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摘要:让学生具有空间观念要遵循客观规律,要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生活中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渗透有关空间的初步知识,通过观察、探究、引导想象等策略,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关键词:小学生 空间观念 意识培养 教学策略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初步理解空间与图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空间概念的问题;让学生对空间与图形有初步认识,并构建空间概念,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新课标中明确地提出空间观念,说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空间观念知识并具备基本技能,是课堂教学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观察实物,构建空间观念
小学生只有借助形象思维,才能形成其空间观念。因此,要让学生具有空间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物,以事物为载体,凭借观察,初步形成图形影像,形成空间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掌握的知识少,知识匮乏,部分学生不会进行观察,不知道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观察,不会选取观察角度,不能从多方位进行观察,让学生观察时,有的学生只看几眼,就以为观察了,总之,学生不不会观察。教师应引导学生专注具体事物并进行观察,观察属于学习的范畴。不形象、不生动的实物及几何图形是不能够引起小学生专注的,或兴趣不大,学生观察起来就没有耐心,就不会对实物及图形进行细致的观察。教师尽量选取学生感兴趣,能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实物及图形引导其耐心观察;教师还应知道学生如何进行观察,观察方法不当,会直接影响结论的正确性,对学生进行误导,间接影响他们对空间观念的建立;教师要训练学生从多方面、多元素进行观察,学生观察图形时,不能只观察标准图形,标准图形中不包含一些不确定因素,学生不能从这一种图形中提取多种信息,不能充分理解这类图形的空间观念,容易限制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标准图形中包含着事物的本质,但变化的图形加深学生对标准图形的理解。学习有关梯形的知识时,如果教师仅让学生观察一种图形,他们对“梯形”的初步认知有影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梯形图形不断变化,图形的变化并不违背这一概念本质的变化,是位置、大小、形状的不断变化。学生观察到较多梯形图形,对梯形的本质有了深入的理解,对梯形这一空间观念的认识才算完美,对梯形的表象认识更清晰。
二、合作探究,形成空间观念
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缺少探索的精神,他们在思考、探究时,遇到挫折就停止不前了,这有悖于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同时,必须让他们拥有勇于探索的精神,让他们在小学数学知识的殿堂中更上一层楼,激发他们探究、创新的积极性。小学生特别希望自己成功,他们渴望成功,让他们于让小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打造精彩课堂,组建合作小组,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中领悟空间观念的本质。
建立空间观念需要学生具有勇于探究的精神。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成功性探究。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养成学生的探究意识、能力,为探究成功打基础。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探究中逐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讨论,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教学“角的分类”时,讲平角、周角概念及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将图形分若干份发给学生,引导他们观察并进行分析。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养成探究的习惯。数学概念、规则、图形清晰的印在学生头脑中,因此,相应的空间观念也就形成了。
三、发展想象,培养空间观念
小学生具有思维惰性,呈现在面前形象的实物或直观的图形,他们不探究实物和图形的本质,这就造成观察与思维严重脱节,观察的目的不是为了更好地思考、分析、探究,更没做到运用思维提升观察能力,这种意识的观察没有任何意义。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要求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想象。首先要求学生在观察中思考,不能让学生做观察过程中的无用功。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静态性的、多变的几何图形,学生能从多角度、不同方位中进行观察并思考;还可以演示图形的变化过程,也可以进行图形的拆分、组合演示,学生课直观、形象的观看动态图形,对学生思考、分析问题是有帮助的。演示运动着的图形,学生思考的同时,思维会有质的突变,易于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态基础上形成的空间观念,为学生在动手操作奠定基础。教学圆的有关知识时,教师让学生想象钟表面,秒针的滴答声引起学生的无限遐想,自行车的车轮,飞速前进的汽车轮,承载着学生的美好回忆。会促进他们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学“圆的认识”时,课上,教师播放了一组图片:精巧的工艺品;气势宏伟的各种建筑。让学生借助图片想象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圆,学生对圆有了大致的轮廓,对圆的表象初步形成。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实物让学生建立起有关圆的想象空间观念,提供丰富的原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想象形成特定的空间观念。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潜能,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及定理的内涵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融会贯通,建立空间观念
(一)新旧知识。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它们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实现迁移,他们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巩固、复习、延伸了已有的知识。学习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教师让学生比较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它们的周长相等时,这些图形的面积会是什么结果,哪种图形的面积大,以此完成新旧知识的联系。
(二)生活实践。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技能,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此来强化知识的理解,并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长度单位”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学校操场、课桌的长、宽、黑板的长度。学生不仅了解了有关知识,无形中渗透了一些空间概念,测量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估计、观察能力。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三)训练思维。学习图形有关的知识,对感性材料观察、分析、概括,才能掌握图形有关的概念及特征。根据做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教师设计教学环节时要考虑他们的思维阶段性,低年级小学生需要实物的支持。学生年龄增长,知识经验增多,对图形的认知从直观过渡到抽象。因此,对于年级低的学生,要对实物或模型等观察、实验、折、画等思维模式中掌握其基本特征,对空间观念有初步的认知。学习“对称图形”知识时,让学生观察不同对称的图形,让他们从中感受到美并欣赏美,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让学生画、剪、找对称图形,并指出或画出对称轴,采用不同形式的开展教学活动,由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到平行四边形、梯形等不規则四边形,逐步地进行学习活动,学生加深对四边形的理解,积累经验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引导五、六年级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实验、想象等形式,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概括等,在理解、判断、推理过程中演变为抽象思维。
参考文献:
[1]杨仕义.浅谈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8):42.
[2]高瑞兰.奏好“五部曲”培育学生空间观念素养[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03):36-38.
[3]黄雄英.巧用学具助力学生空间观念形成[J].小学教学参考,2018,(20):54-55.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马头营镇马头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