9279页。,要求三方各司其职。

哲宗元祐四年(1089),杭州知州苏轼普查到官舍、城门、楼橹、仓库等急待维修者二十七处,共需经费计四万余贯。而鉴于“近年监司急于财用,尤讳修造,自十千以上,不许擅支”(宋)苏轼:《苏轼全集·下》卷29《乞赐度牒修廨宇状》,第803页。。于是上奏皇帝,“乞支赐度牒二百道及且权依旧数支公使钱五百贯”。可以想象,在苏轼的奏折中,二十七处的现状、用工、经费等应是一一列出明细的。此上书,未被批准。第二年十二月,苏轼又“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因修廨宇书”,再次乞度二百度牒,“度可得钱万五千贯,且以此钱修完廨宇,虽不及元计料钱数,且修完紧要处,亦粗可足用”(宋)苏轼:《苏轼全集·下》卷48《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因修廨宇书》,第1082页。。是否获批,不见记载。又如南宋绍兴二年(1132),当地准备营造建康行宫,并以图进呈。得到的批复是“可只如州治修盖”(宋)周煇:《清波杂志》卷1《建康行宫》,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10页。。

而县镇之修造,可能只需上报其所属之州府即可。如哲宗元祐元年(1086)二月,侍御史刘挚、监察御史王严叟说:“又亲见恩州漳南镇百姓告于州,乞自备材植,出公力修廨宇,完仓库,复置本邑。”(宋)李焘:《长编》卷365,元祐元年二月乙丑,第8757页。是否获批,不见下文。这虽是个案,但宋代州军對其下属县镇的修造有批准权,应是无疑的。

2、有关地方衙署修造方面的处罚

擅自修造,不经报批者;科率当地,扰民者;擅支修造费用者,等等,均为宋廷所禁止,亦属于处罚之列。这方面,史籍中不乏其例。如转运使姚铉,因“在司擅増修廨宇”,以及纳部内女口等罪名,景德三年(1006)十月,“特诏除名,为连州文学”(宋)李焘:《长编》卷64,景德三年十月癸巳,第1431页。。汝州知州李寿朋,因“令郡人献材木,修廨宇亭榭,重为劳扰”,而降为知荆门军(宋)李焘:《长编》卷187,嘉祐三年五月庚午,第4509页。。又如真宗时期的寇准,被贬为道州司马时,未有官舍,“百姓闻之,竟荷瓦木不督而会。公宇立成,颇亦宏壮。守土者闻于朝,遂再有海康之行”(宋)朱熹、李幼武:《宋名臣言行录·前集》卷4《州闻记》,四库本,第449册,第50页。,即因劳民之罪,再次遭贬。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下诏规定,修造官舍可用头子钱,而对于“辄圆融者,以违制论,不以去官赦原”(宋)李焘:《长编》卷251,熙宁七年三月乙巳,第6113页。。文中“圆融”,为“凡公家之费有敷于民间者”(宋)李焘:《长编》卷251,熙宁七年三月乙巳,第6113页。,即科率民间。宣和七年(1125),又规定:“若巧作名目,多作料数支给,仰监司按劾闻奏。诸路依此”(清)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4之16,第9337页。,即赋予监司对其所辖州县以弹劾与上奏之权。

南宋时期,地方财政进一步吃紧,其修造衙署经费多向民间搜刮,对此,宋廷亦严加约束。如绍兴二十六年(1156)正月二十四日,殿中侍御史周方崇上言说,州县遇有修造所需物料,或以和买为名,取之百姓,却不付钱。为此,“乞委监司常切约束州县,无致搔扰。或有违戾,按劾以闻”,从之(清)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4之19,第9338页。。又如同年七月五日,御史台检法官褚籍上言说,当时的州县官,对于富户及僧道犯罪者,进行敲诈钱物,“或作赡军支用,或作修造亭馆,更不顾其所犯轻重,一例释放”。为此,“乞严立法禁,凡犯罪者轻重自有断罪条法,如或巧作名目,令犯人献助钱物以自勉\[免\]者,官吏当以坐赃论”。此为宋廷所采纳(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54,第8382页。。估计是以敲诈钱物数视作“坐赃”之多少,进行定罪。对于宋廷“不得科率”之规定,地方知州除了执行之外,还应是往下传达的。如南宋人真德秀,在任泉州知州期间,曾要求所属县镇:“自今非甚不获已,毋辄兴土木之工,其不急兴修,并仰住罢,所有合修去处,须管以见钱置场,依时价召人申买,不许出引敷率。今恐属县或因修造,辄有敷配,仰日下除罢。”(宋)真德秀:《西山政训》,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0页。即对于建筑材料,只许和买,不得摊派。除了科率与敲诈之外,南宋尚有因妄支或挪用经费而受到处罚者。如乾道二年(1166),曾有“追毁出身以来文字,除名勒停,永不收叙”的两个人,一个是庐州通判龚畴,因为此前在任江阴军佥判时,曾“擅支经总制及下纲縻费钱充修造等用”(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刑法》6之35,第8550页。以及其他罪过,而受此处罚。另一人是前监军激赏新北酒库吕安行,因“在任收受浮铺赁屋钱入己,并额外多破柴水、夫脚钱,及节次贷借官钱,妄作修葺公廨支遣”(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刑法》6之35,第8550页。。比这种妄支修造费,还有更甚者。如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太平州当涂县主薄,“修造廨宇,亦科县吏出钱”。县吏无钱,即挪用宋廷借贷给当地灾民的麦种钱四十四贯。为此,江南东路转运副使真德秀遂将有关县吏械送至太平州监狱,并奏请将知县“谢汤中罢斥,主簿王长民镌降”(宋)真德秀: 《西山文集》卷12《奏乞将知太平州当涂县谢汤中罢斥主薄王长民镌降状》,四库本,第1174册,第180页。。至于宋廷如何处罚,不见下文。但是,挪用经费修造衙署应受处罚,这是肯定的,否则,真德秀不会就此事上书。

除了上述当事人之外,还有对监管者的处罚。如熙寧七年(1074)正月十八日,广南西路转运判官许彦先上言:“本路提举常平等事刘谊于桂州治廨舍,费官钱万缗,转运使张颉等不切觉察。”于是“诏累任转运司张颉、陈倩,副使苗时中、马默、朱初平、吴潜,判官朱彦博、谢仲规,各罚铜二十斤”(清)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4之14,第9335页。。诏书中不见对直接责任人刘谊的处罚,却处理了转运使、副使、判官,可见其负有监管责任。

四、地方衙署修造经费、材料来源

宋代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可支配的财力有限,修造衙署经费与材料往往需要多方筹集,计有转运司与宋廷下拔经费、地方政府的头子钱与无名钱、科率、官俸等诸多渠道,呈现出多元化。为了行文方便,在此合并为以下三个方面。

1、主要以转运司或中央财政支付者

宋代转运司掌管一路之财赋,除了“足上供”之外,还要保证“郡县之费”(元)脱脱:《宋史》卷167《职官志七》,第3964页。,此项经费即包括衙署修造。如神宗熙宁四年(1071)二月十一日,“诏京西转运司每年拨钱一万贯,买材木修西京大内”(清)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1之24,第9279页。。元丰元年(1078)八月十六日,又“诏京东路转运司,齐州章丘县被水,修城、仓库、官舍,并给省钱”(清)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1之4之13~14,第9335页。。这里的“省钱”,即“系省钱”,为地方州军留用经费。元丰六年(1083),为了修复苏州城官衙,当地知州说服转运使,“得羡钱二百万,又以公使钱助之” (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上《州宅下》,四库本,第484册,第10页。。元丰七年(1084)七月,“知河南府韩绛,乞修大内长春殿等,欲转运司支钱认买木钱万缗”,这一请求,亦获得朝廷批准(宋)李焘:《长编》卷347,元丰七年七月辛丑,第8321页。。还有请求宋廷支持工匠与建材的,如夏辣在修造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时,曾“乞选差八作司臣寮将带工匠,到此计度。却于东京木场事造材植,系筏浮汴,赴当京修盖”(宋)夏竦:《文庄集》卷16《乞修南京内状》,四库本,第1087册,第189页。。

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8)颁布了《政和令》,全文已佚失,仅在《宋会要辑稿》中保存几条,是有关经费方面的。如规定:“诸营缮廨宇、馆驿、马递铺、桥道及什物之类,一就检计。……三十贯以下,转运、提举常平司分认,从所属支,修讫申逐司。诸营造材料所支钱及百贯,或创造三十间,……申转运司。……县创造三间或缮修十间,并应支转运司钱者,申所属相度施行。应申者检计,仍委官覆检。其创造及百间,具奏听旨。”(清)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10之33,第9480页。这里,除了规定转运司支付的经费标准之外,还有以间为单位者,此应是为了便于审核与监管。当然,对于每间的修缮与营造造价,转运司可能掌握有当地标准。此令还规定:“诸营〔造〕材料并官给,阙,官差军工采官山林;又无,以转运司钱买。若不足,听于中等以上户税租内,随等第以实直科折。”(清)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10之33,第9480页。可见,《政和令》中的材料筹措程序大致为:“官给”(用留州之钱)→军工砍伐官属山林→转运司出钱购买→按等级摊在中等以上户租税中。这项规定,应该未实行多久,后来随着北宋的灭亡而失效。

南宋时期,亦有转运司下拨经费者。如广西路提刑司治所由原来的容州(今广西容县)移至郁林州(今广西兴业县铁城),为此,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七月二十一日,“起造廨舍,合月\[用\]钱令转运司应副五千贯”(清)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4之20,第9339页。。

对于重要之地或亲王所属,则有中央财政直接支持者。如北京大名府,在庆历二年(1042)五月,升为北京之后,仁宗下诏:“其修葺行宫屋宇并给官钱,毋得科率。”(清)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2之2,第9281页。为此,同年八月十七日,即“出内藏库缗钱十万,修北京行宫”(清)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2之2,第9282页。。又如政和三年(1113)八月十日,作为凤翔山南西道节度使、凤翔牧的越王偲(神宗第十二子),上奏乞求修整本府舍屋前后堂,于是“诏依所乞,仍令催\[榷\]货务支钱一万贯文应副”(清)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4之15,第9336页。。对于粮仓,因为其重要性,往往被视为“急务”,其修造有时亦得到宋廷之支持。如熙宁八年(1075)二月,将作监丞胡宗回上言河北东路需修粮仓四千六百间,费缗钱九万,于是下诏“赐度僧牒五百给其费”(宋)李焘:《长编》卷260,熙宁八年二月己卯,第6343页。。又如在理宗景定四年(1263),宋廷下拔“缗钱五十万,米以石计者千有三百”,以修复京口转般仓(宋)黄震:《黄氏日抄》卷86《重修转般仓记》,四库本,第708册,第887页。。

2、主要以地方州县筹集者

事实上,能得到转运司或中央财政支持者,毕竟是少数,而多数的地方州县修造衙署,则不得不另想门道,“科率民户”多为其贯用做法。对此,如上文所述,屡有诏令予以禁止,但这恰恰说明此现象之普遍与严重。如景德四年(1007),“知宜州刘永规驭下严酷,课澄海卒伐木葺州廨,数不中程即杖之,至有率妻拏趣山林以采斫者。虽甚风雨,不停其役”(宋)李焘:《长编》卷66,景德四年七月壬申,第1472页。。又如元祐元年(1086)四月,殿中侍御使吕陶在奏言中说:“未助役已前,凡官员初到,置买动使器用,或修葺仓库、廨舍、馆驿、亭堠、渡船等,并于役人体上圆融,合费钱十贯,则须科二十贯;合用木十段,则须买二十段。乘其嬴余,别作破用。”(宋)李焘:《长编》卷376,元祐元年四月乙卯,第9135页。可见,在王安石助役法之前,地方政府科率之严重,甚至达到加倍之程度。

也许为了减少科率,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下诏:“役钱千别纳头子五钱,凡修官舍,作什器,夫力辇运之类,皆许取以供费;不给,以情轻赎铜钱足之。”(元)脱脱:《宋史》卷177《食货上五》,第4306页。宋代头子钱,为各地诸仓场所收,归地方支配,“一半纳官,一半公用,令监司与知州、通判同支使”(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卷4《田赋考》,四库本,第610册,第121页。,其中即包含修造衙署之费用。关于头子钱用于修造衙署者,现举一例。如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五日,针对陕西转运使王倚奏言中提到的廨舍修造过程中“前后相承,增修不已,或巧为名目,多作料数”之现象,讲议司看详:“官司廨舍修造之费,在法许支头子钱。三十贯以下,本州支讫,申转运、常平司分认。……欲令诸州修廨宇费用官钱岁不得过三料,余依所乞。”诏从之(清)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4之16,第9337页。。这是说,对于三十贯以下的修造项目,先由本州支付头子钱,如果不够,则申请转运司与常平司分担。并且,还规定了每州的年廨宇修造费上限为三料(其意不明)。

又有用无名钱的。如理宗淳祐九年(1249),宝庆府(今湖南邵阳市)府衙已岌岌可危,但是除了上供、送使之外,“而留州之数,殆无以给用度”,于是当地另想办法:“无名钱不入私府,日积月累,期岁而帑藏之储有羡”,从而将府衙修复一新,“不夺农时,不伤民力”曾枣庄、刘琳:《全宋文》(第320册)卷7329 《宝庆府改建设厅记》,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版(以下同名注均为此版本),第77页。。还有的州,让其辖县摊派的。如英宗治平二年(1065)四月,抚州(今江西抚州)新建使厅,知州钱暄“使四县之令,各致其材,而不自憚其烦”(宋)吕祖谦:《宋文鉴》卷84王无咎《抚州新建使厅记》,四库本,第1350册,第863页。,即让抚州下辖的四县供料。

当然,亦有经过多方凑集的。如淳熙十年(1183),从政郎韩氏在任饶州安仁县(今江西余江)县丞期间,计划对毁坏的丞厅,予以重修。为此,“先是君之来邑,例有迓夫之直,君储之不肯用,而用以市一山之木,梁楹乃具。而民之输役庸者,亦例有公廨之入,君复不肯用,而亦不肯尽废,铢两积之,以陶瓦伐石,且为工匠之募。邑以剩粟助之”(宋)韩元吉:《饶州安仁县丞厅记》,第308页。。可见,其经费来源有三:一是节约下来的过境官员招待费;二是积攒部分役庸钱;三是运用县里剩余之粮。

亦有官出资,吏出力,不劳百姓者。如庆历二年(1042),南城县(今江西南城县)改建主薄尉署及县厅之两翼,“为捃官之余用,假吏之余力,木材如涌,而民不出一簪,筑作再期,而民未尝举趾”曾枣庄、刘琳:《全宋文》(第21册)卷914李觏《南城县署记》,第307页。。此应是用官费之余,购置材料,由吏人营造。

3、官俸资助者

在修造地方衙署中,尚有用官俸者。从史料上看,主要是县级衙署,可能是因为其筹措资金渠道狭窄,不得已为之。如靖江府义宁县(今广西临桂县),在淳祐七年(1247),“得缗钱半百,量入为出”,维修县治。在经费用尽之时,知县曾垓捐出薪俸,并将自已的珠宝之类,“亦瓶储而纸裹之……于是悉捐之”(清)汪森:《粤西文载》卷22《重修义宁县治记》,四库本,第1466册,第10页。。又有灌阳(今广西灌阳县),为了修缮破败不堪的县治公廨,知县张子云于淳祐十一年(1251),“捐已所有,得钱六十万镪,士众叶助亦如之,抡材于野,甓瓦于陶,佣工于市,公役而私酬之”(清)谢启昆:《广西通志》卷106赵嘉庆《修建灌阳治记》,四库本,第568册,第218页。。还有宝祐四年(1256)所营造的吉州龙泉县丞厅,当时熊达生为县丞,“凡用缗钱千钱,大半君俸也”曾枣庄、刘琳:《全宋文》(第347册)卷8017欧阳守道《吉州龙泉县丞厅记》,第99-100页。。又如南宋孝宗淳熙初年,赵彦卫在任平江府长洲县丞期间,面对“视事之所,栋宇欹扰,榱桷朽蠹,上漏下湿,殆弗可居。于是发私财以佐其用,度故地以全其基,役以麋至,工以巧献,无损于公,无扰于民,厅室廊庑,轮奂一新,为三十余间”(宋)方杼:《长洲县重建丞厅记》,(台北)学生书局1987年版,第590页。。这位县丞所贡献的“私财”,应包含薪俸。又有吴县尉衙,自建成后的五十五年间,“无与兴葺一椽瓦者,而屋颓矣”,于是县尉杨震,在景定二年(1261),“积入幕之俸,并请益于邑大夫李君,其为费五千六缗有奇”,将旧衙维修一新(宋)黄震:《黄氏日抄》卷86《修吴县尉衙纪事》,四库本,第708册,第886页。。

还有官员间接资助的。如仁宗嘉祐年间(1056~1063), 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知县王琪,先借省库数千缗,修成县厅。然后,这位知县又拿出家藏善本《杜集》,让公使库镂版出卖,士人争买,结果“既偿省库,羡余以给公厨”(宋)范成大:《吴郡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50页。。

用官俸修造衙署,省却官钱,往往被视作功德,为时人所推崇。但是,未见有因此而受到宋廷奖励者,更未见有受到减选者,这也许说明宋廷对此虽然认可,但并不提倡,以免在实践中走样,甚至出现沽名钓誉者。

小 结

衙署的修造,关系到官员施政及其人身安全,是不容忽视的。但是,宋代地方官调动频繁,所谓“士之居官望迁而幸去,远不过三年,近止一二岁,视之若传舍”(宋)韩元吉:《饶州安仁县丞厅記》,第308页。,有的甚至“率视官舍为邮舍,盲攫而疾走,他之不恤”(宋)曾垓:《重修义宁县治记》,四库本,第1466册,第10页。。加之,修造衙署,常被视作“不急之务”,且有科率、扰民之嫌,故有时被地方官视为畏途。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修衙的积极性。以至于学术界有宋代“官不修衙”之说。事实上,从上文论述来看,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宋代地方官对其衙署的修造是有付出的,甚至有的还贡献了薪俸。当然,处理好修衙与扰民的关系是宋代所面临的一大难题:既要保证必要的修造,又要防止可能出现的科率、劳民等弊端。为此,宋廷对地方衙署修造政策多有变化,大体来说,北宋初期是鼓励的,以后因出现科率现象而加以限制,其后又有所反复。南宋时期,因为财力困难,从整体上来说是不支持地方修造衙署的。诚然,现实是无比复杂的,本文限于史料及笔者学识,尚难以揭示宋代地方衙署修造之全貌。

(责任编辑:陈炜祺)

Abstract: The local government offices of the Song Dynasty were used as places for officials to work and live. The repair policies about local government offices went through some changes. In general,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offices was encouraged during the early Northern Song. Later, due to the occurrence of the illegal taxation, it was restricted and later repeated. During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due to financial difficulties, this construction behavior was not support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s a whole. For the disaster areas, this behavior was usually suspended or simplified. The approval, financing, employment, supervision, rewards and penalties of construction behavior , were related to local finance, taxation, official assessment, and building regulations, etc..

Keywords: Local Government Offices;Construction Policy;Submission for Approval;Financ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