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关于网络新闻道德失范及其对策的思考

2019-03-29 12:03张天爱
青年与社会 2019年4期
关键词:道德失范网络新闻对策

摘 要:新闻媒体是传播社会信息和影响公众舆论的一股重要力量,引导和改变着人们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近年来,网络媒体的兴起更是给新闻传播带来了全方位的变革,网络新闻借助互联网快速生成和传播的特点迅速占领新闻市场,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便利却又频发道德失范的现象,严重破坏新闻的社会公信力,同时又挑战和冲击着社会的道德底线,给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酿成了精神危机。鉴于此,我们要充分重视这一问题,积极剖析其原因,并认真思考其解决对策,以期敦促新闻媒体为社会传播尽可能多的正能量。

关键词:网络新闻;道德失范;对策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网络传媒的不断活跃,网络新闻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让我们从中了解时事,拓展认知。基于互联网言论自由、富有个性、隐秘性强等网络特点,网络新闻在“速成”过程中产生了诸如虚假、低俗、恶搞新闻和新闻侵权等乱象问题,不仅缺乏人文关怀,使人们对信息的认知受阻,更挑战了人们的道德水准,给和谐社会建设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为此,加快网络新闻道德失范现象的治理则尤为关键。

一、网络新闻道德失范现象及成因分析

第一,信息失真,导致虚假新闻泛滥。我国网络新闻的创作和传播环境比较宽松,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为网络新闻的传播提供了多元的方式和渠道,但新闻的监管法律法规却明显滞后,缺乏严格的审查和批示管理。为了追求新闻的时效性,一些主流网络媒体为了吸粉将未经核实的虚假新闻信息发布出来,对公众造成误导;此外,一些自媒体用户和别有用心的个人更是借助网络大肆发布谣言,使得网络上虚假新闻泛滥成灾,道德失范问题凸显。一些案例中虚假的报道使得社会对女性的择偶产生更多的偏见,更让很多人对“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产生了质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道德观。

第二,言论偏离主流价值观,负面舆论盛行。新闻本来应该用正确的舆论来引导人,但一些网络媒体却只看重自身的关注度,借助一些热点事件在网上发布一些偏离社会价值观的言论,以此来求得大众的关注。例如,在X地区X人打死人贩子而被判刑的案件经过网络媒体的报道而在网上发酵,一些自媒体和公众号在新闻报道中为杀人者带上“为民除害”的正义光环并为其点赞,称其杀人行为为正当防卫。人贩子固然可恨,但新闻中的这些言论其实是正义旗号下的混淆是非,很容易误导受众,产生诸多的负面舆论,让大家在同情杀人者的时候忘却了法律法规,冲击了社会的传统道德观、主流价值观和法治是非观。

第三,网络新闻乱象丛生,侵权事件层出不穷。在笔者心里,新闻工作从来都是神圣且专业的,殊不知在网络时代,人人都能成为新闻的创作者,素质的良莠不齐加之媒介素养和专业知识的缺乏,导致很多人在网上随意传播低俗恶搞、网络欺诈、色情暴力等不道德信息,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有个别别有用心的人制造和炒作一些负面新闻,例如新疆“滴血食物”传播艾滋病,引发了公众恐慌,干扰了人们的生活,并极其不利于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此外,网络新闻的侵权行为更是层出不穷,随意复制、恶意剪辑和篡改他人作品的现象到处都是。

二、高中生关于网络新闻道德失范治理对策的思考

网络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及新闻从业人员素质的良莠不齐是造成网络新闻道德失范的最关键因素,新闻“言论自由”下的这些失范现象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却是始料不及甚至不堪设想的。铺天盖地的“新闻”信息,会让人际关系变得冷漠,对网络信息的依赖会增加人们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困难;缺乏人情味的报道会让人变得麻木和道德冷漠,老人摔倒不敢扶就是最好的例证;主流媒体的虚假新闻会引发人们的信任危机,导致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反动宣传更是会造成政治不稳定因素,严重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各种恶劣影响超乎想象,乱象治理迫在眉睫:

第一,建立健全网络新聞法律法规建设,全社会共同营造“他律”环境。对于网络传媒这一新鲜事物的管理,首先我们需要结合互联网的传播特点不断建立健全细致、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不让违法者钻空子;其次,加强新闻的审核力度,确保信息的真实和舆论导向的正确方向,利用网络技术过滤和屏蔽不良信息,大力遏制道德失范报道;再次要完善监管机制,实行网络监管,用行业规范对媒体人违背道德的行为进行严格约束;最后鼓励人们积极举报,加大对谣言和恐怖信息传播者的惩罚力度,并公之于众以警示后人。在社会整体风尚下滑,加之政府主导、行业带头、全社会共同努力,方能为网络新闻的创作营造一个“他律”的环境,从而确保道德尊严及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维护。

第二,媒体人员自觉提升传媒素养,以“自律”促进网络新闻的“自洁”。在笔者看来,媒体人缺乏自律意识和传媒素养是新闻道德失范的根源,因此媒体人要不断加强自我教育,从思想、政治、法律、道德、心理、人文等方面全面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提升职业技能和道德素养,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侵蚀,保持正确的新闻意识和价值观,严格恪守底线,从源头上遏制道德失范。

三、结语

在倡导言论和表达自由的时代,网络传媒迅速发展,网络新闻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道德失范现象层出不穷,严重破坏了新闻的社会公信力,挑战和冲击了社会的道德底线,给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酿成了精神危机。作为新时期的高中生,我们要善于分辨是非,自觉抵制有害信息,做理性文明的网民,并积极担当社会责任,为道德失范的治理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爽.探讨目前我国网络新闻道德失范问题[J].新闻传播,2014(03):230.

[2] 张晗.浅析网络新闻道德失范现象[J].视听,2018(10): 168-169.

作者简介:张天爱,女,江苏南通人,江苏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学,热爱阅读,力求以细腻客观的笔触写出最真实的感受,曾在校级报刊、江海晚报、扬子晚报上发表过文章,被授予“优秀小写手”、“扬子小作家”称号,获“苏教国际杯”中学生作文大赛省二等奖、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国家三等奖等。

猜你喜欢
道德失范网络新闻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网络新闻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及影响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商业性移动新闻客户端的新闻道德失范及原因研究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学术生态视角下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生态学视野下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探析
采写网络新闻要成为“多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