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策略方法

2019-03-29 12:05何金美
祖国 2019年3期
关键词:德育课中职院校实践能力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信息化发展,知识成为制约人们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德育课作为中职院校的一门必修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了中职院校在德育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策略方法,为今后中职德育课教学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中职院校 德育课 创新思维 实践能力

德育课是中职院校开展德育教学的一门必修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中职学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中职德育课的主要目标。

一、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

中职院校学生大多来自弱势,受自身文化水平和个人发展经历所限,职业学校学生的家长难以为子女提供有效的教育帮助,家庭经济情况对子女教育成本的负担的能力有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处于学生群体中的弱势。在高中扩招以后,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多半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同龄青少年中处于弱势。在“学而优则仕”的上千年文化积淀形成的社会舆论中,进入职业学校是他们无奈的选择。他们背负着成年人都难以承受的鄙薄职业教育的沉重精神压力,有着与普通高中学生相差极大的心态。多数学生有一种“失败者”的心态,往往心灰意冷,觉得前途无望。结合中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德育教学必须做出如下努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提高德育教师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观念是关系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中职德育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德育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利。因此,中职学校要加强对德育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制定政策,鼓励他们提高学历层次,攻读高一层的学位,培养一批德育课的骨干教师。建立对德育教师定期到企业培训的制度,使他们实施了解企业对人才规格、职业道德、职工素质的要求和标准,使得德育教学更符合社会、企业的需求,根据需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改革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保证

德育是一门综合学科,德育教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的思想和行为,要与时俱进,不能设置条条框框。因此,德育课的教学内容不能仅局限于教材,教学采用丰富的德育内容,尤其是要在课堂穿插有感染力的案例、事迹。

例如,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这一部分时,可以聘请当地知名的成功人士或者优秀员工来进行现身说法,让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前景、企业的用人要求、以及人生發展规划目标有明确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和实践在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性,从根本上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

例如,学习《科学思维与创新》这一节时,运用多媒体展示牛顿的“微粒说”以及爱因斯坦的“波粒二象说”,让学生讨论辩证思维法在认识事物中的应用,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怎么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创造等能力的发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中职德育课传统教学模式一贯采用讲解教材,将案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单一模式,但受学生自身水平的影响,学习能力差的同学对课堂兴趣不高,听完一堂课一头雾水。因此,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要丰富德育课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互动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选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即情景式教学法;模拟表演式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一节,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原始人使用的石器——传统手工工具——近代机器工具——智能机器,工具的整个发展过程以图文的形式展示,即采用情景式教学模式,把抽象的问题内容化,把概念性的内容形象化,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学习德育知识,触动学生的思维、启迪智慧,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老师在播放过程中解说,图文并茂的展示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思维的动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常见的消费者心理”一节中,可以安排小短剧“送礼风波”等,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即采用模拟表演教学模式,将社会内容引入到课堂,学生在课堂上体验社会实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学生在准备以及表演过程中,注意寻找“心里感觉”、“思维方式”以及行动逻辑,在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例如,学习“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这一节,教师可以安排以职业生涯为主题的活动,要求学生进行一分钟自我介绍(可以制作幻灯片或者写成文章)、职业分析活动、职业生涯设计、用人单位招聘面试模拟等活动,把枯燥的课堂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强化自我教育。完成活动准备,学生必须完成分析活动要点、查阅资料、撰写文档,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的分析问题、查找资料、文字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辩论式教学法:即分组或者全体学生对提前设定好的命题,各抒己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辩驳观点,在辩论中互相学习、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素养。针对辩论式教学,教师可以设置辩论观点,并对班级分组,给同学留出充足的时间查阅资料、梳理知识、观察感悟,在准备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到下次可以辩论赛的形式展开课堂教学。让学生带着目标自主学习,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在辩论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另外,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从教学方法入手,还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拓展,走出教室,进行开放式教学。中职德育课程是服务于社会、行业、专业的综合性课程,其教学就要来源于社会、服务于专业,仅仅局限于教室课堂教学不能充分发挥教学效果。因此,中职德育教学要有计划的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中职德育教学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全面素质的青少年,实践能力也不可忽略。因此,德育课可以结合教学、以及教学班级的专业,安排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组织电器专业的学生走进社区开展义务维修服务,营销专业的学生进入超市促销活动,旅游专业的学生走进景区义务导游。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更好的探索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在活动中发展自己的潜在能力,实现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结语

综上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提高教师素质、改变教学内容、改变课堂模式以及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四个方面进一步拓展教学空间,使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班级活动中,实现德育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敏明.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5,(26).

[2]窦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和延伸中职德育课堂教学[J].职教通讯,2014,(12).

[3]刘秀钗.志愿服务活动在90后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研究——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

[4]王斌,洪洲培,朱巧旋.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育人功能——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0).

[5]姚中进.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调查分析与改革建议[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3,(01).

[6]涂晓琴,梁春生.中职德育课讨论式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02).

(作者简介:何金美,本科学历,工作单位:广东省轻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德育课中职院校实践能力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中职院校Flash动画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
信息技术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