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字意象的象征性特征

2019-03-29 08:09蒋乃玢
关键词:象征性象形先民

蒋乃玢

(华东师范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上海 200241)

汉字是先民们通过观物取象,将自身对客观物象世界的探索与主观的情意相结合,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字符号,具有意象性特征。在历经千年的演化中,汉字的发展由原始社会的图画文字,到占卜吉凶刻于龟甲兽骨的甲骨文,钟鼎文、大篆、小篆,再以隶变作为古今汉字之分界的里程碑,经秦代规范之后,其所创立的汉字形体结构等原则基本被沿袭下来,至隶书、楷书,愈发表现出抽象的特点。汉字意象既有其字形之美,见字如画;亦有字意之妙,沉淀了中国人的审美思维方式与艺术哲学观;同时更与中国书法、绘画艺术形成了交响。姜亮夫将汉字表述为一种“写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文字,认为其线条、符号都有象征意义。而朱志荣在《论汉字的文学精神》中提出,“汉字具有着象征性的特征,而这种象征性的特征正是一种艺术的精神”[1]。由此可见,汉字意象的象征性,既体现在汉字之“形”,即发展演变的历史、线条符号的表达,用图式建立起文字和思维的最初关系;又体现在其“意”,即汉字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绵延千年的思维方式以及艺术哲学。对汉字意象的象征性特征进行探索,对理解汉字之美,乃至中国艺术文化的特征都有深刻的意义。

一、汉字演变与构形的象征特征

中华文明始于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先民对土地、自然气候具有天然的崇敬和畏惧之心,这使得他们本能地注重自身与周遭事物的关系,从朴素的观念出发,在这些事物之间构建一种联系,这是象征思想发源的外在条件。由于群居的生活方式,交流和沟通成为人们基本的需求。许慎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2]499根据许慎的说法,将自然界的客观事物按照不同的种类,以“象形”的办法描写刻画出来,即是“文”。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片上的动物纹,是先民以千年前的物象为基础进行的摹写,属于文字的前驱,例如其陶器平底盆中的鱼纹,栩栩如生,甚至和现代简笔画十分相似,是对自然物象的直接摹写;又如龙纹、饕餮纹,这些本仅仅存在于人的想象之中的奇异凶猛怪兽,是多种动物特征的结合:饕餮其身体如羊,其牙似虎而其手脸若人;龙有鳞纹、巨形大眼、锋利龙爪。这一类“作为文字前驱的图画”,与“铸鼎象物”的思想是一样的。先民通过观察周遭的自然客观世界,将自身的感知融入其中,集合不同动物的特征,通过想象,方创造了龙、饕餮等虚幻之“象”,一般作为表达先民对巫术、神力的敬仰的图腾,与原始祭祀、宗教意识息息相关。饶宗颐认为,先民以自然界中的一些动物为基础“取象”,但实际上其所立之象,不必执着是马是牛。这一论断看似奇异:“取象”却不“似象”,然而其中的过程恰恰体现了先民朴素的象征思维:从“观物”到“取象”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先民通过自身的主观创构,将客观的宇宙世界与自身的内心世界相结合的过程,超越了对客观物象的机械摹仿,强调的是“取象”过程中所表现的主观之“意”,蕴含着先民朴素的审美意识,是汉字象征性特征的发源。

总体而言,从汉字最初的形式来看,这种朴素的象征意味是通过先民对客观世界的联系与改造,通过“取象”与“立象”的过程实现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字历经演变和抽象,由简单的图画,到象形文字,再到固定的合成字,其中凝结了我们的祖先对客观世界的最初探索。在这一过程中,主体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根据某种规则与联系,赋予符号以与其自然特征相关的意义。汉字意象的创构,正是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自然之物象与心灵中的“心象”相结合,经由特定经验条件的联系,通过联想与暗示,表现为图象、符号的逐步演变与简化,以表达某种客观物象、主体的情意以及一些抽象的概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汉字完成了其从具象写实到抽象符号的形式变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尽管汉字在后来的演变中,其字形由象形逐渐走向抽象,由对客观自然的再现逐渐发展成为文字符号;然而,其象形的意味和象征的特点一直保留了下来,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抽象的汉字仍然具有象形表意的特征。

二、联想性思维

梁宗岱引刘勰《文心雕龙》“依微以拟义”来论述象征,认为两个不同客观物象之间的关系是“微妙的”,二者之间可能看似毫无关联,但实际上却有所相关,这正是“象征”的表现[3]。汉字在其起源、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中,“字象”并不仅仅是对外在自然的简单摹写,而是融入了主体的创造和灵感以表达“字意”,因此,汉字意象既是对客观物象的“再现”,又同时超乎物象,在这一基础上,经过创构所呈现出来的“象”不仅包括了主体的情感,其中更蕴含着主观的审美、文化、道德判断乃至价值观,从而使汉字的“象”与“意”之间,有了一层“微妙的关系”,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承载了丰富的感性的思想和文化内容。同时,客体必须要通过联想和想象来“会心”,方能领悟到主体所表达的这种微妙的关系与象征意味,因此,联想性思维是汉字意象具有象征性特征的必要条件。

第二,从字意的内涵与外延来看,汉字以自然物象为基础,通过观察、理解、形象的概括,用简练和抽象的符号表现主体对物象的直观感悟。因此,汉字是基于主体对于客体的具象的把握,并且促成了由物及字、由字及意的联想性思维。举例而言,“明”字,《说文》释为“照也”,是在“日”与“月”的象形基础上所作的会意字,借用自然之物象,从日从月,会旭日升起而桂月未落之意,表清早黎明时分之“天明”的状态,这本身已经可以被视为是一种艺术的创造。而从延伸之意来看,在金文中,驫羌钟上铭文曰“用明则之于铭”[4]171,中山王鼎“以明其德”[4]1532,“明”字表显明、清楚之意;师訇簋“敬明乃心”[4]2747,秦公钟“穆穆帅秉明德”[4]318,“明”在此已经有了清明、严明之意,从表自然状态的“明亮”形容外延至品德上的光明磊落、公正坦白,与现代汉字的“明”字意义相似。今人在观其字时,不但可以感受到“日月”的光明之意,同时可以通过联想,体悟到古人的造字智慧,与其情感发生共鸣,进一步理解“明”字在形容品德上的暗室不欺与浩然之气。这种情意上的相通与交融,使得汉字意象通过抽象、联想在象征体系中有了形而上的全新意义。

由此可见,汉字意象的象征性特征,一方面体现在造字意义上,通过取象与立象,利用联想性思维对形象进行概括与抽象,抓取本质,诉诸认知者的直观感悟,使得字象本身带有暗示性,另一方面,汉字作为形意结合的符号,不仅仅具有视觉上的具象性意义,同时能够引发联想与想象,使得欣赏者能够根据其最本质的特征,结合自身的文化经验进行视觉解码。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汉字成为沟通了自然物象与心灵之间的桥梁,是“物象”与“心象”的结合。

三、汉字意象:作为象征艺术的美学意义

第三,汉字作为一种兼具文字符号的工具性与艺术性特征的文字,其本身是中华民族艺术基因的构成,其所蕴含的思维方式,在中国艺术中潜藏而相互印证。唐代张彦远所谓“书画同体”,其所指的其实是字画同体,阐明了汉字与图画之间的最初关系。以中国文人画为例,文人寄情于物象,将自身的情感抒发于笔墨之间,一切景语皆情语,笔下的艺术意象无不含情,这使得画中的意象带有了象征的特点。在画家的笔下,花鸟鱼虫、梅兰竹菊不再是自然界中的客观物象,无不是创作主体心性与审美趣味的象征。这种象征,一方面是一种自然物象与某种特殊精神之间的对应,如梅花傲霜斗雪,青竹虚怀刚直,这些目之所及之景,在文人笔下成为君子化身,亦是千百年来文人歌咏不尽的主题。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一种超越了个体意象所形成的、整体画境中的象征意味。我们欣赏朱耷《枯枝孤鸟图》笔下的孤鸟,单脚立于并无斜出的枯枝之梢,画面大幅留白,给人以茫茫荒野的孤寂与摇摇欲坠的不确定感。“孤鸟”与“枯枝”都是经由画家选择的、用以表达自身情感的艺术意象,这些意象相对于写实,更加着重于“传意”,而在这里,这些艺术意象整体所表达的意境,营造了一种精神上的象征氛围。从客体的角度而言,在观赏艺术作品之时,则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展开联想,方能揣摩主体创作时的心情。

不同于绘画是对“景”的具象呈现,中国书法是以线条构建意象的艺术,在看似寻常的横竖撇捺中传情达意。中国书法作为汉字的一种艺术形式,线条的交错、疏密、曲直、浓淡、干湿,无不蕴含了主体的感情与心性,是艺术家主体创作的情意、形而上的、诗意化的审美意趣与形而下的落实到方寸之间的笔墨相结合的艺术。主体将自身的诸多情感,经由体悟、感发而激荡于心,终成汹涌喷薄而出之势,落于笔墨,处处是情,达到“深得其情”之境。这一境界中,书法意象呈现出气韵生动的特点。优秀的书法作品,蕴含着极其充沛的情感,其体势风骨无不动人,动静结合而又虚实相生,整体呈现出一种生气勃勃的生命精神,天人合一,情景交融,到达一种“超以象外得其环中”[11]的“道”的境界。总体而言,不论是中国书法还是绘画,这些艺术意象整体所表达的意境,与汉字所呈现出的“以人为本”的生命意识是相通的。

因此,我们将汉字看成是一种具有象征性特征的艺术,一方面是因为汉字在其意象的创构与表现中,是以象征的手段表情达意的,强调主体对外物的感悟与体会,以艺术的形态来表现主体对世界的精神体验,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需要通过“会心”来领悟汉字意象在哲学层面上的意义,其中蕴含了中国哲学思想与生命意识,亦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与传承;另一方面,汉字所表现出的这种艺术性,与中国书法、绘画相互影响,使得中国艺术哲学有了浓墨重彩的“重意”特征。

综上所述,汉字意象是一种象征意象。早期,汉字以图画为前驱,以绘画的形式模仿客观宇宙自然之“形”而创构其“象”,是以象形为主的表意文字,表现了朴素的象征思维。在后期的发展中,汉字由具象的、象形的文字逐渐演变成为抽象的结构与线条,通过造字法扩展了字象的表达方式,通过联想性思维“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在这种双重的抽象中实现了对物象本质的把握,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字符号。尽管从字形上来看,汉字的图画意味逐渐减少,但象形这一特征以及汉字的意象特点均保留了下来。在隶变以后,汉字逐渐形成今文字的抽象符号。汉字意象的创构过程,正是由于汉字之“形”被削弱,使得“字意”进一步由“象”得到彰显的过程。汉字构形的重点不是“形似”,而是舍形取意,由形即象,象以表意。汉字意象的象征,对中国人的审美思维有着深刻的影响,进一步影响中国艺术哲学与实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汉字就是一种带有象征特征的艺术。在语言文字的发展历史上,不少文字皆以图像为始,但逐渐走上了字母表音的道路,唯有中国文字独具特色地将其象形表意的系统流传和发展了下来,成为沟通自然物象与心灵之间的桥梁,“感性世界与彼世合而为一”。汉字意象的象征性特征,依微拟义,意入心通,强调“意”与“象”的交融统一,极富主观情意性,表现了其诗性特征,彰显了中国人强烈的主体思想意识,体现了生命精神,承载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思维方式以及艺术哲学原理,这也正是汉字作为一种带有象征特点的艺术意义之所在。

猜你喜欢
象征性象形先民
《说文解字》“象形”辨
跟踪导练(二)
跟踪导练(二)
赛加城址先民的生产经营方式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奇妙的博物馆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象形数字
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