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的防治

2019-03-29 09:15王晴
新农业 2019年2期
关键词:防治

王晴

摘要: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可感染各种年龄的猪,以两侧性肺炎,胸膜粘连,肺炎区色暗质脆为主要的典型病理变化。本文旨在通过阐述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的病原学、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与病变,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防治

1 病原学

本病病原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该菌为革兰染色阴性小球杆菌,表面被覆荚膜,无运动性,不形成芽孢。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为兼性厌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引起猪致病有几个毒力因素,包括荚膜多糖、LPS、外膜蛋白、转铁结合蛋白、蛋白酶、渗透因子及溶血素等。本菌抵抗力不强,易被一般消毒药杀灭,但对结晶紫、杆菌肽、林可霉素、壮观霉素有一定抵抗力。此外,本菌的荚膜对巨噬细胞及补体均有抵抗力,在白细胞介素及干扰素的作用下,可引起肺组织损伤,这也是诱发胸膜肺炎的主要原因。

2 流行特点

本病在猪群之间的传播主要由引进带菌猪引起,传染源为病猪和带菌猪,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在自然感染的情况下,以2~4月龄幼猪多发,急性型病死率可达80% N100%。在4~5月和9~11月,本病较为多发,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病菌主要存在于患猪的支气管、肺脏和鼻汁中,病菌从鼻腔排出后形成飞沫,通过直接接触而经呼吸道传播,拥挤和通风不良可加速传播。饲养环境突然改变、密集饲养、通风不良、气温骤变及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也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传播,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另外,种公猪在本病的传播中也起重要作用,可通过配种传播。

3 临床症状与病变

本病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最急性型常常表现为同舍或不同舍的一个或几个猪突然发病,发病初期,体温升高至41.5℃以上,出现短暂的轻度腹泻和呕吐,无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后期呼吸高度困难,张口伸舌,呈犬坐姿势,口、鼻流出泡沫样淡血色的分泌物,耳、鼻、四肢皮肤呈蓝紫色,36小时以内死亡,病死率高达80%~100%。急性型症状与最急性型类似,但死亡率降低,可能转为亚急性型或慢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多由急性型转变而来,病猪不自觉的咳嗽或间歇性咳嗽,生长迟缓,出现一定程度的异常呼吸,病程经过一周可治愈或症状进一步恶化。慢性猪群中常存在隱性感染的猪,此时如有其他病原体经呼吸道感染,可使症状加重。

该病主要病变是纤维素性肺炎和胸膜炎,将病死猪解剖后可见气管和支气管充满泡沫样血色黏液性分泌物,肺的后上部,特别是靠近肺门的主支气管周围,常出现周界清晰的出血性实变区或坏死区,呈紫红色,切面坚实,轮廓清晰,间质积留血色胶样液体。肾小球毛细血管、人球动脉和小叶间动脉有透明血栓,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

4 疾病防治

疫苗接种是预防本病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已研制出胸膜肺炎灭活苗和亚单位苗。幼猪在1月龄进行首免,断奶后7天重免;种公猪每年免疫2次,经产种母猪产后1个月免疫1次;后备公、母猪配种前1个月再免1次。再者,要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原则,如必须引进种猪,要进行检疫,防止带菌种猪进入猪场。定期用消毒药对猪场进行消毒,一般每周消毒2~3次。此外,在本病的流行期可进行药物预防,按药量0.6克/公斤体重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连用3天,可起到预防本病的效果。

治疗本病常用的药物有四环素、卡那霉素、氯霉素、青霉素、土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类药物。可采用氯霉素肌注或静注,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0~30毫克,每天2~4次;青霉素肌注,剂量为每头每次40万~100万单位,每日2~4次。

猜你喜欢
防治
弘扬杨惟义生态理念 注重综合立体防害虫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