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
摘 要:文章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示为理论基础,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为切入点,将意象图示理论应用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以期设计出更好的词汇教学方法和途径,力求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意象图示;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和泰国之间的往来也不断增多,泰国的“汉语热”也在持续升温。但是仍有一个现象不容忽视,就是汉字的教学落后于听说读的教学。汉字源于认知心理学的意象图示理论为第二语言汉字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传统的汉字教学一直处于附属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想,如果能将意象图示理论和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相结合,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图示来建构新的图示,帮助学生搭建相关图示之间的桥梁,对提高学生的汉字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都会有积极的影响。
一、意象图示研究概述
一般认为意象图示的概念最初是在概念隐喻理论中被提出来的(Lakoff and Johnson,1980)。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外学者格外重视意象图示本身与语言习得关系方面的研究,而国内对意象图示的研究是近年来才兴起的,而且多集中于对意象图示理论本身的探讨。
(一)意象图示的定义
我们认为,意象图示的定义虽然概念标准可能众说纷纭,但是其核心永远是固定的。人们无时无刻不处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我们的身体时刻保持着和外界的接触和互动。我们所说的意象图示恰恰来源于这些看似无关而寻常的活动。我们把看似无关联的活动相互连贯,给抽象的活动赋予具体的结构,就可以得到意象图示。
(二)意象图示的主要特点
意象图示遵循相同的认知过程,因此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第一,意象图示可以用简图表示。第二,意象图示是语域的一种。语域是一种认知语境,我们可以用它来表现语义单位特点或描写概念特征。第三,意象图示的正负特征。第四,意象图示的静态与动态本质。第五,意象图示的转变。
二、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研究述评
(一)汉字的特点决定了汉字教学的重要性
汉字这种文字符号具有着不同于世界上绝大多数文字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讨论。一、表义性和表音性;二、书写系统的层次性;三、文字处理的特殊大脑机制,而这些不同于世界上绝大多数文字的特殊性,也成为了外国人学汉字的难点,决定了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汉字教学,探讨汉字教学的有效途径。
(二)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问题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一直比较重视语音教学、语法教学和词汇教学,其中语法教学一直占据着对外汉语教学的主导地位。而汉字教学的研究一直比较滞后,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发现,很多老师并没有对汉字教学过多的重视。很多老师为了教学进度选择对汉字教学一笔带过。另一个问题是汉字的解释。很多汉字存在一词多意的现象。所以,了解汉字的常用意是汉字教学的核心环节。
三、意象图示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的应用
意象图示理论是西方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经典理论。國内对图示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领域,在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汉字习得领域鲜有涉及。文章尝试针对泰国学生在对外汉语汉字习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意象图示理论应用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以期发掘出新的教学方法,帮助泰国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字。
(一)意象图示理论与汉字记忆
我们发现,在留学生学习汉语汉字的过程中,记忆是一个很大的难点。留学生的记忆方法和习惯普遍存在着问题。如何利用意象图示理论改善这一现象呢?这里,我们主要运用的是语义场图示。
教师在讲解相关汉字时,可以将汉字代入到相应的词语里边去,帮助学生建立语义场图示,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如:“手”“口”“肩”“眼等都属于身体器官类,学生可以通过整个语义场图示进行学习和记忆。
(二)意象图示理论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1)部件为中心的教学法。所谓部件,是指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崔永华,1997)。在教学中可发现,通过学习部件,并有意识地分析一些在不同字的相同部件时,学生就会感到熟悉,并加深对它的认识。而这个时候,老师再告诉他们每个部件的大致意思时,他们就会举一反三,在看到这个部件时就会联想到相关的意思。
(2)图片比较法。例如可以运用依形释意,对独体字进行解释。如在教授“山、水、大”等字时,我会先用ppt展示字形的字源,引导学生和汉字进行对比。汉字所表达的语义程度呈阶梯式,脑中的相关图示也呈现从高到低的阶梯模式。
四、结语
意象图示原本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在近几年迅速向许多学科渗透。文章以认知语言学指导下的意象图示为理论基础,探讨其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不仅从理论上丰富了意象图示及词汇教学的相关研究,也将该领域的研究推向了纵深。
当然,文章只是笔者对将意象图示应用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一些设想,还需要大量的实验来进行实际证明。
参考文献
[1] 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
[2] 高佑梅.认知语言学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3] 崔永华.汉字部件和对外汉语汉字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7(03).
[4] Johnson,Mark.The Body in the Mind: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Imagination,and Reasons[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