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与青少年人格障碍矫正

2019-03-29 12:05孔律扬
祖国 2019年3期
关键词:网络成瘾人格障碍

孔律扬

摘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对于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来说,很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网络成瘾会导致青少年形成双重人格、回避型人格、反社会型人格及强迫型人格等人格障碍。本文从家庭教育、学校支持及网络环境净化等方面,提出了因网络成瘾导致的青少年人格障碍的矫治措施,旨在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成瘾 人格障碍 心理矫正

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了信息时代。但需要注意的是,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对广大青少年有着重要的影响。青少年因网络成瘾导致人格障碍的案例屡见不鲜,给全社会敲响了警钟。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思想叛逆,喜新尚奇,网络的虚拟结社使得青少年在虚拟网络与现实生活之间游离,腐蚀青少年的思想,而青少年涉世未深,没有形成正确的三观,网络成瘾危害甚大。基于以上,本文对网络成瘾与青少年人格障碍矫正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一、网络成瘾导致的青少年人格障碍表现

(一)网络双重人格

网络交流有着虚拟性和匿名性的特点,而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中,很容易分不清虚拟和现实,从而出现网络双重人格。双重人格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指的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内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内心体验,表现出不同的独特人格表现。两种不同人格在同一个体身上先后交替出现,不同人格在不同时间占据着主导地位。一些青少年沉溺于网络空间、网络游戏等,其在网络中的表现与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形成极大反差,判若两人。如一些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有着积极的生活态度,待人友好,是顺应社会的正常人格,但在网络空间中,反而变得消极或带有攻击性。现实中的“真我”与网络空间中的“虚我”不能重叠在一起,这是双重人格的典型表现。网络双重人格的出现不利于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甚至导致心理上出现偏差,形成社交恐惧症,否定现实中的自己,最终沉溺与网络中,逃避现实,这也会给社会带来极其不稳定的因素。

2015年,天津某中学三年级学生王某,在连续上网三天后,从某24层高楼一跃而下。从他的日记中可以窥见端倪,他将自己想象成网络游戏中可以飞天遁地的角色,完全分不清虚拟和现实,最终酿成惨剧,这是典型的网络双重人格表现。

(二)回避型人格

在当下的社交软件聊天室、论坛、贴吧中,经常可以看到言辞激烈、感情极端的言论,这种极端性实际上是一种心里宣泄的反映。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些人却变得沉默寡言,刻意回避与他人的交流。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青少年网络成瘾很容易受到网络上各种文化的影响,往往带有强烈的自我中心色彩。在网络空间中,青少年可以畅所欲言,表达的思想和观点过于情绪化、非理性化和极端化。而在现实生活中,这部分青少年往往要受到家庭、学校等场所各种规则的制约,不能也不愿意毫无顾忌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也不愿意向现实中的父母、朋友、教师等倾诉自己的情感,直至与现实人际交往环境渐行渐远,形成了回避型人格。

许多青少年自诩为“宅男”、“宅女”,他们的生活被网络动漫包裹,每天固定的生活就是看各种动漫、刷二次元动态,在二次元的网络空间中畅所欲言,沉迷于二次元世界,最终和现实社会脱节,漠视现实世界的亲情、友情,变得孤独、冷漠、沉默寡言,这是典型的回避型人格。

(三)反社会型人格

网络游戏的刺激性和竞争性对青少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通过竞争性的游戏活动可以获得积分或者道具,使游戏者轻松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而在这个过程中,游戏中展现的暴力情景和攻击、打斗场面等会慢慢内化成青少年的内在品质,使原本就道德意识或者法律意识比较单薄的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社会规范甚至是犯罪的暴力倾向行为。

(四)强迫型人格

信息超载导致许多青少年出现网络成瘾表现,反复上网,因为担心错过重要信息,甚至出现“上网强迫症”,这是强迫型人格的表现。由于行为的刻板性和重复性,带有“网络强迫症”的青少年,轻者会影响学习的注意力,重者可能会造成记忆力衰退、学习能力丧失等,导致精神残疾。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中,超过80%的受访者坦言网络改变了自己的性格,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有“上网强迫症”,其中大部分是青少年。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格障碍的矫治对策

(一)做好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工作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心思敏感,心理较为脆弱,自尊心较强,没有形成正确的三观,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避免青少年误入歧途,沉迷网络,培养和塑造健康的人格。

1.家长和教师应转变“强制性”教育观念。教师和家长应注重转变传统“强制性”教育观念,摒弃“上网不是什么好事情”的思想,主動了解QQ、微信、微博、网络游戏、网络购物等使用方法,并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在网络素质教育中掌握话语权,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和人格障碍作出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可通过微信聊天、QQ聊天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委婉的告知其沉迷网络的危害性。

2.家长应当以身作则,规范自身。父母应以身作则,以健康的网络道德观念影响学生性格、思想素质等。例如父母应当以身作则,不在孩子面前玩游戏,不观看黄色、暴力等视频影像,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3.家长和教师应当积极关心青少年的身心状态。青少年网络人格障碍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性的过程,因此,家长和教师应当多多关心青少年,及时发现青少年因沉迷网络而出现的一些异常行为,如孤僻、回避现实、暴力倾向等,并进行批评教育,及时矫治,避免发展成为人格障碍。

(二)家庭和学校的支持

1.家庭支持

家庭支持的核心在于家庭的结构,首先,家长应当转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多多关爱自己的孩子,营造轻松友爱的家庭氛围,而不是给青少年带来过重的压力;其二,应当改善家庭结构,避免出现家长与孩子过分疏远或过分纠缠,以此来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形成归属感,这样青少年就不会脱离家庭和现实生活而沉溺于网络,为青少年人格障碍的矫正提供家庭支持。

2.学校支持

学校环境则是影响青少年人格养成的重要因素,但目前来看,学校方面如教师、学校心理咨询师等对青少年的支持和帮助并不多,因此,有必要形成有力的学校支持,通过改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学校环境来使有人格障碍的青少年接受学校支持。需要转变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改善学校环境,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价值存在,强化服务意识,淡化管理意识,形成有力的学校支持。针对网络成瘾和人格障碍的青少年,性格孤僻,沉迷于网络,教师应当积极开展集体出游、小组讨论、座谈交流等各式各样的小组活动,利用经验和技术提升网瘾青年、问题学生参加团体活动的积极性,改善其与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强化互动,从而恢复其自信,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实现对人格障碍的有效矫治。

(三)加强网络监管

加强网络治理、净化网络环境是矫正青少年网络人格障碍的重要手段。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和人格障碍问题,需要净化网络环境,加强对网络违规、越轨行为的治理力度,加强对网站的管理,查封非法交友网站、非法游戏公会等,以此来避免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结语

本文针对性提出了青少年网络人格障碍的矫正对策,家长和学校要发挥引导和教育作用,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要提供给青少年支持,让其感受到爱、感受到归属感,不再迷恋网络,相关部门要做好网络监管工作,净化网络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矫正其人格障碍,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双艺,巫静怡,张丁柠,等.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因素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04):152-157.

[2]刘芳梅.家庭体育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理论机制[J].体育科技,2018,(01):37-40.

[3]霍中開,卢宁,刘玎.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障碍的关系研究[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2,(12):932-935.

[4]喻再香.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与心理干预[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16):89-90.

[5]吕梦梦,梁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人格分析与矫治[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3):23-25.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网络成瘾人格障碍
是不是太自恋,一测便知
儿童心理虐待与自恋型人格障碍倾向的关系:成人依恋的中介作用
探究攻击型人格障碍伴抑郁症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三不稳”“一冲动”
DSM和ICD诊断体系人格障碍诊断的最新进展
盘点与梳理:网络成瘾大学生的运动干预研究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大学生人格障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