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诊断乳腺交界性叶状肿瘤1例报道

2019-03-29 08:18边锦霞白宝艳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左乳叶状上皮

边锦霞,张 婷,白宝艳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超声科,陕西延安716000)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51岁,2017年1月9号以“发现左乳肿块1周余之主诉”入院。查体:双侧乳头形态如常,双侧乳头凸,无偏斜、溢液;左侧乳腺外上象限可触及约3.0 cm×1.0 cm大小肿物,质硬,边界尚清,表面欠光滑,质实韧,无压痛,活动可,与皮肤及胸肌无粘连;双侧腋窝、双侧锁骨上下区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超声表现。常规超声检查:左乳外上象限可见一大小约3.3 cm×1.2 cm×1.5 cm的低回声结节(见图1),呈分叶状,内回声不均,形态不规则,CDFI: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超声造影结果示(见图2):左乳低回声包块US BI-RADS 5类。增强起始时间为7 s,16~19 s达峰,19 s后开始减退,49 s后完全廓清;时间-强度曲线:“快进快出”型。显像后:内部均匀高增强、中心可见小无回声区,边界扩大。超声诊断:左乳低回声包块US BI-RADS 4a类。

病理检查:巨检:2.5 cm×1.0 cm×2.0 cm灰红结节1个,切面灰白质韧。HE染色(见图3):肿瘤细胞弥漫分布,呈梭形、类圆形,分化差,核分裂象多见,可见裂隙样结构及丰富的血管,部分区域见瘤细胞围绕增生的乳腺导管生长,增生活跃。间质可见出血坏死灶。免疫组化图4示:P63导管上皮(+),PCK导管上皮(+),CD117导管上皮局部上皮(+),Bcl-2导管上皮(+),Ki-67约30%(+)。术后病理:左侧乳腺交界性叶状肿瘤。

图1二维超声图

图2超声造影

2 讨论

乳腺叶状肿瘤最早是19世纪德国学者Miiller提出,在临床中是较少见的一种乳腺占位性病变,在乳腺占位性病变中约为0.3%~1.0%[1],好发于40~50岁妇女,男性罕见,但在2003有文献报道<20岁的年轻患者。乳腺叶状肿瘤起源于间质细胞,是一种由纤维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构成的肿瘤。

乳腺叶状肿瘤,二维超声图像上表现为分叶状,形态不规则,内部有无回声区,Adler半定量为II-III级,超声造影后表现为快进快出模式。乳腺叶状肿瘤的形态学表现不一,李丹[2]对其报道多为裂隙样分布,有分分叶状小突起。血供特征分类而言,多数学者参照Adler半定来划分。根据2012年沿用2003年的乳腺组织病理划分标准将其划分为良性、恶性、交界性三类,分别占60%,20%、20%。另外,崔力芳等[3]人报道伴有上皮成分恶变,或者体积巨大[4]。鉴别诊断:①乳腺纤维腺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20~35岁的女性。镜下示:主要由纤维间质和腺体组成,腺体可被周围的纤维结缔组织挤压呈裂隙状,这与前者李丹报道的乳腺叶状肿瘤具有形态学的上的相似性。但纤维腺瘤生长缓慢;多无囊性变,Adler半定量为0-I级。②乳腺癌,常发生于40~60岁女性,二维超声图像示:呈不规则生长,蟹足征、腋窝淋巴结转移。超声造影呈“快进快出”,但也不排除例外。刘健等[5]人提出,超声造影图像的特征与免疫组化的分子相关,以C-erb B-2 的阳性及 nm23 的阳性作为特征,且有统计学意义。③其它:浸润性导管癌,超声造影图像示当肿块为恶性时,直径<2 cm,增强内部不均匀、呈向心性,周边不规则。乳腺叶状肿瘤误诊率较高,但是在超声图像上还是具有一定特征:肿块常呈分叶状,瘤体内可见小囊性暗区,很少侵犯皮肤。乳腺叶状肿瘤虽然少见,但是加深对该病的超声图像认识有助于降低其误诊率。

猜你喜欢
左乳叶状上皮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左乳
巨大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
CD34、CD10、CD117在乳腺叶状肿瘤病理诊断中的作用
治乳腺炎
94例单中心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与临床分析
24例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乳腺叶状肿瘤48例临床病理分析
50例面颈部钙化上皮瘤误诊分析